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我国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名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各个历史时期,齐鲁大地都是英才辈出。 相较于璀璨的历史文化,山东在当前国内高教领域中并不算特别地突出。提到山东的知名大学,首当其冲是“985”高校山东大学,然后是“985”中国海洋大学和“2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除了以上三所高校以外,其他山东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就乏善可陈了。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工业大省,传统工业、新兴工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省属理工类高校也不少,但是缺乏真正的领头羊,而且就全国范围来说,山东理工类高校不管是知名度还是影响力都不强。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近年发展迅猛的齐鲁工业大学是目前山东省属较强的理工类高校,如果说未来谁能成为山东省属理工类领军高校或者说山东省属第一理工类高校,我认为以上三所大学是最有希望的,当然还有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也有一定竞争力。 ![]() 山东科技大学 本期,咱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看一看目前来说哪一所更强,未来发展前景哪一所更好。 第一部分是办学现状,第二部分是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先看第一部分 一、学校简介和定位 山东科技大学简称“山科大,主校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山科大是山东省属、应急管理部参与共建的重点高校。历经多年发展,目前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类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入选了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简称青岛科大,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科大是原化学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现为山东省属重点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入选了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简称齐鲁工大,位于山东省济南市。 齐鲁工大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目前开设的学科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9个门类。 齐鲁工大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点评: 从学校定位来说山东科技大学与齐鲁工业大学高于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底蕴更深,知名度更大。齐鲁工业大学在与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后,发展势头十足,齐鲁工业大学这两年大学排名攀升,主要也是得益于山东科学院的科研论文和成果。如果说论过去十数年省内陆位,齐鲁工业大学在与山东科学院合并前不如青岛科大,青岛科大比齐鲁工大更早成为一本高校。 二、办学底蕴和层次 山东科技大学是于1999年由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功,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学校前身是煤矿类学校,从1951年到1999年期间,学校几易其名,数次搬迁,但办学特色和方向从未改变,都是煤矿类、矿业类高校。 山科大于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早在1995年就已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更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2002年先后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和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并入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大于1986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齐鲁工业大学(科学院)于2017年由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原齐鲁工大是以轻工业类为办学特色的高校,而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齐鲁工大于1998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学院) 点评:从办学历史来看,三校都属于工科类为主的高校,一所煤矿类、一所橡胶工业和化工类,一所轻工业类。 从办学层次进程看,山科大有巨大优势;而齐鲁工大发展最慢,直到2021年才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说实话这在稍有名气的大学中都算最晚的一批了。 三、学科建设 硕士、博士授权学科学位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山科大10、青岛科大5、齐鲁工大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科大9、青岛科大5、齐鲁工大0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山科大31、青岛科大24、齐鲁工大15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山科大19、青岛科大16、齐鲁工大12 点评:山科大在硕士、博士学位点方面全方位领先;齐鲁工业大学每一项都排最后;青岛科大整体居中。 ![]() 山东科技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和省一流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山科大0、青岛科大0、齐鲁工大0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山科大1、青岛科大0、齐鲁工大0 山东省一流学科:山科大5、青岛科大4、齐鲁工大3 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山科大7、青岛科大4、齐鲁工大3 点评:山科大还是整体胜出,青岛科大略胜齐鲁工大。 第四轮学科评估 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是对办学实力和学科建设最权威的评定。只是现在尴尬的是距离第四轮学科评估已过去6年,而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又不公开公布,只是点对点通知各个大学。目前能看到的基本是小道消息,且不全。 为了公平起见,还是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参考,如下图: ![]() 第四轮学科评估 点评:第四轮学科评估来说,山科大与青岛科大各有千秋,青岛科大学科高度更高,山科大入围数量更多。齐鲁工大差距比较大。 四、高层次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6人。 青岛科技大学:两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等。 