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本目錄學参考书與研究方法 (黃永年)

 闲月山堂 2023-03-15 发布于河北

第一章 目錄學参考书

掌握熟悉版本目録的参考书,大体有这麽几类:

(1)记版本的简目。我国现存古籍书目允推原本刘歆《七略》的《汉书·艺文志》爲最古,书目上加注版本则始于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到明代后期尤其进人清代后宋元本日益爲藏书家所珍视,版本就成爲藏书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书目可称之爲记版本的简目,通过它可以让人们知道此书有什麽版本。当然它只告诉你此书的一二种版本,要再看别家的版本简目才能知道此书还有更多的别的版本。

2)讲版本的题跋。藏书家、学问家喜欢在藏书上写点题跋,有的仅记得书经过,仅记对其书内容得失的评议,有的则讲此书的版本及有关版本的问题。这种讲版本的题跋最能引起爱买古书的人的兴趣,对熟悉书的版本极有帮助。

3)书目和题跋合一的藏书志。这种藏书志的编写大概开始于清中叶,即对自己的藏书不仅编个记版本的简目,且爲每种书撰写一篇讲版本的提要,等于把讲版本的题跋和记版本的简目合爲一体。喜爱版本的人看起来当然比光看记版本的简目更感兴趣,从其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与此书有关的版本知识。

4)综合性版本目録。即按经史子集开列重要的书目,在每种书下诖明有哪些版本,有时还加句“某本佳”、“某本劣”之类的评语。这当然是综合了以上三类目録题跋藏书志所提供的知识,加上自己实际接触大量古籍旧本后才能编写出来的。

20世纪这种记版本的简目爲数极多,凡公家图书馆所记版本的简目出简目无不注有版本。这里就收书最广、善本最多的講三种。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线装本八册,1987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精装本五册。北京图书馆收藏善本之冠于全国,在“版本史和版本鉴别”的第二章里已讲到,其中一部分虽展转移至台湾,而五十年代以来之所增益,尤其是若干重要的公私藏书都归人该馆,其善本数量就更爲惊人,连有名的宋本都往往出现复本,把它时时翻閲,对我或大陆上善本书的精华可以大体掌握。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齐线装本共四十三册,并出同样内容的精装本。这是从1977年开始,在全国中等以上图书馆(除台湾以外)作善本普查的基础上,将所制作的原始卡片逐级汇总审定,最后由冀淑英、沈燮元等行家定稿付印,着録善本六万多种,成爲前所未有的全国性善本综合简目。它记録版本及收藏处所,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各图书馆由于缺少行家,所制作的原始卡片不仅着録会有错误,且多有非善本的制卡、真善本御漏报之事,虽经审改删除,而漏报则无法补救。再有一点是此目所载只是各图书馆的公藏,私人藏书无从调查收人,千万不要认爲全国善本书真的都见于此目,此目所无即并无其书。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1957年台湾初版,1967年增订初版,1986年增订二版。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1933年设置,1940年馆正式成立。所藏善本书主要来源爲1940年到1941年由张寿镛、郑振铎等人以文献保存同志会名义在上海所收购,爲数极多,胜利后又接收了僞组织官员陈群的泽存书库藏书,1948年冬迁台湾时已有善本十二万册,其中宋本即有二百零一种之多,在台湾又略有增益。此《书目》的增订版则又加人了原藏北京图书馆后展转运台湾的善本书及前东北大学的善本书。

这种题跋的撰写大体起于清初。这里选讲清初、清中讲版本的题跋叶、民国时的三种代表作。

《读书敏求记》,清钱曾撰。钱曾是清初的著名藏书家,此书实际上是他的题跋集,也许只是随手题写后随便编集的,远不能反映他所藏善本的全貌,许多珍贵的宋本并不能在其中找到。最早有雍正时赵孟升刻本,以后有乾隆时沈尚倮修补印本,道光时阮福刻本。民国十五年章钰刊刻所撰《读书敏求记校证》,则汇总清人多家校本,自己也搜寻了不少资料,很值得细看。1990年中华书局编印《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已把它影印收人。

《荛圃藏书题识》,清黄不烈撰。黄不烈是清中叶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苏州大藏书家。当时苏州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旧本书的集散地,所以黄氏经眼宋元善本最多,多数写了讲说版本和得书经过的题跋。到清光绪十年潘祖荫将所收集的黄氏题跋编刻了《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以后缪荃孙、吴吕绶、章钰又广爲搜辑,编成此《荛圃藏书题识》,民国八年刊刻。以后王大隆又编《荛圃藏书题识续録》在民国二十二年刊行。黄氏文笔生动颇具可读性,作爲版本目録的人门书可使人看得下去。

