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孩子做朋友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和孩子做朋友之我见

司有根

今天开学,有两个孩子没有来上学,联系过后,得知他们都转到私立学校读书了。

上第二节课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家长来找我,跟我说了孩子去私立学校的原因。原来孩子的爸爸有个朋友在私立学校工作,过年去他家做思想工作了,孩子答应了,家长也答应了。他妈妈说不愿让孩子去,可他爸爸说:“孩子想去哪就去哪,让他自己选吧。”今天他妈妈来学校的目的,是希望学校把孩子学籍保留着,让孩子试试看,如果感觉私立学校不好还回来。而我对他爸爸的那句话却很感兴趣。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他能有多大的决策能力?他能看懂事情的事理吗?虽然说这么大的孩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极其有限的,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候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还是很大的,冰心就写过这样的诗:“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了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 当然近年来私立学校能够蓬勃发展,自有它的道理,例如私立学校抓学习抓得很紧,所以家长以为孩子在那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尤其是八到十岁这一阶段正是孩子性格定型的时候,缺少了家长的关爱,孩子的心理极有可能会发育不健全。如果此时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不过这种 “听孩子的” 现象还真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家长现在也是有知识的人,他们知道孩子大了是要叛逆的,他们知道孩子需要鼓励教育,但是我认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过犹不及”。有些家长常常以 “我是把孩子当朋友待的” 为豪,觉得这样做显示了自己的开明和先进,殊不知长幼有别,爸爸就是爸爸,儿子就是儿子,怎么能成哥们呢?难道自己一高兴,也把八岁的儿子灌半斤酒。在我看来,说这样的话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家长在推卸责任,你看我这么民主,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做不好,那是你自己不争气,可不怪我。第二,这就是溺爱孩子的表现嘛。我们家乡有句俗话 “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子”。古人说 “慈母多败儿”,也是这个道理。


再说,朋友分很多种,什么生死交、莫逆交、肺腑交之类,自然一直是人们所乐道的。但也不乏什么狐朋狗友之类的酒肉朋友,似乎在社会上,这类所谓的朋友可能占的比例更大。家长和孩子做朋友,最终会做成什么样,我不敢想象。如果孩子大了,尤其是成人了,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一个孩子,面对生活,他连对错都难以分清,你又怎忍心以朋友之道待之?记得我小的时候,那个孩子被欺负了,一定会找哥哥帮忙。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很多孩子就找哥们帮忙了,我不知道那些和孩子称兄道弟的家长会不会帮孩子去打架。估计会,网上不是常出现家长打老师的新闻吗?看来这些哥们、姐们还是够意思的。

我认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对他的生活进行干预和指导,最终孩子一定会养成一个特长——任性!孩子和家长任性,家长肯定会惯着他;和老师任性,老师会让着他。但要和社会上的人任性,别人会怎么待他,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如果遇到脾气好的,当然别人也不会和他一般见识,但如果遇到一个同样任性的呢,那就总有一个要吃亏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