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文化:荆姓

 华民 2023-03-15 发布于吉林

一、寻根溯祖:

1、出自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jīng)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2、为楚姓所改。芈姓之后原有楚姓,一支居于秦国,因避秦庄襄王嬴楚之讳,以原国名荆为姓,改为荆姓。

3、庆姓也改姓荆。如战国时荆轲即是。

二、郡望堂号:

【堂号】 “邠(bīn)庆堂”:宋朝荆嗣,累立战功。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郡望】 荆氏望出广陵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东汉时改为广陵郡。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一带。

三、历史名人:

荆轲(kē):战国时齐国人。好读书,善于击剑,为人行侠仗义,受燕太子丹之使,献地图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事败被杀。

五代有画家荆浩,宋代有都指挥使荆葵,元代有辽东廉访使荆元刚,明代有刑部侍郎荆州俊。 

荆王刘贾(?——公元前196年),沛县人,系汉高祖刘邦堂兄,佐刘邦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被封为“荆王”。藩王封地,也称“国”,荆国下辖东阳、会稽、鄣三郡五十三县,我县属荆国会稽郡,时称曲阿县。公元前196年,英布(黥布)反汉,刘贾领兵抗敌,被英布军所杀,留下年幼二子:长子刘文,次子刘武。荆王刘贾死后,刘邦将荆国领地又封给侄子刘濞,改国号为“吴”。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封刘文为侯,食采朱方。吴王刘濞,不念宗族亲情,仗势欺凌刘文、刘武兄弟,刘文为此忧郁而亡,刘武被吴王幽禁。蓄谋已久的吴王,于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出兵反汉,史称“七国之乱”。

吴将田百禄乘刘濞叛汉之机,偷释刘武。刘武获释,正当内乱兴发,为避祸而隐居曲阿(荆溪)之阴,从此改姓为“荆”,以国为氏。荆氏奉荆王刘贾为始祖,刘武为“荆氏二世”。《丹阳县志·封爵》载:“刘武获释后,乃徙曲阿之阴,(1)别姓荆氏,老父封也”。

荆王死后,按遗愿葬丹徒(今镇江市)北固山下。《荆王遗训》载:“北固山前,有一住地,我百年后可葬于此。”刘武的儿子刘潭为尽孝道,离家守祖茔于北固山。

汉武帝刘彻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太尉田蚡启奏:“吴楚赵等七国谋叛,国应除。若荆王文,勒兵拒七国,死于王事,尤褒封所宜先者,况旧封所应袭乎!”帝准其奏,召刘潭袭封就国。刘潭守祖茔不忍离,且不乐荣显。汉武帝接受了刘潭不愿袭封爵位的请求,即以丹徒之东南赐田五万亩,名为“潭府庄”。筑土为城,名为“荆城”,迄今犹名荆城港,立祖庙以奉祀祭。

公元前138年刘潭建“潭府庄”,潭府庄,即刘潭府的庄园。《辞源》潭府:“大宅。尊称别人的住宅。”今人以庄园称之。荆城,“土围子”就是为护卫庄园、祖庙而建。

荆溪,后名“鹤溪”、“白鹤溪”,系我县古河之一。由荆城流经导墅、蒋墅,出分水墩流入武进界。荆溪在丹阳境内,水清如碧,出分水墩后,溪水混浊。分水墩者,确如其名也。《丹阳县志》载:“荆溪,在县东南五十里,出县之荆城,贯金坛县北,入毗陵(今武进县)界。唐潘佐称“荆溪百里水涵空”。荆溪,以荆王封地而名。

里庄、皇塘、导墅、蒋墅等乡镇多荆氏,系当地名门望族,皆系荆王刘贾一脉所承。荆氏宗祠有楹联“江南望族,汉后名家”、“荆枝叶茂,汉水长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