《藏园群书题记》,傅增湘撰。傅氏在清末开始收藏善本,在民国时成爲北方最享盛名的大藏书家,所得善本多数写了详尽的讲版本的题跋。民国二十四年以前的题跋曾陆续在天津《国闻周报》上发表并以《藏园群书题记》的书名先后印过四册平装本,民国二十七年又自印《藏园群书题记续集》线装本三册,三十二年又将前印四册平装本改编爲《藏园群书题记初集》印线装本四册,此后又编成《三集》待印。最后其孙傅熹年将此初续三集统一编排,用稿本校勘写定,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一厚册精装本。傅氏在版本上的功力较黄丕烈实后来居上,无论内行或初学读此书一定会感兴趣。

书目和题跋一的藏书志

《爱日精庐藏书志》,清张金吾撰,道光七年家刻本,光绪十三年灵芬阁木活字本。张金吾是清中叶江苏常熟的藏书家,这部《爱日精庐藏书志》详记各书版本源流,且备録前人题跋,多至三十六卷,又有《续志》四卷,与黄丕烈的《荛圃藏书题识》同爲了解清中叶江南善本流传情况的必读书。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録》,清瞿镛撰,光绪二十四年家刻本。前面讲版本图録时说过,瞿氏藏书在清后期四大家中居于首位,其开始收藏尚在太平天国攻估江南之前,民国时以乡居不靖,书多移贮上海,曾将宋本十种售归杭州盐商王绶珊,又爲陈澄中所得。五十年代全部藏书捐赠人藏北京图书馆,此等宋本亦分别爲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所有。

宋楼藏书志》,清陆心源撰,光绪十八年家刻本。陆氏藏书在四大家中居第三位,惜于光绪三十三年爲日本财阀岩崎氏以日金十一万八千圆购去,日本岛田翰且撰《宋楼藏书源流考》以诘喜,董康爲之刊刻,其题识说“爲太息者累日”。今其书在岩崎氏静嘉堂文库,1933年用珂玑版印《静嘉堂宋本书影》,惟解说颇有错误,足见東瀛的版本目録之学毕竟不如我中华。

《善本书室藏书志》,清丁丙撰,光绪三十四年家刻本。此杭州丁丙、丁申兄弟藏书,时已在太平天国退出杭州以后,以藏明刻和清人抄本、批校本爲多,宋本才四十种,所以人们把他排爲四大家的最后一家,藏书处曰八千卷楼,其中藏善本处则曰善本书室。光绪三十三年,丁氏所开官银号亏倒,以家産呈抵,全部藏书由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以官款七万三千银圆购买归公,并爲之建立江南图书馆,名称几经更易今爲南京图书馆,丁氏旧藏善本尚无恙。

《楹书隅録》、《续编》,清杨绍和撰,光绪二十二年家刻本。这山东聊城杨氏是四大家中可以和瞿氏媲美的一家,开始收书的杨以增是大官僚,时在道光、咸丰年间,藏书处曰海源阁,但没有像上面三家那样撰写藏书志。到同治时其子杨绍和才“取宋元各本记其行式、印章、评跋,管窥所及,间附跋语”,编成了这《楹书隅録》。楹书,在这里指先人遗下的书;隅録,是所録只有一隅即全部藏书的一角。事实上也确实録得不多,有很多所藏的善本甚至宋元本不见于此《隅録》,而且杨绍和所附的跋语也寥寥无几,远不能算是正规的藏书志,这里只好把它附记在四家之末以备数。至于这海源阁藏书的下落也很惨。先是在抄编《隅録》前已经戟乱有些损失,人民或后迭经土匪和地方小军阀的破坏抢掠损失就更爲严重。有若干宋本曾由杨氏标价分售,其中归当时日本人所设大连图书馆的,抗日截争胜利后有些竟不知下落。到五十年代所剩余未毁失的宋元善本才直接间接进人北京图书馆。

以上这五种,都经影印收人中华书局在1990年出版的《清人书目题跋丛刊》。

综合性版本目録

《四库简明目録标注》,清邵懿辰撰,宣统三年其孙邵章增补后刊刻本,其后邵章子邵友诚又将邵章所撰《续録》补人,名曰《增订四库简明目録标注》,1959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该所改爲上海古籍出版社后又重印。邵懿辰是清中叶的学者,也喜欢藏书,在《四库全书简明目録》上批注所见所闻的各种版本,因爲这《四库简明目録》是当时最易得的且分量远小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书目,便于随身携带批注。这个召阝批是传世《四库简明目録》几个批本中最早的一种,自较疏略,经邵章增补并加人《续録六仍错误迭见,虽尚便于使用,絶不能完全信据。

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有宣统元年日人田中庆太郎在北京铅印线装本,民国初年张钧衡铅印线装本,民国三年傅增湘铅印线装本,此外尚有影印小本及石印本多种。这是莫氏在《四库简明目録》上批注的本子,所批不如邵氏《标注》的多,也多有错误脱略。

