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全线告急!阿尔卑斯山怎么了?山地易致地形逆温和夜雨,两者矛盾吗?04
2023-03-15 | 阅:  转:  |  分享 
  
全线告急!阿尔卑斯山怎么了?山地易致地形逆温和夜雨,两者矛盾吗?隆河冰川是阿尔卑斯山最古老的冰川,也是广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然而由于全球气候
变化,在过去十年中,隆河冰川正在迅速萎缩。迄今为止,隆河冰川已有大约40m的冰层消失。为了防止冰川融化,瑞士环境部想出了一个奇招—
—给冰川盖上白色防水油布,(如下左图)。而瑞士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下列
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右图中()A.③增大??
????B.④增大??????C.⑤增大??????D.⑦增大14.为防止冰川融化而给冰川盖上白色防水油布,类似的原理如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15.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减少C.地表径流量增多??????D.地下径流量增大?【答案】13.A????14.A????15.B?【解
析】13.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地面辐射,⑥是
大气辐射,⑦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
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故③增大,④增大,⑤、⑦不变,但④增大的前提是③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为防止
冰川融化而给冰川盖上白色防水油布,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图中①表示反射作用,A正确;②是大气吸收
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与题干描述不符,BCD错误。故选A。15.冰川铺上巨型白色防水油布,对降水量没
有影响,A错误;巨型白色防水油布能够减少油布下面的水分散失到油布之上的空气中,使蒸发量减少,B正确;巨型白色防水油布会增加反射的太
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降低冰川的温度,使冰川融化减少,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减少,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受热过程
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
大气逆辐射实现的。瑞士著名的旅游胜地——达沃斯是阿尔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镇,海拔1529米。下图为“达沃斯小镇镇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16.达沃斯小镇坐落在()A.山脊处??????B.山坡上??????C.山谷间??????D.山顶上17.如测算达沃
斯某处滑雪场面积,则需要该地的()①经纬网图②等高线图③积雪等深线图④等降雪量图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16.C????17.A?【解析】16.根据图中信息阴影区域为镇区分布,根据图中河流可知,小镇坐落在山
谷间,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7.计算滑雪场的面积需要根据等高线确定滑雪场的范围,根据经纬网进行长度的参照计算面积,积雪深
度和降雪量无法计算面积,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出的部
位是山脊,相反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脊是分水线;山谷是集水线,所以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在过去几个世纪里.阿尔卑斯
山区涌现出几轮人口向外迁移的热潮。近年来,向阿尔卑斯山区逆向迁移的现象愈发明显。研究表明,经济因素、环境因素、避难是人口逆向迁往阿
尔卑斯山区的重要原因。据此完成问题。18.与阿尔卑斯山区外的发达城市相比,阿尔卑斯山区成为经济因素主导的人口逆向迁移地的主要原因是
()A.入职门槛较低??????B.产业结构较优??????C.就业机会较多??????D.创业环境较好19.环境因素主导的阿尔卑
斯山区逆向迁移的群体主要来自()①亚非国家②周边国家③大城市④乡村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20.阿尔卑斯山区不同类型逆向迁移的群体()A.居住空间邻近??????B.消费需求多元??????C.就业结构趋同?????
