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 ‖ 桂林散记

 大地菲芳 2023-03-16 发布于河南


桂林散记

唐亮 ‖ 文


中国似乎有两个被称为“甲天下”的地方,一个是苏州,被称为是“园林甲天下”,一个则是桂林,被称为“山水甲天下”,而两地又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桂花。桂花成林而称桂林,无疑桂花是桂林的市花。桂林曾发现万年的桂花籽,而苏州则有着悠久的桂花栽培史,而且也是把桂花作为市花。桂花让两座城市有着精神上的联系,因此来到桂林便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刚到桂林的那天晚上,在桃花江边散步,无意中看到了桂花公社,正好门卫不在,于是便走了进去。苏州有个桂花公园,是以种植桂花品种多而取胜,而这个桂花公社除了也有各类桂花品种外,还有相应的景观设计,当然更重要的是有个桂花文化体验馆,由于已是晚上,体验馆已经闭馆了,因此我还颇为感到缺憾。

桂林马路上的树木也引起了我的兴趣,除了种植大量的桂花树外(这和苏州是共同的),其次就是榕树,因此桂林又别称“榕城”,特别奇妙的是那种树根盘根错节、肆无忌惮、张牙舞爪的样子,就象是爬行在石缝中的蜥类动物,同时它又很有规律地沿着砖缝生长,它逶迤延伸,在条条缝中蔓延,但又没有把砖拱起,又象很驯服的样子,这在苏州是没有见过的现象。

大榕树 唐亮摄影

当然来到桂林,最重要的是看山水,桂林的山与众不同,它不是连绵起伏,而是一座一座、孤立地、平地拔起,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子。桂林市区的楼房并不高,一般控制在七层,为的就是不挡住山的风姿。而出了城,在前往阳朔的路途中,那真正的山水画卷开始展现出来了。

阳朔被称为“山水甲桂林”的地方,尤其是兴坪古镇,那是漓江山水的一颗璀璨明珠。据说那儿的名胜古迹甚多。但我们主要是冲着漓江而去的,坐在游船上,饱览山水,那真是风景如画。两岸群峰连绵,如剑芒扦,奇特怪异,万态千姿,而漓江之绿水滢回,倒影幢㠉。那些在眼前浮动的山似乎都有意味深长的名字,什么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僧伲斗嘴、榕潭揽胜、雾绕青幔……其实什么山名都是无所谓的,完全基于每个人的想象,有人说,游漓江看景,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你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为每座山取名。当然游览到高潮处,就是到了莲花岩,这是被印在1999年版的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上的画面,因此拿出这张纸币,拍一张同框照片颇有意义。

漓江风光 唐亮摄影

阳朔除了看山水,还要看植物,那就是被称为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据说有着千年的历史,树高17米,树围7米,树冠居然能覆盖2亩地。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阿牛就是在这棵大榕树下抛绣球定终身的,这棵树无疑又被称为爱情树。

榕树一则的小河就是金宝河,对面有一幽静的孤山,中间有一洞,两面贯通,如一扇石门,犹如一个画屏。

看完了树,就要看溶洞了,桂林的溶洞很多,这就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之一。银子岩是最年轻的洞,开放于1999年,它贯穿于十二座山峰,是层楼式结构,洞中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钟乳石,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就如银子那样发出光芒,故称银子岩,当地有句俗话:“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因此景区定位把“发财”作为主题,迎合了大众的趣味。不过这个洞的确让人震撼,它分为下洞、大厅、上洞三个部分,其绚丽幽美的景点达28处,自然奇观堪称鬼斧神工,这一点也不夸张,那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钟乳石柱、石塔、石幔、石瀑构成了岩溶艺术的万般奇景。

在洞中差不多行走一个小时,约2公里的路程,每一步都让你目不睱接,特别是音乐石屏、瑶池仙境、雪山飞瀑称为“三绝”,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珠伞称为“三宝”的景致,足以让人停驻脚步想象半天。

银子岩瀑布与千古情景区  唐亮摄影

傍晚时分,在阳朔领略了长桌宴的气氛,什么窑鸡、啤酒鱼、芋头扣肉等具有当地的美食风味,瑶族姑娘还捧出白酒,边唱着民歌,边给游客敬酒,此时山歌、美人、美酒令人陶醉。

    用餐过后,则来到阳朔千古情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那个巨型歌仙造像让人惊叹,那宏伟的气势,真是八桂大地真善美的儿女化身,那个景区其实很大,但没有时间去游逛了,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匆匆赶到千古情大剧院看演出。

那一场《桂林千古情》运用先进的声、光、电等高科技和舞台机械,在水、陆、空三维立体空间,唱响了穿越时光的传奇,其中分:序《远古的呼唤》;第一场《大地飞歌》;第二场《米粉传情》;第三场《靖江王府》;第四场《刘三姐》,将掩藏在八百里漓江山水下的八桂文化带入大家的视野,让人震撼,因此被称为一生必看的演出,至少来到桂林必看的演出。