《批本四库简明目録》,清朱学勤撰。朱学勤是塘栖朱氏结一庐的主人,清咸翌、同治时著名的藏书家,这是在《四库简明目録》上批注版本的另一种,所注虽仍不如《标注》多,但颇有《标注》所没有提到的本子。不曾刊刻过,原稿已不知下落,我见到的是光绪时管礼耕的传抄本,经王颂蔚、翁炯孙校改误字,又有王同愈据叶昌炽传抄本再传抄之本,顾廷龙再用此王抄本传録在《部亭知见传本书目》之上。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傅增湘撰,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精装本四册。这是傅增湘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上再加批注,经傅熹年整理写定付印。傅增湘于此事用力至勤,批注版本既多且详,尤能详记行款,详记旧本收藏流传的情况,实大胜于前此各家的批注。微有不足的是整理时爲保存所批注原貌,没有将军复之处归供删削,同一书诸版本之先后次序亦未调整,初学者查看时有理不清头绪之感。

《藏园群书经眼録》,傅增湘撰,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平装本五册。傅氏生平详记所见善本书题曰《藏园瞥録》,稿存三十八册,傅熹年加以整理,并参考其他撰述及札记手稿,按四部分类编定此《经眼録》,録中对所见所藏各旧本记録行款、刻工、收藏印记等极爲详尽,近似前面所说的书目和题跋合一的藏书志。但因爲可与《藏园订补鄙亭知见传本书目》相互参考使用,所以留在这里作介绍。

以上这些都只批注了《四库简明目録》所开列的着録之书,有些也补出了存目书并批注版本。至于修《四库全书》以后的新着,以及修《四库全书》时被禁毁的著作,还有《四库全书》概不着録存目的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要知道其名目和版本,可看以下诸书:

《贩书偶记》,孙殿起撰,1936年铅印线装八册,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精装一册,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附雷梦水所撰正误并补遗。《贩书偶记续编》,孙殿起撰,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精装一册。孙殿起在北京琉璃厂开设通学斋旧书店,经营数十年,将经眼的古籍详记其书名、卷数、撰人和版本,编成此书目,凡已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者一般不録,实际上是一部清人著述的版本目録,凡《四库全书》未收和其后的著作,多数可在其中查见。

《清代禁毁书目》,清姚觐元辑;《补遗》,孙殿起辑;《清代禁书知见録》,孙殿起辑。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精装一册。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曾大批禁毁书籍,有多种禁毁书目在当时刊怖,光绪八年姚觐元搜编刻《禁毁书目》凡四种,孙殿起又搜得三种作爲《补遗》。《清代禁书知见録》则均孙氏经眼而见于以上诸禁毁书目之书,并附《清代禁书知见録外编》,録未人禁毁书目而孙氏认爲按彼时标准亦当禁毁之书,均详记版本。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撰,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孙氏毕生研究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极有成就,此《书目》1933年初版发行,即成爲治此学者的必备工具书,1957年经孙氏修订增补后由作家出版社军印,这人民文学出版社本是孙氏的再修订本。此书详记各书版本及收藏处所,今日看来虽尚可更作增补,但大体仍堪使用,近年虽有此类目録并提要出版,总还不能取代孙氏此书。

最后讲一种更爲简明的是:

《书目答问》,清张之洞撰,光绪二年成都原刻大本,有多种重刻本和石印本。这是张之洞提督四川学政时爲指导青年人读书而撰写,实际上是一册四部要籍并加注版本的简目,撰写时缪荃孙曾提供意见,但并非如有人所认爲是缪代作。此书因爲写得不错,当时极爲风行。十年代范希曾增补光绪以后新出的版本及原书遗漏的版本,撰成《书目答问补正六民国二十年、二十四年国学图书馆两次出版铅印线装本,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整理校点本。此外前面已讲过吕贞白也有《书目答问》的批注本,所注版本颇多范氏《补正》所未及者,惜尚未整理刊行。

版本史

《书林清话》,叶德邵撰。清宣统三年(1912年)年底撰写成书、民国八年刊行问世的,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地讲述古籍版本的专著。从书册制度和雕版印刷的发明讲起,介绍了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刻本、活字本、抄本,还旁及旧书店、藏书家的情况。用旧式体裁撰写,还有若干错误,但仍可作爲粗知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此外,叶氏还有《书林余话》,上卷辑録宋以来有关版刻和藏书的史料,下卷是某氏所作的杂记和议论,民十七年印行。1957年古出版社汇印二书时并附李沫所撰《书林清话校补》。

