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从“核”入手,为展现民族复兴提供崭新视角

 冰城老D 2023-03-15 发布于黑龙江
文丨尹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许你万家灯火》在央视一套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等多家平台同步播出。该剧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树碑立传”,也为电视剧呈现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提供了崭新视角。

图片

工业题材一直是文艺创作难以攻克的题材高地。一则,故事的核心有一定的行业门槛和专业障碍,与多数观众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有或多或少的距离;二则,戏剧性的展开不像军事公安、家庭伦理、年代命运那样富有冲突的强度和人性的强度。

但近年来,工业题材电视剧却努力克服共情性弱、戏剧性弱这两个看似天然局限的困难,通过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融合丰满的历史场景、设置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大江大河》《奔腾年代》《大博弈》《麓山之歌》等作品,都既拓宽了电视剧的题材空间,让不同的工业领域进入到电视观众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电视剧的人物画廊,塑造了一群老中青数代的工人形象,让工人阶级真正登上了电视剧舞台的中央。

也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张寒冰执导,郑业成、刘芮麟、李兰迪、郭晓东等主演,讲述中国核工业发展故事的当代工业剧《许你万家灯火》应运而生。

图片

该剧在央视一套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等多家平台同步播出,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树碑立传”,也为电视剧呈现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提供了崭新视角,其题材上的突破意义、主题上的时代价值鲜明突出,其创作探索的努力也令人敬重。

展现国人励精图治,主题表达契合艺术规律

该剧采用了一种“年代剧”的叙述框架,使人物的情感命运与核工业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也使人物命运、核工业发展与时代大背景交相呼应,在增加了故事的历史纵深感同时,也在历史大舞台上展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时代背景、核工业发展、人物命运的“三合一”,尽可能使主题性表达符合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性。

电视剧一开始,受中央委托,南斯拉夫核电专家莱曼来到“秦昌核电站”考察,看到施工现场的种种“不合规”“不合格”,严重质疑中国建造核电站的能力,而家学渊缘、热爱自学和钻研的资料员叶家明却用自己的“用心”和“虚心”说服、感动了专家。

叶家明的父亲是第一代核工业人,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的功臣。在父亲影响下,他阅读了大量核工业领域的资料,对核反应原理有深入理解。后来,作为“核二代”的叶家明与采购员林天诚投入了“秦昌核电站”的全面整改建设之中。

图片

这种人物身份和核电起步的共同“低起点”,虽然在细节处理和历史情景还原上还多少有些简单化,但却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叙事“弧度”,也带来了观众对人物走向和核工业前途的预期和担心。

电视剧不仅写了这一代核电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而且还呈现了叶家明和林天诚各自的儿子叶启辰和林奇以及多位“核三代”的成长,最终在几代人共同努力下,核电站终于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图片

从两代人的命运中,观众看到了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也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更看到了中国人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精神性力量。这种长跨度的年代叙事,充分体现了电视剧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创作者将核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电视剧艺术创作有机融合的艰苦努力。

双线并行书写全剧高潮,工业题材表达亲和大众

该剧在硬核题材的框架下,自觉地采用了家庭伦理和青春爱情的类型化策略,努力使工业题材电视剧更加通俗化、大众化。

该剧的两代人,都是从青年时期开始的。叶家明和林天诚的励志故事与叶启辰、林奇、孟晓薇的成长经历,各自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前者是在百废待兴的低谷中崛起,后者是在全球化时代中成长,各自演绎着不同的青春故事、爱情故事。

如果从整体上看,该剧前半部似乎更多地采用了家庭伦理的叙事手法。两个家庭磕磕碰碰,两个共事者也渐渐分道扬镳。林天诚因为常年在外面奔波,妻子早逝,很少有时间照顾儿子林奇,所以林奇基本就成了叶家的儿子。林奇视陆云铮为亲生母亲,跟叶启辰成为拉郎配的“两兄弟”。两家人的故事充满了那个年代的贫与富、下岗与下海、出国与留守、为理想还是为生活的种种“伦理冲突”。

而电视剧的后半部则是成年后的叶启辰、林奇、孟晓薇的故事,他们作为“核三代”先后进入研究院和核电站工作,经历了核电项目因为安全担忧的“叫停”以及与外国技术的竞争等变故。但是他们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不仅最终完成了核工业的接力赛,同时也解除了三代人的各种心理疙瘩,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爱情。

图片

最后,林奇与孟晓薇的爱情与核电站“华龙一号”的并网发电几乎同时“开花结果”,核工业的故事与青春爱情故事共同书写了全剧的高潮,成功传达了“青年向上,国家向前”的精神主题。

知难而上迎创作挑战,延展爱国教育形式

在视听处理上,该剧坚持“忠于历史、真实还原”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地重现了几十年的历史变迁,甚至采用了许多实地场景拍摄,为观众提供了“核工业”的视觉画卷。

剧中不仅有200多个场景,而且还在中国核动力发源地——九〇九基地置景,1:1复制了十余个主要场景,其中包括第一座陆上模式堆主控室、核电大院、核电办公楼、家属楼、零号点、医院、图书馆、大礼堂等等,高度还原了不同历史阶段核工业人的研发和生活环境。

同时,剧中也展示了不同时代,核工业设备、技术、建筑、景观等等发生的巨大变化,让许多核爱好者饱了眼福,也让核外行者得到了新的信息。更可贵的是,核动力院九〇九基地的拍摄场景,已经成为了宣扬核工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视剧这种宣传普及的功能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发挥和延展。

当然,该剧在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上,在主题概念先行与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自主性的统一上,在故事和表演按照人物的真实动机、现实处境自然而然的流露上,依然还有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空间和提升空间。

由于跨度大、难度高、任务重,加上还有许多技术机密和安全要求对创作者深入生活、电视剧艺术呈现的种种制约,该剧可以说是知难而上,最后做到了攻坚克难,奉献了中国第一部表现核工业题材的电视剧,以几代核电人的努力奋斗和“华龙一号”这一国之重器,完成了为核工业人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民族长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创作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