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学反思录:教师要慎用口头禅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司有根,清溪中学老师,一位具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初中一级教师。前段时间分享了司老师支教的教学札记《走在微冷的大地上》,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好老师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
《蒙学反思录 》是司有根老师在支教期间写的教学日记,在这教育市场化、应试教育唯分数而论的当下,这无疑是一股清新的风,更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本公号将陆续分享这些日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蒙学反思录 
司有根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晴
教师要慎用口头禅

和赵老师相识的第一天,就被他说了数十声“呆子”。虽然听得我浑身不自在,但诚实而不善于争论的我选择了沉默。从他说话的语气判断,我想我是遭遇口头禅了。这两天的共同生活,“呆子”、“小呆子”的称呼被说了百次以上,真有点难堪了。  

口头禅,指的是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或无意间时常讲的话语。原本是指宗教中那些未经心灵证悟就把一些现成的经言和公案挂在嘴边,装作很得道的样子。演变至今,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仿佛未经大脑就已脱口而出。很多人都有说口头禅的习惯,尤其是一些职业固化的人。一位人类行为学家曾说:“人类有两种表情,一种是脸上所呈现的表情,另一种是说话时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口头禅的形成,一般跟使用者的性格或精神状态有关,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自信的人常会说“看我的”,不自信的人则会说“你看吧”,轻易不做主的人喜欢说“随你便”,文明的人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而一听到“这个,这个”,我们就会明白某人又在打官腔了。


口头禅的形成还和人的职业和思维习惯有关。人们在说话时需要必要的思考,但不发出声音又有冷场的感觉,于是不自觉的就出现了口头禅。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口头禅也是心理的一种反射,可反应出说口头禅者的心理状态。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喜欢说口头禅的人是不太受别人欢迎的。但有时候为了达到一定的搞笑等效果,人们还会有意地创造一些口头禅。例如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就有专门给一些角色设定一些特色口头禅的习惯,事实证明这些搞笑的口头禅是可以吸引观众的。所以近些年的春晚小品也如是,春晚刚过,有些口头禅就会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甚至会成为一年乃至数年的社会流行语。

有人说教师是口头禅现象严重的群体之一,仔细回忆一下,说口头禅的教师还真不少,很多人的口头禅还特色鲜明。

记得我的一个初中老师就是一个爱说口头禅的典型。他的口头禅是一个“啊”字。很多时候,明明问题说得很明白了,他也会连续“啊”几声。于是每当这个“啊”字连续出现的时候,总有同学会忍俊不禁。记得有一次下课,一个同学很骄傲的问大家:“你们知道老师这节课啊了多少次吗?”大家都说:“谁这么无聊,会数这个啊。”谁知那个同学一本正经地说:“我反正上课听不懂,闲得无聊,就数了一下,一共47个。”看到大家都在笑,他紧接着还补了一句:“真的,我在本子上画正字的,不信我马上拿给你们看。”大家被他逗得笑得前仰后合。说实话,一开始这样的口头禅确实让我们学习时有所分心,但习惯之后,也就几乎再也没有人注意了。时间久了,如果该啊的时候没啊,大家反倒觉得上课速度快了,好像没有了思考的时间似的。


在师范的读书的时候,我们有个美术老师很受大家欢迎。他在教我们画画的时候,常提及“三角形构图”之类的问题,为了知道我们的学习情况,经常会说一句“你说对吧?”后来,这两句话渐渐就成了他课堂上的标志性语句。我们也受了影响,有时候课下大伙开玩笑时,还会来一句“我说你的头是三角形的,你说对吧?”尤其是那句 “你说对吧” ,让我们记忆犹新。直到现在,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会用类似的话和学生沟通,例如 “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懂了吗?” “不难吧?” “还要我重复吗?” 这些语言的运用,既能够提醒学生注意,又能引发学生思考,这种谈话似的口头禅还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看挺好的。在我们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上,一个同学还特别提到“你说是吧”这句话拉近了他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宋代王楙在《临终诗》中写道:“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毕竟 “口头禅” 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免带着些贬义,身为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慎用口头禅才好。在特定的环境下用一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未尝不可,但形如 “呆子” “小呆子” 之类的口头禅,不管在什么场合使用,总会有些伤人的,还是不用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