《中国雕版源流考》,孙毓修撰。抄撮了一些自唐五代以来重要的刻书资料旁及印书纸张、装订形制等资料,缺点是孙氏自己的见解太少,而某些资料也未必可靠。孙氏曾协助张元济爲商务印书馆编印《四部丛刊》,对版本内行,自己的藏书室名小緑天,收藏明清善本也很丰富,而且还喜欢搜集藏书家刻书的资料,其抄藏的清代各藏书家的题跋有几十册之多。

《五代两宋监本考》、《两浙古刊本考》,王国维撰。王氏曾爲蒋汝藻撰《密岭楼藏书志》,对古籍版本也有精深的研究。此二书中前者未记撰写年月,后者成于民国十一年,均收入民国十七年罗振玉编印的《王忠慤公遗书》和民国二十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静安先生遗书》里(后者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改名《王国维遗书》)。此外民国十二年编集的文集《观堂集林》中尚有《覆五代刊本尔雅跋》、《宋刊本尔雅疏跋》、《宋越州刊本礼记正义跋》、《旧刊本毛诗注疏残叶跋》、《宋刊本三国志跋》,都是他研究版本的代表作。他抓住宋刊本中的浙本尤其是其中的监本作爲研究的重点,不仅依据现存的印本,而且能广搜文献中的资料并加以条理化,使人们读后对五代宋以来刻本的发展趋势了然于心,从而将我国的古籍版本这门学问引上了科学的道路。

《中国印本书籍发展简史》,赵万里撰。赵氏是王国维培养出来的专家,长期在北京图书馆工作,见闻广博,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古籍版本方面的颇具权威的人士。这篇《发展简史》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第四期上,同时又稍加改动,作爲同年北京图书馆举办的中国印本书籍展览的《帮助》,收入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出版的《中国印本书籍展览目録》里。到1960年北京图书馆编印《中国版刻图録》,卷首以馆的名义写的长序实际也是出于他的手笔,个别看法较《发展简史》有出入。这几篇文章都写得较好,够水平,缺点是详宋而略元以后,尤其明清刻本没有写出什麽东西来,这可能和他对明清一段缺乏条理化的研究有关系。再则这些文章都是讲史,没有把他鉴别版本的经验写出来,他在生前也没有另行写过如何鉴别版本的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 ward),美国卡特(T,F.Carter)撰。这是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印刷术的专书1925年出版,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出过刘麟生的译本,名《中国印刷术源流史》,1957年又出版了吴泽炎的新译本。此书的优点是能引用大量的外文资料,对我国印刷术传人中、西亚以至欧洲的过程作了较有条理的论述,这是我国学者不易做到的。另外印章在我国的使用是印刷术的先驱这点,似乎也是此书首先提出来的。当然,撰者毕竟是外国人,对我国的古籍以及文献资料都不甚熟悉,书里说点错话自在所难免。(黄先生并不赞同这一观点,后有详细介绍,此不赘述。)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张秀民撰。张氏在北京图书馆工作多年,1956年写成此书,195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书的重点是讲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发明、使用和对亚洲各国以及非洲、欧洲的影响,在亚洲各国中,则尤详于朝鲜和日本,对宋以来的刻本则未涉及

《中国印刷史》,张秀民撰。张氏在出版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后又继续从事此项研究,1988年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198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六十多万字的这部《中国印刷史》。这是他晚年的力作,优点是搜集资料极爲丰富,便于查閲参考,但所分章节时欠条理,某些论断也欠确切,均是其不足之处。

《中国版画史·序》,郑振铎撰。古籍之有插图者多属戏曲、小说,向来不爲正统的藏书家所重视,重视并把它作爲古代版画搜集研究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事情,郑氏则爲其中做得较有成绩的一位。这篇序是他在民国二十九年爲所编印的《中国版画史》撰写的,对插图本古籍以及画谱之类作了扼要的论述,今复收入1984年三联书店出版的郑氏《西谛书话》里,很可一读。

《中国版画史略》,郭味蕖撰。此书本是郭氏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材,1961年成书,1962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除论述我国古代版画发展外,并对所有重要的插图本古籍和画谱逐部作提要式的介绍,实际上是一部合用的资料书。此书出版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册王伯敏的《中国版画史》,在翔实上就不如此书。

《明代版刻综録》,杜信孚编,1983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铅印线装本八册。此书按笔划将明代刻书者姓名或堂斋楼阁名称统排,在其下罗列所刻书名卷数及刊刻年份,是讲述明刻本的有用资料,所以附带在这里作介绍。其缺点是所列之书多非目睹,而是从今人所编若干书目及其他著作中抄録,遗漏及错误之处极多,如将并非冷僻的郎奎金堂策槛本错成“策槛堂”之类,使用必须注意。再则编排上也颇多问题,检索不甚方便。