?D.文化习惯相同?【答案】18.A????19.C????20.B?【解析】18.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同时考音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过去几轮人口外迁的热潮促进了阿尔卑斯山区之外发达城市的发展,经过几轮产业升级。这些大城市产业结构向高精尖转
变,部分低技能的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逆向迁往阿尔卑斯山区寻找合适的岗位,入职门槛较低,故A正确。阿尔卑斯山区外的发达城市产业
结构较优、 就业机会较多、 创业环境较好,故排除BCD。故选A。19.阿尔卑斯山区环境优美,在逆城市化的背景下,,可以吸引周边一些
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较为富裕的群体迁移到山区定居,故②③正确,排除①④。故选C。20.不同类型的群体居住环境差异大,空间距离较远,文
化习俗差异大,就业类型、层次差异大,消费类型和需求山向多元化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的山脉
,位于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山体效应是德国学者在阿尔卑斯山观察到的与温度相关的垂直带界限
(如林线和雪线)自山体外侧到内部逐步升高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导致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显著的根本原因是()A.山地内部降水
多??????B.山地吸收的太阳辐射强C.山地内部地面辐射强??????D.山地内部大气保温作用强22.阿尔卑斯山山体内部与外侧比
较,其内部表述不正确的是()A.林线分布海拔高??????B.雪线分布海拔高??????C.植物生长季短??????D.气温高?【
答案】21.B????22.C?【解析】21.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山体效应是与温度相关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和雪线)自山体外侧到内
部逐步升高。说明山地内部温度比山地外部高,因此导致山体效应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大的山系其表面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成长波辐
射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其内部的气温要比相同海拔高度上自由大气的气温高,根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影响气温的根本原
因是太阳辐射,B正确,内部降水少于外部,A错误,山地内部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山地内部大气的热源从根本
上也是来自太阳辐射,故大气保温作用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B。22.根据山体效应原理,阿尔卑斯山山体内部比外侧气温高,故林线、雪
线分布海拔高,植物生长季长,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巨大山体(山系或高原)创
造其周围的气候,在任给定的海拔高度上,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山体作为突起的热岛,太阳辐射被吸
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远高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下图为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自然带对应正
确的是()A.甲——常绿硬叶林带??????B.乙——落叶阔叶林带C.丙——针叶林带??????D.丁——高寒荒漠带24.导致乙自
然带在南北坡分布海拔范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B.光照??????C.热量??????D.水分?【答案】23.D
????24.D?【解析】23.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山地景观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变化,丁以上为积雪冰川带,说明丁处热量少、水
分低、气温低,植被少,则最可能为高寒荒漠带,D符合题意;甲、乙、丙无法确定具体的自然带,A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24.读图可知
,乙自然带南坡的海拔高于北坡,但自然带面积较小。根据阿尔卑斯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可推测乙地应为森林带,森林生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
,阿尔卑斯山北坡为阴坡,气温偏低,盛行西风带来降水,水分条件好。南坡为阳坡,蒸发强,水分条件较差,森林分布面积较小。故选 D 。【
点睛】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
处年平均气温为0℃。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
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每年夏天,瑞士科学家都会把数英里长的保护毯覆盖在波状冰丘上,采用这种极端方式保护阿尔卑斯山脉
最古老的隆河冰川。2022年8月,为了保护西藏达古冰川,我国运用新型纳米材料为其“盖被子”。图为冰川“盖被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25.为冰川“盖被子”可以()A.减少达到冰川的太阳能??????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地面的保温作用??????D.增强
大气辐射26.为冰川“盖被子”的最终目的是()A.阻止冰川融化??????B.延缓冰川融化??????C.加快冰川融化??????
D.防止冰川污染?【答案】25.A????26.B?【解析】25.冰川“盖被子”可以增加冰川表面的反射率,阻挡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从
而减少冰川得到的太阳辐射,可以减缓冰川的消融速度,A正确;到达冰川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冰川“盖被子”
降低地面温度,C错误;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辐射减弱,D错误,该题选A。26.冰川“盖被子”可以增加冰川表面的反射率,阻挡太阳光的直接
照射,从而减少冰川得到的太阳辐射,可以减缓冰川的消融速度,B正确,C错误;无法阻止冰川融化,A错误;冰川“盖被子”和冰川污染无关,
D错误,该题选B。【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的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②大气反
射、大气吸收及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表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即地面辐
射;近地面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在吸收了大多数的长波辐射后增温。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
