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石板街道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青石板街道

成运芬
   
青石板街道是铺在我童年生活中的街道,也是镌刻在我记忆中永不磨灭的街道。

街道是由路中央整齐的青石板和两旁一些不规则的石块拼成的,一条青石板只有一米左右长,可一条接着一条就连成了古镇的主动脉。走在光滑、清凉而绵长的青石板轴线上,你能感受到那种平坦而坚实的质地;一条条石板久经踩磨出的光泽和它们永远悦目的颜色,它们身上璞玉般的纹理以及清晰粗壮的筋脉等形态特征也会像一本老画册的画面一页一页展示在你的面前。


走在青石板的路上,古镇的生活就会夹道而来。街两旁的人家大多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大门都朝向街道,靠街的一方墙全是由一些宽约30公分的长木板拼成,上下两端插在槽沟里,这些长木板各自独立,都能算作是门,只是可以开合的两扇木板才是常用的。平时,打开两扇门就可以了,天热的时候,各家就会把临街墙上的门板一块一块地卸下来,直到把一方墙卸空,于是家家的客堂就敞怀向路人,他们的生活也就成了别人生活的一部分。
 
镇上不少人家都有院子,有院子的一定就有花有树,这家是栀子花、金银花,那家有玫瑰花、菊花;你家有桃树、杏树,他家有石榴树、枇杷树……花也好,树也好,木头楼房也好,青石板街道也好,都是古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早晨的街道上,上班的、买菜的人往来如织,大家彼此打着招呼,奏响了古镇的晨曲。街道两旁的铺面和人家的景象,像天天变化着的长轴风俗画卷,又像无数本同时翻开的连环画,虽然演绎着同一主题,人物相同,情节相似,但每一天的画面却都是活动的、新鲜的。

所谓的铺子并没有什么商业规模,都摆在自家门口,像是人家消遣生活的一种方式。门口放个炭炉,炭炉上支口大铁锅,就可以凭自己的意愿炸油条、糍粑和油老鼠卖了,这家门口卖熟山芋,那家门口卖蒸藕;王家卖烤鸭,马家卖卤牛肉……街道上的铺子一个接着一个,每家的物品虽然少而单一,可却很经典,镇上的人提起它们,就像今天人们谈起南京桂花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和黄桥烧饼一般。


上班的行人中,身板挺得和青石板一样直、嗓门嘹亮的一定是农具厂、砂轮厂、酒厂的工人。日子久了,一个个面孔上的感情译码就一天天地叠加在脑子里,一天天地丰盈起来,于是,一切就像青石板街道一样有了背景,有了历史。白髯飘飘的老中医姚先生,夏日里时常是一身白纺绸的宽松褂裤,给人亦仙亦幻的感觉;算命的胡瞎子,天天坐在临街的石门槛上,用他的耳朵关注着街市的生活;喜欢穿着泛光香油纱衣衫的钱老头整天提鸟笼、逗蛐蛐,像是旧社会有钱人家的遗老遗少;茶水炉房里的大婶永远举着胳膊一手提着水漏,一手用一个长柄水勺往套在水瓶口上的水漏里灌开水;干瘦并镶着金牙的熊老太坐在家里给妇女们绞脸,没事的时候,嘴里总衔支根烟;商店里那个曾经把洗衣粉当作豆粉买给我的跛脚老头,仍然在一瘸一拐地从广口瓶里为孩子们取出一颗一颗水果糖;方圆几百里断胳膊、断腿的人都要来找的接骨的戴先生……他们都是古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古镇青石板街道的主体是个大 “丁” 字的支架,而在这个“丁”字上,又会生出许多又窄又细的青石板巷道,向古镇的各个纵深处延伸,其中的一些巷道一直会延伸到河沿上,那里是镇上的人上演生活情节、演奏生活乐章的又一个舞台,古镇人的生活在那里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喧哗和张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