齐鲁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青2人,长江学者2人。 点评:高层次人才方面也是山科大领先,齐鲁工大与青岛科大各有千秋。 ![]() 青岛科技大学 五、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山科大1, 青岛科大1(培育中),齐鲁工大1 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山科大1, 青岛科大2, 齐鲁工大1 点评:作为理工类高校,高层次人才和国家级科研平台是衡量其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三校在国家级科研平台这块平分秋色。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学院) 六、办学规模和经费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3500余亩。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3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有教职工3300余人。 2022年财政预算20.17亿元,省属高校第3。 青岛科技大学现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占地15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全校有教职工2800余人。 2022年财政预算17.25亿元,省属高校第5。 齐鲁工业大学: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菏泽、德州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有专任教师2278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2400余人。 2022年财政预算35.24亿元,省属高校第1。 点评:齐鲁工大体量最小但办学经费最多,对于高校来说,有钱才能有更多的大师和大楼。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学院) 七、生源质量 2022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普通类本科类投档分(不含国家专项、地方专项、中外合作等等) 山东科技大学528分, 青岛科技大学528分,齐鲁工业大学499分 山东省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为513分,类此以前的一本线。 点评:录取分数线和招生专业、招生人数都有关系。比如齐鲁工大青岛本部招生,除了一个专业499分,其余普通类最低录取分为509分。 从山东本省考生和家长选择顺序来看,山科大与青岛科大旗鼓相当,齐鲁工业大学排最末。虽然齐鲁工大与山东科学院合并后大学排名上升很快,但是社会口碑和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青岛科技大学 老建筑 第一部分总结 通过以上多维度对比,我认为山东科技大学是目前山东最好的省属理工类高校,当然这个最好指的是整体,包括学校社会享誉度、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科研平台、生源质量甚至办学底蕴。 附上山科大、青岛科大和齐鲁工大目前办学状况表供大家参考: ![]() 山科大VS青岛科大VS齐鲁工大 再看第二部分 那么,山科大、青岛科大和齐鲁工大,哪一所在未来有希望成为山东省属理工类领军高校呢?是山科大捍卫宝座还是齐鲁工大后来者居上? 一、高校排名 不同高校排名机构采用的标准不同,排名自然也会有所出入。我选取国内外三大高校排行榜作为参考: ![]() 大学排名和前后7年位次变化 软科2022 山东科技大学123, 青岛科技大学160,齐鲁工业大学138 软科2016 山东科技大学197, 青岛科技大学133,齐鲁工业大学290 校友会2022 山东科技大学116, 青岛科技大学140,齐鲁工业大学94 校友会2016 山东科技大学166, 青岛科技大学182,齐鲁工业大学337 US News 2023 山东科技大学37, 青岛科技大学134,齐鲁工业大学182 点评:目前来说,山东科技大学在任一榜单都是位列三校中第一,尤其是在US News榜单,遥遥领先。 但我想说的是齐鲁工业大学进步速度让人眼前一亮,这主要是得益于上文提到的齐鲁工大与山东科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齐鲁工大。齐鲁工大在软科排名中7年提升了152个位次,校友会中更是夸张地提升了243个位次。 ![]() 山东科技大学 校园 大学排名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各类论文、研究声誉、被引用次数、重大项目与成果、办学资源、办学层次等,有了山东科学院的加成,我觉得在未来的大学排行榜中,齐鲁工业大学还能更进一步。目前在校友会已经超过山科大与青岛科大,未来在软科排名中也很有可能超越山科大。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学院) 二、办学资源 山东省目前的工业结构体系中,27个行业占山东规上工业总营收的95%以上,其中化工类行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类属于优势行业,在全国来说都有非常高的话语权,省里会继续巩固优势。此外,在“十四五”期间,山东省也会重点培育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声学光电等新增长极,超前布局量子信息、柔性电子、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与齐鲁工业大学的学科结构和优势学科来看,三所高校都会不错的发展。相对来说,我认为齐鲁工业大学发展会更快,并不是因为底子好,学科结构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主要原因还是山东科学院的巨大加成作用。齐鲁工业大学之所以能在2021年顺利拿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博士点,也是得益于山东科学院的超算中心。山东科学院能带来更多的项目和资源。 短期来说,我认为山东科技大学仍将保持领先优势,过个十来年,齐鲁工业大学可能会迎头赶上。 ![]() 山东科技大学 三、城市区位和政府支持力度 山东科技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位于青岛市,齐鲁工业大学位于济南市。学校区位来说伯仲之间,就看政府的支持力度。 从2022年来看,齐鲁工业大学以最小体量获得最多的办学经费35.24亿元,省属高校第1,说明目前来说,政府还是很重视齐鲁工大的。 在定位上,山科大列为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不足为奇,但是以齐鲁工大原本的底蕴是没有资格被列为这一档的,毕竟长期以来齐鲁工大都只是二本院校。要知道资格更老的一本高校青岛科大也不过是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省里对新组建的齐鲁工业大学是很看重的。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学院) 四、师资队伍和生源 这两项在前文已提到并有数据,我认为在生源方面齐鲁工业大学还是与山科大与青岛科大有不小差距,尽管已经在缩小,但是2-3年内赶不上。社会口碑和相遇度有个较长的过程,山科大和青岛科大是多年的一本,齐鲁工大二本多年,生源差也是情理之中。 师资队伍来说,以上三校倒是差距不大。 ![]() 山东科技大学 第二部分总结 我认为齐鲁工业大学发展前途比较好,至少进步会比较快,短期内还是会落后于山科大与青岛科大,在“十五五”期间,可能会赶上青岛科大,十年内可能会赶上山东科技大学。 当然这只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做个预判,实际怎么发展还与很多因素有关,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果说未来谁能成为山东省属理工类领军高校,我认为山东科技大学会领先一段时间,齐鲁工业大学后面可能会后来者居上,成为山东省属理工类高校的门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