长波辐射,即为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即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留失的部分热量潜
送回地面。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人们最早发现阿尔卑斯山脉的焚风效应最为显著,同一时间
意大利米兰大雨如注,而瑞士卢塞恩却呈现出“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推测阿尔卑斯山山
麓焚风效应较强的坡向及影响因素()A.南坡海陆位置??????B.北坡海陆位置C.南坡大气环流??????D.北坡大气环流28.阿
尔卑斯山山麓焚风效应夜晚强于白天的主要原因()A.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慢气流沿山坡上升抑制焚风B.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慢,气流沿山
坡上升,加强焚风C.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抑制焚风D.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答案】27
.D????28.D?【解析】27.阿尔卑斯山位于中纬度地区,影响阿尔卑斯山的是盛行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坡地处迎风坡,北坡地处
背风坡,北坡是大气环流影响下的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夜间,山坡相比山谷,坡面降温速度快,气温低,
吹山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D正确、B错误。白天山地坡地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
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A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
基山,高加索最为有名。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
,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
中部最高大的山脉,濒临地中海,距大西洋较近,冬、春季积雪深厚,发育有许多高山冰川,拔蚀、磨蚀等冰川侵蚀作用强烈。拔蚀作用是指基岩沿
裂隙被反复冻融而松动后,与冰川冻结在一起,随冰川向前运动而被拔起带走。磨蚀作用是冰川滑动时,冻结在冰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不断对冰
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图为阿尔卑斯山冰川侵蚀地貌演化及景观图。(1)分析阿尔卑斯山区冰川活动强烈的原因。(2)简析雪线附近促成冰斗
发育的条件。(3)该地冰川地貌先是冰斗发育,接着形成刃脊,最后形成角峰,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1)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
受山地阻挡抬升,带来丰沛降水,冰川累积快;地处温带与亚热带交界,夏季温度较高,冰川消融速度快;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冰川移动速
度快。(2)位于雪线附近,有聚积多年的积雪,积雪不断增厚,易形成冰川;冻融频繁,风化作用强烈。(3)在雪线附近,受冻融风化,岩石破
碎,冰川运动对基岩产生拔蚀和磨蚀作用,使底部不断加深,后壁受冰川侵蚀,不断后退变高,形成冰斗;随着冰川不断扩大、冰斗后壁不断后退,
冰斗的位置不断上移至雪线以上,位于相邻冰斗间,则形成刀刃状山脊(刃脊),而多个冰斗后壁交汇形成了峰高顶尖的山峰(角峰)。?【分析】
本大题以阿尔卑斯山冰川地貌发育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山脉冰川活动强烈的原因、雪线附近促成冰斗发育的条件、冰川地貌类型发育
的顺序及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
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已学知识,以宏观视角分析阿尔卑斯山区冰川活动强烈的原因,可分别从水汽
、温度、地形等角度展开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和已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高山冰川的形成是由于冬、春季积雪深厚,而冬、春季积雪深厚主要来
自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濒临地中海,距大西洋较近,冬、春季附近有盛行西风带控制),受山地(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中部最高大的山脉)阻挡
抬升,带来丰沛降水,所以冰川累积较快;“濒临地中海”提示及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与亚热带交界,夏季温度较高,冰川消
融速度快;综上所述并结合材料信息“基岩沿裂隙被反复冻融而松动后,与冰川冻结在一起,随冰川向前运动而被拔起带走”,即在拔蚀作用下又由
于阿尔卑斯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所以冰川移动速度快。以上即为阿尔卑斯山区冰川活动强烈的原因。(2)根据已学知识,冰斗是冰川侵蚀
地貌,所以雪线附近冰斗发育的条件,从冰川来源、岩石破碎情况、冰川活动强烈等方面分析。从冰川来源方面分析(结合上题分析):位于雪线附
近,有聚积多年的积雪,积雪不断增厚,易形成冰川(此处雪线附近应为雪线以上,雪线以上为常年积雪);从岩石破碎、冰川活动强烈情况方面分
析(结合上题分析):冰斗发育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如图),冻融频繁,风化作用强烈,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裂的岩块随冰川运动搬走,洼
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侵蚀很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成冰斗。(3)根据已学知识,读图并可结合材料来梳理冰斗、刃脊、角峰等冰川侵蚀
地貌的形成过程。结合材料信息,在雪线附近,受冻融风化,岩石破碎,冰川运动对基岩产生拔蚀和磨蚀作用,使底部不断加深,后壁受冰川侵蚀,不断后退变高,形成冰斗(左上图)(结合上题分析);随着冰川不断扩大、冰斗后壁不断后退(左下图),冰斗的位置不断上移至雪线以上,位于相邻冰斗间,则形成刀刃状山脊(刃脊),而多个冰斗后壁交汇形成了峰高顶尖的山峰(角峰)(右上图)。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适应了当地“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为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1987年该国在阿尔卑斯山清除了部分原生植被,修筑了斯泰尔维奥滑雪场(位置见下图)。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形成洼地,位于滑雪道下方的洼地扩大速度最快。阿尔卑斯山山地植被景观丰富,垂直分异明显。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