《书林别话》,卢前撰。卢氏是词曲专家,但也喜欢刻书,三十年代在南京常和姜文卿刻书处等打交道,因此了解雕版印刷的一整套技术,在民国三十六年写成这本讲雕印技术的唯一的小册子,自费印行,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又把它收了进去。对这种雕印技术,过去研究版本的人一般不关心,讲版本史的书里也从来不提及,但知道一点对理解版本还是不无帮助的,因此这篇《别话》仍有必要一读。

书册制度史

《简牍检署考》,王国维撰。这是研究我国古代竹木简的第一篇专著。竹木简虽不属古籍版本研究对象,但其时的简册即简策究属我国书籍最早的形式,如欲了解完整的书册制度史,此书仍可稍事浏览。最初收入罗振玉编印的《云窗丛刻》,后又收入《王忠慤公遗书》和《王静安先生遗书》中。

《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马衡撰。这是系统论述书册制度史的第一篇文字,原载《图书学季刊》一卷二号,后收入1977年中华书局版马氏《凡将斋金石丛稿》。文中简册部分多采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之说,卷轴、册叶两部分则多属马氏的研究心得。其中册叶部分讲述雕版印刷通行以来书册制度的演变最爲精审,应认真閲读。

《书册制度补考》,余嘉锡撰。余氏精熟目録版本文献之学,此文在简册、卷子、册叶等方面搜集大量资料,以补马衡《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的不足,立论也极精审。近人论述书册制度,实多以此文和马文爲蓝本。此文原刊于《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特刊》,后收入1963年中华书局版《余嘉锡论学杂着》。

《敦煌文书学(汉文篇)发凡》,左景权撰。左氏在巴黎研究敦煌卷子三十年之久,此文的“外姿”部分根据实物论述敦煌卷子的形制,可补马、余二氏文章的不足。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1982年中华书局版《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收入此文,需要全面了解书册制度史者可以一读。

版本图录(留真谱,书影)

《留真谱初编》,清光绪二十七年杨守敬编刻。《二编》,民国六年杨氏编刻。杨氏曾爲清驻日公使黎庶昌的随员,曾协助黎庶昌刊刻《古逸丛书》,并编撰《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初编》有杨氏自序,谓“余于日本医士森立之处见其所摹古书数巨册(或摹其序,或摹其尾,皆有关考验者),使见者如遘真本面目,顔之曰《留真谱》,本《河间献王传》语也”。《河间献王传》语是《汉书·河间献王传》里所说的“从民得善书,必爲好写与之,留其真”,本是说留下原本的意思,把日本古籍影摹一二页叫《留真谱》只能算是借用传语。森氏所影摹多古抄本,杨氏又补了若干宋元本,编印成第一部版本图録。不过因爲是用雕版印刷的,多少有点走样,同时又爲了省工,一页书往往只刻开头几行,远不如后来用石印、珂瑾版印的图録。黄先生贬之,赵老师在课上却说杨氏得版本之真髓,以省工之法记录版式。

《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民国十一年瞿啓甲编印线装八册。瞿氏铁琴铜剑楼居清后期四大藏书家首位,仿照《留真谱》将所藏宋金元本编印这部版本图録,其中多著名的善本,而由商务印书馆石印,技术也较精良,远胜于《留真谱》之用雕版印刷。书后附丁祖荫所撰《识语》一册,对所收的宋金元本分别作了简要的帮助,和书影两相对照,更有便于初学者閲读使用。

山书影》,民国十八年国学图书馆编印。国学图书馆是南京图书馆的前身,设在南京龙蟠里盋山之下,以收购四大藏书家之一丁氏八千卷楼的藏书而著名。这部书影印据八千卷楼旧藏本编印,第一辑宋本线装一册,第二辑元本线装二册。只是八千卷楼所藏宋元本不如铁琴铜剑楼之既精且多,而且石印的质量又太差,往往一片模糊,因而不甚爲人们所重视。

《嘉业堂善本书影》,民国十八年刘承干编印线装五册。刘氏嘉业堂是二十年代兴起的大藏书家,用所藏的宋元本以及个别的日本古刊本石印成此书影,不过石印的技术也很差,模糊之处和《盔山书影》相仿佛。加之刘氏所藏的宋元本也并不都很精,如所谓宋书棚本《韦苏州集》实际上只是明覆宋本,因此在版本专家中得不到好评。

《故宫善本书影初编》,民国十八年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编印线装一册。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多清皇室遗留的旧籍,其中颇多真宋元本,也有不少假充的宋元本,这本书影是经过严格鉴别的,所收宋元本以及影宋抄本数量虽不多,却都很精,石印也很清晰,值得一看。

