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名街|东北第一街:太原街

 新用户4333Ylrq 2023-03-15 发布于辽宁



中华名街

东北第一街——太原街

文字:华   峰 

编辑:张黎明

 作为沈阳市商业步行景观街的太原街,是一条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殖民统治的全过程街路。194811月,沈阳解放后,太原街又一次成为沈阳地区经济发展标志性街路,被誉为东北商业第一街。它向南、北延伸的街路上,记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以来,记录了沈阳市的日新月异变化和人民对幸福追求的高度热情。走进太原街,就走进了沈阳近现代百年的历史画卷中,也走进了沈阳商业发展的史诗中。

春日町(太原街)旧影

 太原街及街路两侧建筑的建设,是近代沈阳耻辱的开始。1900年以前的太原街地区是沈阳古城西郊的荒野之地,除了几条人们沿着沼泽、乱坟岗子而踩踏出来的自然小路外,基本上都是荒草树丛、水坑洼地组成的一片片荒野之地。1898年,沙俄政府根据不平等的《东省铁路公司续修南满支路合同》在沈阳古城西郊修筑火车站,强占了铁路两侧的土地作为“铁路用地”,太原街地区被划入进“铁路用地”之内。沙俄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对这里进行建设,1904年开始的日俄会战,沙俄军队战败。日本帝国主义替代沙俄占领了这6平方公里的“铁路用地”。并于190771日将原“铁路用地”改称为“满铁附属地”,开始在“满铁附属地”内进行规划建设和殖民地式占领。1903年沙俄在奉天修建火车站(今沈阳站货场),此时太原街一带仅有几十户商贩,经营日用杂货,日本商人也只有30余户。

春日町(太原街)旧影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在“满铁附属地”进行了大量的殖民地建设。从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到1906年夏,涌入奉天的日侨就达1780人。日本的象三井、三菱、小寺、大仓等大企业也都纷纷来奉天投资,在“满铁附属地”一带筑路建屋。1906年起修筑的“两条街”(太原街)。当时来沈的日本人激增至1600余人,强征中国土地,廉价雇用中国劳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打带骂,每天工资仅0.64元,而日本工人则为4.38元。因为受到美英等国的牵制,日本的扩张势力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越过“附属地”所划的界线。要在6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殖民地建设,就必须把一切生活资源所需的各种因素都要浓缩这个范围内,所以设计上就要有所侧重。

 从1910年左右出版的《奉天省城全图》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在“附属地”内的街路设计概况,由南向北共设计了9条路,由东向西设计出长短不齐共18条路。这18条街路中,有4条街路的路宽达到了1114米左右,其他街路多是69米左右。这4条街路分别是东边与“商埠地”界线的协和大街(和平大街),西边是铁路大街(胜利大街),中间的两条就是西四条路(太原街)和中央大街(南京街)。

奉天协和大街(和平大街)旧影

 西四条街的最初设计路径并不长,原因是当时火车站以南,当时还是一片荒地。所以西四条街只规划设计到现在的南一马路,重点放在北边。西四条街向北延伸到191010月修建的供满铁工作人员休闲的“满铁公园”南墙外,就是现在的北三马路止。“满铁公园”是日本侵略沈阳后修建的第一个公园,总面积为64000平方米,是一座日本式庭院建筑的公园。

满铁公园旧影

从现仅存的文字、图片资料上看,“满铁公园”内部的建设多是以日本国内公园的特色为建设格局。“满铁公园”的正门对奉天广场(后被拆除),四周的围墙是砖砌并抹灰罩面的那种,每间隔二米就有一个突出的墙垛。左门后是一座类似清真寺的宝顶式建筑。园内很幽静的,绿荫萦绕、游具简陋、楼台廊亭俱全。每棵大树下都有一个欧式铁制坐椅,供游人休息。而“满铁公园”只准日本人出入,严禁中国人入内,殖民地的特点十分浓厚。

满铁公园旧影

 北四条街建成后,街路两侧也多被日本商人所占据。从1912年到1917年间,北四条街逐步形成了商业大街,大约有100多家商号,中国人所开设的只有13家。191710月,日本殖民者修建南斜街,北四条路也向南延伸到南斜街以南的南五条通(南五马路),而且从南五条通向南也作了建设规划。

