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斑斓话当年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工友王军,1984年参加工作来到东泥,此时正值东泥辉煌之时。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同时还是安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王军先生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许多东泥辉煌的瞬间,使东泥的精彩为更多的世人所了解,也使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东泥当年的欢乐场面。
感谢工友王军先生,让我们在他的带领下,走进那光影斑斓的东泥······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恰逢共和国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祖国建设蒸蒸日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关水泥厂也驶上企业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效益好了,企业文化建设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协会、摄影协会、棋牌协会、书画协会、集邮协会、花卉协会……一时间各种兴趣爱好小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热闹非凡。

说到东关水泥厂的职工摄影活动,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韩学章老先生。韩老作为新中国摄影界的前辈、专家,因多种原因来到东关水泥厂,从而为山沟里的东关水泥厂带来了摄影文化的火种,不少人受到韩老的影响和指教,开始了摄影爱好。我1984年入职时,韩老早就回到了水电部担任要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摄影还是比较“奢侈”的爱好。相机作为高档商品和专业器材,只有特别“酷爱”摄影或者经济条件很好的家庭才会购置。我因在中学读书时比较喜爱绘画,在家人的资助下购置了一台红梅牌120相机。那时学习摄影,购买胶卷、冲洗照片等等,都是不小的费用支出。直到1990年初夏某天,我才和孔献祥邀请沈德新老师一早乘坐第一班火车赶到芜湖,各自选购了一部“确善能”单反机身,同时配置了一支28-70mm的广角变焦镜头。这是我的第一部单反相机,购买这部相机用去了我当时的所有稿费结余。


在参加厂职工摄影协会活动过程中,我受到过不少老师的影响,其中于祖卫、沈德新、李建生等老师都给予过许多指教。记得当时经常参加摄影活动的还有姚旭、江霞、陈德龙、孔献祥、唐玉平、李磊等影友(另有部分影友的名字记不清了)。其中最应该记住的就是负责企业文化、宣传、职教工作的杨杰先生。2000年劳动节前夕,我在巢湖日报社总编辑办公室,与杨先生曾有过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简短交流和探讨,他的 “人才效应” 理论至今仍然常常在学术界被广泛提起。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企业文化和职工精神文明建设风生水起、轰轰烈烈。
   


经过努力,摄影协会会员开始有作品在影展中入选、获奖,还有作品被中央、省、地、市级报刊采用。安徽省首届职工艺术摄影展上,东关水泥厂就有二十余幅作品入展;建党七十周年期间,厂职工摄影协会会员们的多幅作品参加了含山县文化馆组织举办的摄影展;唐玉平拍摄的《空中圆舞曲》还入选了安徽省文化厅的艺术摄影展……


经过不断努力,我在工作之余采写、拍摄的有关职工摄影协会活动的文字和图片稿件,也被多家报刊采用。1990年10月26日,《安徽工人报》刊发了《瞬间——摄影小组星期天外出集体创作》;1991年12月28日,《安徽日报》在“企业文化”专栏刊发了《光与影在东关水泥厂》;1992年1月11日,《巢湖报》刊发了《光影斑斓的东关》,该文后来还获得了巢湖地区“蔷薇杯”征文比赛优秀奖;1992年6月17日,《人民摄影报》(原《中国摄影报》)在一版发表了《光影斑斓话痴迷——记东关水泥厂职工摄影协会》……这些有关职工摄影协会活动的报道,既提高了东关水泥厂的知名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同时又促进了大家摄影创作的积极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东关水泥厂虽然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但是当年发生在他身边的许多故事却无法让经历过的人们彻底忘却。


当年的影友们为了生活各奔东西。如今人人都是摄影师,不少当年的工友也加入到摄影爱好者的行列。期待着爱好摄影的工友们:快乐摄影!不断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