《重整内阁大库残本书影》,民国二十二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印线装一册。故宫博物院的文献馆和图书馆不是一个系统,文献馆所藏是清内阁大库的遗物,多数是明清档案,但也有少数残缺的旧本书甚至残页夹杂在里面。这本书影就是选择其中较稀见的宋元明清刻本以及明内府抄本等付印,石印清晰,可一看。

《涉园所见宋版书影》,民国二十六年陶湘编印。陶氏别号涉园,是三十年代的藏书家,所藏以开化纸初印殿本书和丛书著名,也喜欢刻书印书,这部书影是他选印四大藏书家之一杨氏海源阁以及李盛铎木犀轩、傅增湘藏园所收藏的若干著名的宋本,也附有少数元本,分一两辑,石印线装二册,很清晰,少数几页用珂磁版印更美观,是公认的高质量书影。

《中国版画史》,郑振铎编,出了五辑,一至四辑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第五辑民国三十六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此书名爲史,实际上是唐宋元明清五朝刊刻的古籍插图和画谱之类的图録,都用珂㼈版印,多数选印一部分,个别如清初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画》全部印出。由于郑氏收藏这类画谱多,鉴别自然也比较精,重要一点的已大体包括在这五大辑图録里。以后又筹印第六辑,只印成元本《搜神广记》一册单行.其余未能完成。

《明代版本图録初编》,民国三十年潘承弼、顾廷龙编,开明书店出版线装本四册。潘、顾两氏都是版本专家,在潘氏藏书和叶景葵等藏书中选出大量明刻本,分类编印这部图録,用铜版缩小影印,并分别作帮助。各家书影多限于宋元本,印明代版本是此书首创,而且所选不仅是稀见或名贵的善本,不名贵很普通的明刻本只要有代表性也都收入,确能大体反映明代版本的全貌

《中国版刻图録》1960年北京图书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1961年稍有增益又出第二版。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元善本书本冠于全国,五十年代铁琴铜剑楼、海源阁、傅增湘、潘明训、周叔瞍以及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等公私收藏的大量善本书又都归该馆,挑选这些善本加上其他图书馆的少数善本编印成这部大型图録,共有线装八大册,包括宋本二册、金元本、明本、清本、活字本、版画各一册,加上目録一册,在每种名目下作了详细的解说。图録全部用珂版影印,少数且套印红色,极其清晰美观。内容上则以宋本部分最好几乎所有著名的宋本都已收入,活字本、版画中著名的也收得较齐全,元明本就差一些,清本最差,有的

以稀见收入,有的则又以代表性收入,缺乏统一的标准。但总的看来,还是超过过去所有的版本图録,目録的解说多出赵万里之手,也极有水平。

《善本书影》1978年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书店出版线装一册。上海图书馆在建国后收集了大量的善本书,尤其是抄本、稿本、批校本以及明清善本之多,仅次于北京图书馆。这本书影只选了三十种,但多数很精善,尤其是收入了若干著名的抄本、稿本、批校本,和此前只收刻印本的图録相比是一大特色,所撰帮助当出顾廷龙或潘承弼之手,也是高水平之作。缺点是用扫描油印,影响了质量,但有人据此说它是所有书影中最坏的一种,则是不公道的。

《清代版刻一隅》,黄裳编,1992年齐鲁书社出版平装一册。这是黄裳在其个人藏书中选出稀见之本九十五种,附加解说印成的图録。但有代表性的清刻本因是常见书未收入,故仅可供爱好者赏玩而不能据以窥见清刻本的全貌,和《明代版本图録初编》的性质不同。

《清代版本图録》,我和贾二强编,199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线装本五大册。这是鉴于清刻本在目前图书馆中及旧书市场上已估有主要地位,亟需有一比较能反映全部面貌的图録,庶有利于鉴别水平的提高。于是选得三百五十种编印此图録,每种并撰写解说,末附《清代版本述略》以供读者参看。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特藏》,台湾中央图书馆编,1993年初版平装一大册。内容包括馆藏简史、珍品图録、图録详目、版本索引四部分,珍品图録所收六十二种中有写本、影抄本、稿本、宋元明清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等品种,全部原色精印极爲美观。不足之处是所收宋元本太少,而《墨苑》之“饮中八仙”一图印反,亦是微瑕。

除此以外,日本也出过《善本书影》、《图书寮宋本书影》等,但印数都不多,在我国不易看到。另外,民国以来出版了许多旧本古籍的影印本,大部头的如《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之类,实际上也可作爲版本图録使用,不过图録只选印一二页,这些是全书都印出而已。版本图録有一个缺点,即原书的纸张无法印出来。因此前人收罗宋元本的零页汇编成册,这就不仅字体、版式,连纸张也是原物,用来研究版本自更胜于图録。就我所知,藏书家版本专家傅增湘、徐鸿宝、张宗祥、周越然等都编集或收藏有这类束西,四十年代中期我在上海修文堂旧书店也见过一册裱本。只是这种东西毕竟太少,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见到。1950年苏州旧书店文学山房利用明刻残本编集过若干部《明刻集锦》,公开出售,现在某些大图书馆里也许有收藏,可供研究明本的参考。

