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32岁蔡文姬嫁给比自己小12岁的董祀。不久,董祀犯下死罪。为救丈夫,蔡文姬光着脚丫去找到曹操。52岁曹操笑容满面:“想救人,你拿什么来换?” 嫁给年仅20岁的董祀,蔡文姬总觉得很对不起他。 一来,她已经嫁过人了,还给匈奴左贤王上了一双儿女。 二来,她比他大了12岁,在当时,这都差出辈份来了。 但她还是嫁了。 理由有2个: 1.董祀能给她正妻之位; 2.董祀虽然官小,但为人忠实可靠。 她16岁出嫁,丈夫早亡,父亲入狱,17岁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在匈奴当了12年的妃子。后来,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来,而她也抛下儿女,决然回了中原。 她不是回来受苦的。 她要好好生活,而最好的办法,是嫁一个好夫婿。 这婚,是她自己选的,曹操也乐见其成,给她送了不少东西。 但结婚没几天,董祀就被曹操给绑走了,据说是犯下死罪,择日要处死。 得知消息,蔡文姬心急如焚。 但她很快冷静下来,然后命家中下人准备车马,乘车去见曹操。 她很聪明。 曹操抓走丈夫,显然不是为了取他性命,而目标,自然是她。 果不其然,等蔡文姬到时,曹操正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等。 两人密谈过后,次日一早,蔡文姬光着脚丫,披头散发,一步步走上曹操议事的大殿。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下跪、磕头,请求曹操放丈夫一条生路。 而曹操自然“礼贤下士”。 52岁的他,不顾地位,站了起来,亲自迎接蔡文姬,为她上座,并向所有人表达了自己对蔡文姬父亲蔡邕的敬佩之情。 曹操绝口不提董祀,但对她嘘寒问暖,呵护备至。 蔡文姬面上不显,心里却知道,这是曹操在为他自己博取惜才、仁慈、善待好友女儿的名声。 她拒绝了搀扶,盯着曹操认真开口:“父亲生前藏书四千多卷,现已全部失散,我能回忆起来的,还有四百多篇。” 曹操喜笑颜开,当即下令赦免董祀的罪,但代价是:蔡文姬能回忆起的400多卷藏书。 达成目的,蔡文姬不想再留,曹操却说:“我派十个人帮你记录下来。” 但蔡文姬拒绝了。 她从小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不需要别人帮忙。 就这样,蔡文姬用这四百多篇典籍,换回了丈夫董祀的性命。 而曹操得到了典籍,还博取了礼贤下士、重情重义的好名声。 这就是高手之间的博弈,不动一兵一卒,却能够完美共赢。 那么,问题来了。 蔡文姬一个女人为何能有如此魄力,和曹操谈起了条件? 而一代枭雄曹操,为何对蔡文姬如此好脾气? 这就要从蔡文姬的父亲说起了。 她的父亲名叫蔡邕,精通天文学,数学,音律,书法,是东汉著名的学者,在文人中地位颇高。曹操与他相识,也能算得上朋友。 但后来,蔡邕因感慨董卓之死,被王允关入监狱,含恨而终。 而17岁的蔡文姬也因为战乱,被匈奴左贤王掳走。 后来,曹操四处征战,杀了不少文人,其中就有孔融。 他名声太臭了,为了挽回形象,就注意到了在匈奴生活的蔡文姬。 此时,蔡文姬已经在匈奴生活了12年。 她生下两个孩子,却她一点都不喜欢匈奴,还写下《悲愤诗》,怒骂匈奴“人似禽兮食臭腥”“少义礼”。 曹操花了重金,把她从匈奴的手里买了回来。 蔡文姬走时,两个孩子在身后嚎啕大哭,她们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离开。而蔡文姬虽然舍不得孩子,但她还是头也不回地上了马车。 曹操肯赎回蔡文姬,当然不是因为顾念与蔡邕的旧情,而是为了名声。 还未成就事业时,曹操是不在乎自己的名声的,但如今,他已经统一了北方,如果还想继续扩张,必须得天下人之心。 蔡家在文人心中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虽然蔡邕已死,但他的女儿蔡文姬得到了他的真传,影响力也非常大。 因此,曹操才花重金把蔡文姬从匈奴赎回来。 如此,曹操不仅得到一个重情义的好名声,还能在文人心里树立一个惜才的形象,一举两得。 这,也正是蔡文姬的底气。 【灵枫历史阁】 蔡文姬作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命运却实在悲惨。 她一生三嫁,皆非心中所爱。 17岁时,她被匈奴人掳走,在痛苦中挣扎12年,生下两个可怜的孩子。 曹操把她从匈奴人手里赎回来,却不是因为顾念与她父亲的友情,而是出于利用的心态,才救她于水火之中。 若不是蔡文姬对曹操还有用,或许她一生都会被困在匈奴。 索性,她没有认命。 抓住机会,又嫁给董祀当正妻。 除了那次董祀差点被杀,蔡文姬想办法救他之外,二人其余时间过得也还算安稳。 如果蔡文姬出身于普通家庭,或许她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但我想,即使蔡文姬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她也会走相同的路。 她宁愿高傲地活着,作画写诗,也不愿屈服于命运,在苦难中妥协。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里的故事讲给你听。 #历史开讲# ![]() ![]() ![]()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