月风_投资笔记 看完美股有点失眠,咱们不带情绪的讨论,为什么我把中特估也加入关注板块。
很多人一直在考虑啥时候资金流入滞涨板块:
数字中国承接了AIGC从2月初开始炒到现在,整个大板块确实短期情绪很高,但是这里在做缓冲器和伴飞的板块明显是中特估。
如果做类比的话,茅指数在2019-2020年主打的时候,那时伴飞的是宁指数,后面打下了足够的群众基础,21年宁指数开始从伴飞变为主导。茅指数在之后的行情开始休息,期间上一轮的行情王者金融地产没有表现。
类似的,2016-2017年金融地产(尤其是内房股)主导时,伴飞的是白酒,然后在2019-2020年白酒股从伴飞成为主导。金融地产在之后的行情开始休息,期间上一轮行情王者创业板没有表现。
再比如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创业板和一带一路交替式伴飞&爆发,比如最开始是只有创业板有行情,后面是14年12月一带一路爆发,创业板在15年1月休息,然后是中车爆发到15年4月(是的,中车4月前后见顶),最后是创业板接替式爆发到15年6月见了4000点。创业板在之后的行情开始休息,期间上一轮行情王者部分强周期股(五朵金花)没有表现。
中特估目前是伴飞的角色,后面就算数字中国休息了,钱也是更可能流入中特估,尤其是增量资金还不够多的情况下。
本来如果今年只有一个数字中国行情爆发,资金回流新能源等其他板块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很不凑巧的中特估这个特征类型和前者完全不一样的伴飞概念出现了,这种潜在分流增加了资金回流前期热点的难度。
其实不是为了踩一捧一,而是中特估这个伴飞概念出现的太巧了,既有估值又有容纳度还ZZZQ,符合大资金口味。
这个经验其实是在传媒连续5年垫底,我满怀信心觉得黎明来了,结果人家再来两年垫底,实现7年连续垫底伟业(16-22年)后的痛苦心得。
中间纵然传媒板块有基本面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里几年里,电子板块有半导体和tws耳机、计算机有信创、通信有5G各自成为主线伴飞板块,而且这些板块既有概念又有业绩。
传媒一度只有元宇宙出来试图伴飞,但是根本没有任何业绩落地而且容纳度太低被彻底放弃。
另外一点,核心问题还是没有增量资金,养不起太多伴飞板块,中特估如果伴飞成功,其他板块如果不是基本面特别硬,那么获得伴飞的机会会降低(类似于传媒被抛弃)。
通俗的讲,即使数字中国休息了,接力的目前看,更大概率也是中特估等相关板块,或者是其他的新方向。
其实不是我对其他板块有意见,而是我骨子里很反感这种存量博弈下的丑陋性,但是你又不得不参与,所以整个人的情绪开始变得被动激昂。
问题还是在于钱不够,市场里大家的想法是各自围堵,猜忌链已经出现。我也是希望市场生态能好起来,之前也提过希望创业板能稳住。
我不是为了踩你手里的滞涨股而踩你,而是我看到了你手里的滞涨股背后存量博弈而啼笑皆非,最后用戏谑来掩盖我的失望和感慨。
如果这段时间我的这种看多一看空九的态度让你有不舒服的地方,请在这里接受我的道歉,我并不是有意的,抱歉。
市场生态真的太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