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鳅信捧,小孩子信哄”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谁在给孩子叛逆思想增温 

司有根

今天我看了一篇题为《爸爸,你怎么不爱妈妈了》的文章。作者记述了这样一件事:爸爸正在沙发上玩手机,孩子写完作业突然说了句:“爸爸,你怎么不爱妈妈了?” 一句话抛出,爸爸妈妈都一脸茫然。孩子却滔滔不绝地阐述着他的理由:爸爸每天下班就知道玩手机,妈妈却要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孩子话没说完,爸爸恍然大悟,充满愧疚,妈妈则早已泪眼婆娑。


不知何时,我们把日子活成了公式,什么好像都是理所当然。而在孩子眼里,世界每天都是新的,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眼神审视着这个精彩的世界,他们用幼小的心灵体察着人间的温情,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太多的理所当然,责让自负的成年人忽略了孩子的心灵成长。当孩子的价值观越来越明确的时候,爸爸妈妈们的行为就越让他们感到厌烦,于是,什么代沟啊、叛逆啊等问题就全都出现了。

由本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生活的漠视是孩子的叛逆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仅仅如此吗?家长素质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迅速腾飞让心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几年前,已经有很多文章提到了这个问题,家长忙着挣钱,对孩子缺少了陪伴,而补偿方式也就是多给孩子零花钱而已。然而,孩子的钱来得容易了,他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当你无法满足他的欲望的时候,叛逆也就开始了。

说实话,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但我们也感到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让我们收获了太少的幸福感,于是一边吃肉一边骂娘的现在比比皆是。孩子之间的攀比之分也越演越烈,大量的看不起家长的孩子也应运而生了,这也是当今孩子叛逆的一条重要因素吧。


最重要的,我看来源于不良媒体对教育的盲目关注。当师德被过分强调之后,老师们逐步学会了明哲保身。不求成绩,但求无过,听一些参加扶贫的老师说,现在的政策是 “扶贫第一,安全第二,成绩第三”。试想一下,如果教师都成了唯唯诺诺、碌碌无为之辈,把不作为当作是安全合理,孩子的个性又如何激发出来?

面对孩子的叛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在我看来,我们小学成绩单上老师夸我们的那些词汇,例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礼貌待人等等,仍然是现在孩子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行。

今年我在宿州支教,任教的是小学三年级。一开始,我是有点恐慌的,一直教初中,这三年级的孩子该如何教啊?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的教学工作便有条不紊了,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那般如金子般可贵的童心。记得刚来不久,有一次下课,一个孩子跟我说:“老师,你的头发乱了。” 我感到很尴尬,于是说:“老师没有镜子呢。” 没成想第二天早上,我来到班级,一个孩子拿着一个东西递到我面前,原来是一面一寸见方的镜子。还特意告诉我,那是她从旧书包上面拆下来的,自己已经保存很久了。我当然不能夺人所爱,那块照镜子也不足以用来整理衣冠,但它却把一颗童心放大到了极致。

我支教的小学课程是繁重的,一天下午,连上两节课后是大课间,我便坐在讲台前改作业。几个孩子叫我出去,我说要批作业,他们则直接来了个反问:“你不是说下课是用来休息的吗?你叫俺们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要尽情玩耍,你自己下课也应该好好休息才对。” 你看,他们倒教育起我来了。为了在这些善良的孩子心中树立说话算数的形象,我还是走出了教室。

和小孩子们在一起,我获得的感动还有很多,这不得不让我想起那个 “小学生为老师撑伞” 的事故。虽然我没有在阳光下撑伞的习惯,也不会在雨天和孩子们出门溜达,但我坚信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孩子们肯定会争着为我撑伞的。记得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我也觉得那个老师做得有点过分。但现在看来,这绝不是师德败坏,而恰恰是教育成功之所在。孩子们知道保护老师,拥有爱心,懂得感恩,这多好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通常被我们看作认识事物的铁律,可是眼见真的为实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如今的文化传媒那么发达,却偏偏来炒作那些眼见未必是实的八卦新闻?这些新闻传达的绝不是正能量,媒体人也许赚到了点击量,可有谁知道他们损伤了多少善良的心灵?


我们家乡有句俗话:“泥鳅信捧,小孩子信哄”。如果一个孩子做了好事,得不到表扬就已经够失落了,如果再得到无端的指责和谩骂,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势必有所变化。这无异于春天的暴雨摧残了刚开的花朵,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不叛逆才怪。

高尔基说得好:“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多和孩子沟通,知道他们所想的,教他们明白事理,也算是把叛逆解决在萌芽状态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