奉天神社旧影

 日本商业的涌入与日本文化的渗透是分不开的,1915年,日本为纪念明仁天皇即位4周年,在“满铁公园”与中央广场(中山广场)、北三条通(北三马路)与北四条通(北四马路)之间,修建的一座日本的神社,称之为“奉天神社”。“奉天神社”是9月正式举行奠基祭祀仪式,10月初正式开始动工挖沟种树,1013日正式提出建设项目申请书,1025日正式批准许可,1916年初夏正式动工修建。后经多年的修建,到1928年神社内的多项建筑建成。建成后的神社全部是日本式建筑,门前有鸟居(就是类似于我国牌坊),院内有三座大殿和附属房舍。西面有花园,与“满铁公园”相连。神社规模很大,入口面正南方向,依次有3个“牌坊”,第一个是红砖砌成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是钢筋水泥制成。跨过第三个牌坊,就是神社的正殿,里面供奉着一个牌位,上面写着“天照大神”。殿后是神社的社务所,社务所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走廊,往左转是拜殿,往右走就可以到达位于神乐殿后面的会议室。奉天神社正殿的建筑属于日本“书院造”式建筑,屋顶属“入母屋式”式造型,类似中国传统的歇山顶。屋檐、屋脊、破风、垂脊、正脊均使用日式建筑和元素。屋身外壁上端有船形斗拱,下半部采“真壁”形式。台基为低矮干栏式作法,门窗方面采用的是横拉门,只有少数是推拉门。窗则有玻璃横拉窗、固定格栅窗、固定格栅加横拉玻璃窗以及纸横拉窗等四种。斋馆、社务所、手水舍,祭器库等,完全是日本民族居住文化的代表,而祭器库有混凝土模仿木作建筑的外墙,较为特殊。神社正殿最后的建筑是为其神职人员供的住宅,也称为“社宅”。神社在日本统治东北地区时,每年四月和十月靖国神社大祭日时,大批日本人都会来此凭吊。

 19157月,日商右田广爱在两条街投资兴建了一座占地693平方米的只放映日本原版影片,只供日本人观看的电影院“奉天馆”(原沈阳小剧场的旧址),完全把“附属地”按日本文化建设。

奉天馆(沈阳小剧场)旧影

 为了方便日本移民与国内的通信,1915年又在西四条路与昭德大街交汇处建立大楼,将西塔附近“奉天邮便所”(沈阳市邮局)迁至此地现址的。真正的殖民地文化最赤裸的表现就是191911日,日本强行将“满铁附属地”内的街路名称改换为日本名称。将沈阳大街(中华路)改名千代田通,将南斜街(民主路)改为平安通,将昭德大街(中山路)改为浪速通。

西塔奉天邮便局旧影

 这样西四条街由千代田通分成南北两部分,南到平安通一段改名为“青叶町”,北到“满铁公园”一段改名为“春日町”,又将“满铁公园”改名为“春日公园”。1922年,日本殖民者在平安通与“青叶町”交叉口建成了一个广场,称为平安广场(民主广场),最初的占地面积仅175平方米。平安广场建设后,日本殖民者把满铁职工的住宅区向南拓宽,“青叶町”街路向南延伸到南五条通(南五马路)。此时,“春日町”与“青叶町”的街路两侧大多都是日本移民过来的商人、工程技术人员、医生等。中国人的建筑只有少数几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24年,中国人吴洪在两段交界处开办洪雅轩理发店(即洪大理发店前身)。  

 最初的“春日町”的街路非常短,加上“青叶町”也就是1000米左右。南到平安广场,北到“春日公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扩张的需要,拆除了“春日公园”,打通了“春日町”向北的路,使“春日町”向北延伸到北四条通(北四马路),直接通往日本的守备队、宪兵队、步兵营的驻地。虽然街路打通了,但“春日町”却改变了南延伸到广场,北延伸到公园的环境设计格局。