这一天的行程几乎囊括了桂林的所有特点,漓江的水、银子岩的山与洞、大榕树的植物奇观与传说、长桌宴的美食和风情,以及千古情的艺术和精神的体现,无疑桂林的形象从外到内立体地展现在了人们心中。

在桂林观看民族歌舞节目,也是旅游的项目之一,回到桂林后,在漓江剧场又看了一台名为《山水间》的民族歌舞,这台节目与我们通常所看到民族歌舞又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桂林风情歌舞与杂技的结合。节目分四个篇章:山之青、水之秀、洞之奇、石之美。这应该是桂林山水的特征,于是融合进男子飞岩、车叠罗汉、球形飞车等高难度特技。也许这样的编排,使得节目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增强了现代性(娱乐性)。与《桂林千古情》有些不同的是:《千古情》则是表现形式上的现代性,其内核是民族性的,而《山水间》则是在内容上加入了现代的元素,也可以说具有了一定的时尚性。

刘三姐大观园  唐亮摄影

其实,最有体验感的莫过于坐竹筏在漓江上漂流。漓江的竹筏漂流点有很多,我们选择了靠近桂林市的草坪渡口,那是在前往兴坪的沿线中。当然现代的竹筏已不是真正的竹子做成的,而是用PVC材料做成的仿竹子,加上柴油机动力,因此漂流也成了一种形式。不过即使这样,坐在竹筏上在漓江的流水中行驰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这和坐在轮船上的感觉不完全一样,能切身感到江面上的阳光和凉风的拂面而来。两岸的山岩,让人可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什么半边奇渡、桃源望月、仙人推磨、鲤鱼挂壁、乌龟爬山等等,每个名称都能产生一种画面感,令人回味无穷,再加上漓江的水清澈见底,忽而波浪汹涌、忽而平静如镜,在夕阳的照耀下鳞光闪闪,这就是漓江的魅力所在。

除了桂林山水外,令我向往的就是象鼻山,以前多在画片上,或者影视片中看到过,如今能亲眼目睹,应该说是了却了我的一个愿望。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标志,它位于桃花江和漓江的汇流处。我们从爱情岛进入象鼻山观景处,只见江边上站满了留影的人,而且江边全被摄影户所占据,个人想找到理想的位置拍照是不可能的。景区的导游说,有一块专门的位置是他的地盘,由他来拍,一定是最佳位置,于是我们轮番上去,他用相机一一拍过。当然最令我遗憾的也是这张照片,当我们离开景区,拿到相片时,令我大所失望,不但照片颜色失真,形象也欠佳。由于时间太匆忙,景区中很多地方都没跑到,我算走得快的,离开了团队,独自一人跑到象鼻山脚下,看到了桂林三花酒的天然酒窖,当然山顶上的普贤宝塔等处就没时间去了。象鼻山周围值得看的地方有很多,如有伏波公园、叠彩山等,只能留在梦想中了。

广西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体是壮族,但有侗族、瑶族等十来个民族,来到这里,感受民族风情也是一个主要项目。“侗情水庄”也许是一个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村寨。据说这个村寨原先是在大山深处里的,交通不便,国家精准扶贫,于是把村寨建在了临近市区的地方,现在基本上以旅游为生。

侗寨风光  唐亮摄影

侗族大姐领我们参观,先来到了侗族陈列馆,各种农具、手工制品排列着,还有一排排 大坛子,这与婚俗有关。侗族阿妹每次过生日都要腌制一条酸鱼,放入坛子,直到找到心仪的阿哥,到结婚时,用这些腌鱼招待大家。这里还能看到银制品、编织品等。然后大姐领我们到她家里,品尝自酿的白酒,重点是介绍银制品在侗家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的饮食、起居与健康都与银制品密切相关,这和我在云南参观民族村时的情况是相同的。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生活在温湿地带,因此银器的最大功效就是能起到去湿的作用。

村寨里有个集市,从中药到腌制的鱼肉、食品、用品一应俱全。民族村已经变成了商品村,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脱贫致富的作用,但我觉得商品化也许会侵蚀民族的本源化。其实这个村寨和我们的许多古镇一样,已经成了旅游景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场所了。

桂林除了山水外,还有一张名片就是刘三姐,那是一张人文名片,无论是街头还是景区,到处能听到刘三姐的歌,那种文化已经渗透到桂林人的血脉之中了,可以说,桂林的山山水水、名胜风景无不是刘三姐精神的化身。“刘三姐大观园”就是一个刘三姐的主题公园,董事长就是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导游说:过去黄婉秋常常会与游客合影,但现在她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所以很少出来了。的确,在我们来桂林的路上,就看到了黄婉秋病重的消息,可是当我们离开桂林不久,就听到了黄婉秋去世的噩耗了。作为一个年代文化的记忆,刘三姐是不朽的。在这个大观园里,我们看到了大榕树,看到了风雨长廊、壮寨干栏、瑶寨木楼、侗族鼓楼,还看到了斗鸡等民族游戏。在刘三姐剧场,回味电影《刘三姐》的经典场景,也看到被称为桂林唐伯虎的网络红人唐小朝重新演绎的刘三姐歌曲,当然在这里,又一次领略了桂林的民族歌舞,以及民族婚俗的场景。因此这里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地。在这个大观园里,我也亲身体验了瑶族婚俗的场面,做了一回瑶族“新郞”。

