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地理知识浅析钓鱼与天气

 云海明月 2023-03-15 发布于重庆

余春红

(宿松县程集高中, 安徽 安庆 246500)

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应该是我们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钓鱼是一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育运动,老少皆宜。笔者在工作之余,亦是很喜欢钓鱼这项运动,每逢节假日,尤其喜欢野钓。钓鱼每每所获颇丰,时有渔友会找我切磋经验,身为一名中学地理老师,我发现自己潜意识里总是不断将地理理论和知识运用到钓鱼这项运动之中。正因如此,本着趣味学习,生活即是地理的思想,这才有了此文。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如阴、晴、雨、雪、风等)。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首先,天气影响水温,毫无疑问水温对钓鱼影响极其明显。

我们平时爱说“春钓滩,夏钓荫”,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就是要钓鱼的人在钓鱼的时候,一定要找鱼儿喜欢的水温的地方下钩,以期获得更好的收获。在天气较冷的冬季,水温很低,鱼儿一般喜藏于水温相对较高的深水之中,极其不利于垂钓;而春日里,暖阳下的浅滩水温回升较快,往往有鱼儿嬉戏产卵,将会是不错的钓点;在炎热的夏天,水温很高,此时则最好选钓那些有遮盖物的阴凉水域为佳。

其实在一天之中,太阳辐射对水域的加热也会时刻发生变化,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水温很不均匀,同一时刻,同一水域水的温差都有很大的差异,就连露天游泳池里的水也经常是这块热那块凉,这就要求我们钓鱼时要“一日三迁”。天亮以后,鱼儿就活跃起来了。太阳一晒,水的表层先热,浅处先热。在这样变化过程中鱼儿是从深处逐步向浅处游动的,鲫鱼开始离底。总之,鱼儿会各自找寻它们认为更适合自己的水温层。常见的鲤鱼、草鱼 浮面,中午鱼不好钓都是由此而来。掌握了水温的这个变化规律,就可以根据当时的季节、地理条件和气象因数以及不同的时间寻找不同的地方下钩。

晴、阴、雨、雪等不同的天气,对水温有不同的影响,但不同季节却对钓鱼的影响不一样。比方说在冬春季节,气温回升,水温也跟着上升,在晴朗的天气最是适合钓鱼,风和日丽的日子往往收获肯定不错。而高温的夏秋季节,阴天或雷雨过后,水温降低,鱼儿觅食活跃,是不错的垂钓时机。

其次,天气影响水体运动,水体运动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所谓无风三尺浪,天气因素中影响水体运动最明显的当要属风力因素了。在宽广的水域,风浪往往会聚焦鱼儿所需的一些天然饵料,因此往往选择迎风而钓。而如何因势利导利用有风天气钓鱼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必须事先了解风向、风力,尤其是风向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当风向变化时,往往需及时变换钓位。比方说若是在面积较小的鱼池、河沟垂钓,风力在2-3级时,迎风钓效果不错;风力在4-5级时,可选择侧风、后侧风的靠近下风处垂钓;若是在面积较大的水库,江河湖泊垂钓,刮4-5级风时,风力过大,垂钓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水体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很容易就能发现,其实水体还存在着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这个对垂钓往往也有不少影响。水体垂直方向运动的原因主要由水温变化引起,当底部水温比表面水温高时,这时表层水体会同底层发生垂直方向上的水体扰动,这种扰动通常有两个意义:其一,将水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浮游生物又正是鱼类的重要饵料;其二,有利于补充水底的溶解氧,鱼儿容易沉底,同时也会更为活跃,当然也更容易上钩。人们都说清晨和傍晚更容易钓鱼,其中就不乏这个原因。傍晚时分,水面降温快,水面下水温较高容易发生水体的垂直运动,水中的溶解氧会有所增加,这种效果可能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清晨的垂钓。

(下转第3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