 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就占领了东三省。为了将东三省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政府鼓励向中国东北移民。于是“春日町”、“青叶町”两侧又陆续增加了很多日资商业和文化企业。除中国人开设的中和茶庄(今东方红药房)、老精华眼镜分店(总店在大连)和印度人巴姑江开设的大隆洋行等少数店铺外,均为日资。其中著名的有1931年建的奉天大厦(今东北饭店)、1932年建的新富座(今解放电影院)、193211月由日本商人椎名一雄在原东三省实业公司大楼建的“满蒙毛织百货店”(沈阳第一百货商店)、1933年建的“几久屋百货商店”(和平商场原址)、1935年日商开设中谷计时店(沈阳老联营公司旧址)和“春日町菜市场”(和平副食商场)、1936年日本商人山本熊太郎建的专门放映欧洲和日本影片“银映馆”、19385月日本商人滨口嘉太仿照当时东京最大的电影院“银座”建造“大陆剧场”等等。春日町和青叶町内的日本商业店铺也不断增加,象内田株式会社、山邑酒造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永喜洋行、甘栗太郎奉天支店、肥前屋陶器店、奉天荣商会、满洲特殊合金铸造株式会社、满洲放热器工业株式会社、伊势屋、寺尾吴服店、奉天大阪屋号书店、喜多商行、弘文堂书店、大和屋洋品店、夏川奉天支店、森洋行、近江洋行等200多家。日本的人口在这一地区也不断增多,据19361月,《满洲商工年鉴》统计,当时春日町地区总人数73807人,其中日本人53458人,中国人为10617人,其他外国人为737人。春日町就是一条中国境内的“日本街路”,可见日本的殖民统治的严重性。

 从1931年到1945年,日伪时期,“春日町”内还有许多肩负着间谍使命日本商人活动,刺探政治、经济、文化情报。一些日本浪人贩卖毒品、向中国土匪提供武器。一些奸商在附属地开业,接受庇护,逃避税收,违法牟利。一些不法之徒在旅店中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爱国商民也曾与日伪当局进行斗争,反对物资配给、强化管制。老精华眼镜店就曾是中共奉天支部的秘密联络点,首任支部书记任国桢常在此开会、居住。

 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后,绝大部分日本商业处于停顿状态。日本商人对太原街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对商业建筑的破坏。除了商人离开之前的破坏,离开后也不断命人破坏。几久屋百货商店在日本投降后经过一场大火,此楼受到了严重损失。“满蒙毛织百货店”于1945915日至18日发生特大火灾,损失严重。后经查明都是日本商人纵的火。

太原街

 国民党政府统治沈阳期间,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19465月将和平区内的带有日本特点的街名更改过来。将浪速通改为中山路,千代田通改为中华路,平安通改为中正路。特别有意思的是以新改名的中华路为界,中华路以南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街名,中华路以北都是以全国各省市名称来冠街名。所以将“青叶町”改为民权街,将“春日町”改为太原街。从此太原街成为沈阳市商业街的一个代名词,也是地区政府的冠名词。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根本不顾城市的发展建设,所以既没有对太原街进行建设,也没管理好太原街的秩序。使得太原街周边社会秩序的混乱,日资商店经营停滞,仓库物资流入市场,街头巷尾摊贩陡增,美国商品大肆倾销,“劫收大员”们做垄断金融的空头生意。烟馆、花酒馆到处可见。打架斗殴,赌博醉鬼、地痞流氓,各处猖獗。粮价猛涨,刚刚发现一点虚假的“繁荣”,满含着罪恶的“繁荣”立即走向萧条没落。太原街陷入风雨飘摇、破烂不堪、民不聊生窘境中。

 1948112日,沈阳解放。作为商业老街,太原街开始了崭新的建设中。中谷时计店在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接收。此时大楼里主要有由私人经营的兰州酒馆、正阳金店、兰州商场、兴隆号、家庭粮果店等。在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中,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决定在中谷时计店原址建国营大型综合商店。1951年秋将“兰州百货商场”动员迁出,在这里成立了沈阳市国营贸易企业联营公司,即“沈阳联营公司”。由于国营专业公司相继成立,批发、零售的商业网点兴起,太原街两侧的商业区域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形成为沈阳的一个以国营商业为主体,以私营商业为补充的兴隆、繁荣的商业街。1956年以前北起中山路口,南至中华路口的571米的地段内,相继有沈阳市联营公司、第一百货商店、军人商店(专供抗美援朝志愿军所需的日用工业品商店,后改为鞋帽商店)、服装商店、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和平副食品商店、太原食品店、和平药房等十几家国营大中型零售商店和专业商店。私营商业企业有文元合玻璃镜庄、大隆皮毛商店、大明钟表眼镜商店、五福照像器材商店、中和茶庄、兰州商场。其中兰州商场内有250家业者串班经营。