与唐小朝合影

我有时在想“民族”是什么?其实作为人的本能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各自定的规矩不一样,信仰不一样,于是形成了道德、习俗、文化上的不一样,于是就产生了民族的概念,比如彝族和侗族等都是女主家,而男是嫁入,带有母系社会的因子,因此就形成了这些民族的习俗、文化上的独特之处,随着与外界的联系增多,他们是否会改变这些习俗呢?如今文化在日趋走向大同化,民族的概念是否也会消失?

桂林的最后一站是桂花公社,我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当然这次参观的是桂花文化体验馆,正好弥补了我第一天来时的缺憾。

这个体验馆令人大开眼界,使我对桂花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其中看到了上万年的桂花种籽;看到了桂花所做成的各种产品,从吃的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桂花茶等等,到桂花用品,桂花香水、桂花精油、桂花首饰、桂花香囊等等,而且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相结合,看到了桂花文化的演变过程,特别是那部5D影视片,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把桂花从传说、发现、到发扬,让人在光影中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

几天的桂林之游,也仅仅是走马观花,但至少在感官上对桂林有所认识,不再是图片上、影视片上的印象了。其实在我对桂林的印象中,有部电影一直在我心中留存着,那就是《漓江春》,那是1981年拍摄的宽银幕电影,李谷一配唱了其中的插曲《故乡之歌》,虽然故事已经淡忘,但漓江的风光令我向往。但该片一直没有象《庐山恋》那样对于庐山那样产生效果,不知怎的,我现在想重温一下,但在网络上也找不到资源。不过,如今我已经亲眼看到了漓江,看到了桂林,由此所产生的印象不再是看影视片所能相比的。有首歌叫作《桂花开放幸福来》作为桂花成林的地方,我的桂林之行希望能让我走进人生的快乐之林。

作者简介
唐亮  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苏州市小荷作文教育培训中心。著有随笔集《六月九重天》(两集),发表于各报刊散文、影评、书评类文章,上千篇,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
请点击标题阅读
唐亮老师的作品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述
2、茅奖改编的影视剧综述
3、2019年的阅读
4、小说 ‖ 手机响了
5、宅家纪实 ‖我的阅读生活
6、小说 ‖ 老屋
7、实力派小说 ‖ 口 罩
8、朋友圈 ‖ 从笔友到微友
9、小说 ‖ 老了
10、随笔精品‖ 高邮之情



11、跟着电影去旅游
12、小说 ‖ 梦想
13、心灵中的黄土高原
14、那年那月 ‖ 夏天的电影
15、小说 ‖  无声叹息
16、我与一个村 ‖ 鸿雁不忍离去的地方
17、创意·雅趣 ‖ 创造美的书
18、狗的眼泪
19、行走 ‖ 廿八都,心中的梦都
20、在无锡 ‖ 名人故居前的思绪



21、岁月流年 ‖ 黑 白 电 影
22、唐亮 ‖ 普陀山,心中的山……
23、山河走笔 ‖  文学甪直
24、新体验 ‖ 另一个世界
25、读书时间‖ 2020年的阅读
26、读书时间  ‖ 生活在“文学”中
27、美文 ‖ 心中的珍珠
28、情调苏州
29、北京名人故居之行
30、感怀海盐



31、古镇的滋味
32、风月 ‖ 不仅留在光影中
33、随感录 ‖ 过客
34、随笔 ‖ 看 雨
35、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36、读书时间 ‖马尔克斯的“爱情”影像
37、人文 ‖ 城市名称的美感
38、读书时间 ‖ 石黑一雄的电影世界
39、甫里八景新题
40、小鸡



41、山水中国 ‖  太湖的角度
42、山水中国 ‖ 藏在心中的阳澄湖
43、人文地理随笔 ‖ 读城读人
44、沈周是一个梦
45、走进翁相府第
46、2021年的阅读
47、乞乞科夫在中国

48、小地方

49、小说 ‖ 流浪狗白雪 【荐读】

50、情丝梦牵的“后花园”



51、作家随笔 ‖ 莎乐美的人生碎片

52、摄影散文 ‖ 云南纪行

53、我的私人文学史

54、美食与苏州人的生活

55、山河走笔 ‖ 疫情下的西双版纳之行

56、2022年的阅读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总第706期
2023年03月1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