书法和名人字迹

明清名人字迹的印本可举几种:

《明清藏书家尺牍》,民国三十年潘承厚编印。潘氏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和尺牍收藏家,在所藏尺牍中选出明清藏书家的按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的次序编排,用珂㼈版印成这部专集。这对鉴别批校本和旧本书上的题跋最有用处,因爲现在流传的批校本很多是清代藏书家所批校,题跋也多数是清代藏书家的手笔,是真的还是僞造的,多看这本尺牍集熟悉他们的字迹后自不难鉴别。

《昭代经师手简》《昭代经师手简二编》,民国七年罗振玉编印。罗氏以遗老自命,因此称清代爲“昭代”,《手简》所收是清乾嘉时人写给王念孙的书信《手简二编》所收是写给王念孙子引之的书信,都借自王氏后人,照相石印,清晰可看。王念孙父子在当时是第一流大学者,和他们书信往来的如汪中、钱大听、段玉裁、孙星衍、阮元、焦循、郝懿行、顾广圻、宋翔凤等也都是享大名的学者。清代的批校本除出于藏书家之手外多属他们的手笔,有些稿本和题跋也是他们所留下来的,通过这两本《手简》熟悉他们的字迹,对鉴别真僞会有帮助。

此外,还可看一些其他的清人字迹印本,常见的如道光时吴修用真迹刻石墨拓的《昭代名人尺牍》(后来有石印本),清末陶湘用真迹石印的《昭代名人尺牍续集》,分量都很大,收的人都很多。

藏书家和藏书印

《藏书纪事诗》,叶昌炽撰。叶氏是版本目録专家,及其印章所撰此书是记述我国藏书家的第一部专著。撰写的办法是从文献和实物中搜集自宋至清末的藏书家事迹及藏书掌故,以人爲单位按时代先后排列,并仿照厉鹗等人《南宋杂事诗》的体例给每人写上一首七言絶句,所以叫《藏书纪事诗》,其实仍重在事迹掌故而不在诗。书中所记以明清两代最爲详备,因此常爲后人所征引利用,有些讲古人藏书事实的书如陈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等实际上多取资于此书。书原止六卷,光绪时江标刊刻并编人《灵鹣阁丛书》,宣统元年叶氏又增订成七卷刊刻,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七卷本平装一册。此外王大隆又增补了若干材料,由其学生徐鹏整理成《补正》,分别插人原书各藏书人名下,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精装本一册,名《藏书纪事诗附补正》,较原书更爲有用。

《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伦明撰。伦氏是广东东莞驻防旗籍,长期住北京,喜收书,多闻博识,此书是续叶书性质,但所记偏于北京、广东,对藏书中心江浙一带太疏略,甚至有道听涂说处。曾发表在天津《正风杂志》上,又多传抄。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是用雷梦水的校本并加进雷的案语,补充了一些有用的资料。

《续补藏书纪事诗》,王謇撰。王氏苏州人,长期住上海,对版本也在行。此书晚年所撰,记江浙上海的藏书家极详,下讫五十年代,上则补若干清季人而爲叶书所遗略者。缺点是有时滥了一点,有的并不以藏书见称的学者也收了进去,有油印线装本。

《清代藏书楼发展史·续补藏书纪事诗传》,这后一部分《诗传》是徐雁、谭华军将徐信符撰《广东藏书纪事诗》和上述伦明、王謇两《纪事诗》合并后按藏书人姓名笔划编排,并增补了不少有用的资料,1988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吴则虞也撰写《续藏书纪事诗》,已完成初稿,由于极“左”干扰,“文化大革命”前即未敢付印,“文化大革命”后吴氏病逝,此初稿不知是否能保存下来,听说所收远较伦明的详备,甚望将来能整理出版,以存此半个世纪以来的藏书掌故。

藏书家的印章,过去有人收集,但办法甚不道德,是将钤在善本书上的印章剪下来以备编集,结果毁坏了不少善本书,而印章集子仍未编出来。现在要熟悉,可看:

《明清藏书家印鉴》,林申清编,1989年上海书店出版平装本一册。其中影印了一百家的藏书印记,尚便查看。但有两点得注意:一是收得并不全,并非某家的藏书印只有这几颗,不见于此书的千万不要认爲是僞物;再是复印得尚欠精美,看上去总略有走样之感。因此仍希望多看旧本书,即使影印本和图録上的也比此书清晰。