 太原街的街路形象建设从沈阳解放后就一直不断的进行着。为了解决太原街在南北段都是前无去路的“死街”问题,打开太原街北头,与市府大路沟通,使太原街向北经过西塔街直接向皇姑区延伸。太原街的南段,通过民权街,延伸至砂阳路。195771日,沈阳市整顿街路名称及门牌号码时,将民权街与太原街合起来,统称太原街。新的太原街北起北七马路,南到砂山街,街路长度为4100米,路宽22米。太原街也向多元文化组合的特色商业文化街转型。餐饮、文化行业也在太原街涌动着自己的特色,增加着太原街上的文化内涵。像南轩酒家、北洋饺子馆、勺园饭店、圆路餐厅等餐饮名店。像东北电影院、文艺电影院、新联电影院、解放电影院、红星剧场、八一剧场以及街内的太原街新华书店、科持书店、外文书店、和平文化馆等等,使太原街焕发了青春。

 19669月,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冲击,太原街与砂山街一起被改名为“反修大街”。一些老字号商家受到冲击,牌匾被砸碎,雕刻被毁坏,有的被迫停业。但在“文革”中,太原街也进行了一些街路改造工程。19747月,太原街人行步道铺设新格式方砖工程竣工,工程北起北起七马路,南至中华路道口,这是沈阳市铺设的第一条方砖步道。从1979年夏季开始,在太原街两侧的商业区域内,恢复开办了夜市,街路两旁有100多家国营和集体商店摆摊设点售货。1981519日,恢复太原街的原街名。1983年沈阳工艺美术大楼开始建设;19833月太原街上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街活动;1985年太原街巷内北一马路开辟了沈阳风味一条街;198510月,中兴商业大夏开始建设,等等这些商业文明、文化活动的兴起,太原街成为了全国闻名的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三优大街”。198511月,太原街与中华路十字交叉路口人行立交拱形吊桥竣工。工程是96日开工,横跨中华路。桥高为9.5米,宽为8.7米,跨度为40.6米。这座桥是沈阳市区内在街口处架设的第一座人行吊桥。而随着太原街的动迁改造,1999611日,这座过街天桥被拆除。

 1989年重新整顿街名时,将太原街以中华路为分界被划为太原南街和太原北街,太原南街是北起中华路,南到南十马路,全长2357米,路宽为22米。太原北街是南起中华路,北到市府大路,全长是1483米,路宽为21米,但整个街路仍然统称为太原街。1992年,南起中华路、北到中山路的太原街“商业步行景观街”改造工程开始启动。打通了太原街辐射的吉安、泰安等6条街路,更换了日伪时期铺设的排水管道,重新铺装国际流行的彩色菱形广场砖。街北口和中兴商业大厦南侧新建两处雕塑喷泉,沿街设置了新式路灯,使商业街呈现出流光异彩的夜色景观。步行街北口矗立一座太原街的街标,明显醒目。太原街步行商业景观街的建立,使其成为集购物、休闲、游览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街。199510月,太原南街道路工程开工,本次施工的南八马路至南三马路,全长1040米,为“一块板”车行道,使太原街向南的街路完好率达到标准。199733日,沈阳市布置中街、太原街、青年大街三条街路的整治工作。为使太原街成为沈阳景观街之一。19976月,沈阳市太原街商业步景观街改造工程开工,太原街步行街南起中华路,北到中山路,全长420米,宽24米。2001720日,全长822.41米的太原北街至长江街道工程竣工。从太原街、经西塔街、长江街到绕城高速,一条新的南北通道形成。

 作为一条世纪老街,不论它的历史内涵,还的建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太原街所做出的贡献,都无愧“东北第一街”的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