但印章一般多用小篆和缪篆,个别还参用金文,如对此不熟悉,还得翻看以小篆爲主的《说文解字》和摘録缪篆的桂馥的《缪篆分岭》、罗福颐的《汉印文字征》之类,金文则可查看容庚的《金文编》。此外,讲印章的书近年来也出了一些,尽管水平都不甚高,也可翻閲以增进点常识。

相关工具书

刻工姓名

《谈谈版刻中的刻工问题》,冀淑英撰。冀氏是赵万里的高足,有成就的版本专家,这是她撰写的专文,根据大量的旧本古籍,汇集其中的刻工姓名加以排比表列,并讠主明出处原文发表在《文物》1959年第3期,尚未出单行本。

《古籍刻工名録》,张振铎撰,1996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平装一册。此録后出,所收刻工姓名自更多于冀文,分唐五代及宋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部分,将刻工姓名按笔划排列,又按年代先后开列所据刻本的名目、撰人、刊刻年份及该书刻工姓名,颇便查閲。

关于避讳字的有:

《史讳举例》,陈垣撰。陈氏是史学专家,此书是讲我国历史上避讳的专著,简明扼要而学术价值又甚高。其中“历朝讳例”部分又等于是供查找避讳字的工具书,有此已足用而不必他求。

简单地将年号干支换算爲此年号的第几年,可用: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1973年文物出版社本。这是本最简单的年表,但查起来方便,虽然个别地方有小错误,并不影响使用。

《中历史纪年表》,万国鼎编,万斯年、陈梦家补订。这是根据万氏的《中西对照历代纪年图表》补订的,1978年中华书局出版,功用和文物出版社的《简表》相同,也简明便查。

《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编。原爲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印新本《辞海》的附録。1980年由该社出版单行本,功用和前二表相同,也简明便查。以上这三种表还可以查中国纪年相当于公元即公历哪一年。

但如在中西对照上要求精密些,则应用:

《中西回史日历》,陈垣撰。陈氏在自序中说:“公历岁首,恒在中历岁暮,少者差十余日,多者差五十余日,”“例如陆九渊之卒,在宋绍熙三年,据普通年表爲公历之一一九二年,本无误也,然九渊之卒在十二月二十四日,以西历纪之,当爲一一九三年一月十八日,”“苟欲实事求是,非有精密之中西长历不可。”陈氏这部《日历》,就是将中国旧历和公元即公历加上伊斯兰教的回历统一编纂的,可以从中历某年月日查出相当于公历或回历某年月日,当然也可以从公历查中历、回历,从回历查中历、公历。即使只在年份上换算,用此书也可避免自序中所说的差错。此《日历》民国十四年励耘书屋初版,1962年中华书局又出增订本,换算一直延伸到公元2000年。

《二十史朔闰表(附公历回历)》,陈垣撰。这是《中西回史日历》的简编,《日历》卷帙巨,售价贵,有了此表也就可以代替,而且查起来也并不比用《日历》增添太多的手续。原表民国十五年由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出版,1962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修订本,也和《日历》一样延伸到公元2000年。



第二章 研究方法

如何研究古籍的版本目録,也就是如何掌握熟悉版本方法目録,根据我的经验,讲三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I)要多看上面讲的那些参考书。如果一开始看书目不易引起兴趣,可以先看题跋,尤其是黄丕烈、傅增湘的题跋,都容易使你引起兴趣,加以说得具体详尽,也容易加深印象。当然,同时还得如下面两点所说的要对版本史和版本鉴别有一定的基础,要多看原书,这样你看上面讲的那些书目就看得懂,看得下去。看多了,重复见到的次数多了,就很自然地会记得住,用得上。否则,光靠死记硬背,像考试前硬背不感兴趣或不很懂的东西那样,考试后过不了几天就会统统忘光。死记硬背而不感兴趣,不接触也看不懂原书,其结果也将一样。

2)必须学好版本史和版本鉴别,这学好主要不是指把这部分的教材记得住、背得出,考试弄个八九十分的好成绩,而是要真正学懂,真正掌握鉴别的能力,当然在学懂并掌握的基础上记得住也是必要的。要完全做到掌握鉴别能力也不容易,初学者能基本上掌握点就可以,以后在毕生几十年中逐步提高逐步豐满。但必须踏踏实实学、踏踏实实一种书一种书地试着鉴别,才能有成效。常常有些人是什麽系什麽专业毕业,有什麽样什麽等级的学位,但真拿本书请教他是什麽版本,他就傻眼了。这就是不踏踏实实而想用虚名去吓唬人的下场。年轻人千万不要走这条错路,已走了的也祝愿他回头是岸。

3)要多看原书。光看书目上开列的这个版本那个版本,很抽象,很难记,看了有关的题跋就好一些,看到原书就更具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