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菌与病毒的诞生。

 成靖 2023-03-16 发布于辽宁

雷暴中的狂人

2023-03-15 08:50

细菌与病毒的诞生。
        细胞与病毒谁是祖先?1924年法裔加拿大微生物学家德海莱提出病毒是细胞的祖先。这个假说认为,在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病毒,最后到细胞生物。研究表明,生物进化通常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因此,在从非生命物质到生命出现这一漫长的转变过程中,病毒处于非生物与生物的过渡位置。
        然而,没有细胞却出现细胞的寄生者,这个逻辑本身就存在问题。就是说,细胞后来才有的,怎么会先出现需要寄生细胞才能生存的寄生者。

        由于逻辑出现问题,于是后来又有人相继提出细胞先起源说、细胞与病毒共同起源说。

        细胞先起源者提出退行性起源和内源性起源两种源假说。
        退行性起源说认为,病毒是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微生物细胞在进化中部分基因丢失,使其逐渐丧失独立的自我繁殖能力,只能进入宿主细胞才能产生后代,并且在进化过程中更为精简自己的基因组,以至于到今天多数病毒只有数个或者两位数字的基因存在。
        内源性起源说认为,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因偶然途径从细胞内脱离出来而演化为病毒。质粒属于细胞的一部分,但它可以脱离细胞,并在细胞间传递。病毒与质粒的生物学属性非常相似,可认为都是细胞内寄生、水平传播和垂直遗传等。

        病毒与细胞共同起源说认为,研究中RNA酶的发现使得更多的学者相信早期生命的核心是RNA而不是DNA。病毒与细胞内部信息的传递都是以RNA做为传递手段,而DNA属于RNA的复合体。病毒是简单的RNA复合体结构,细胞是复杂的RNA复合体结构。
        两种类别团聚体的协同竞争性组织现象演化出原始病毒与原始细胞。

        你们更倾向于哪一种呢?

        我认为水是生命诞生的基础,因为当水不发生流动时,水内部的环境辐射平衡发生倾斜,于是水内部的物质会断键——裂变,并溢散出大量信息因子。
        当早期地球夜晚降临后,水内部物质不在发生断键,由于辐射平衡倾斜度降低,各个物质开始修复自身,并使各种信息粒子发生聚合——聚变。并最终结合成生命的基础,植物的种子、卵生恐龙的蛋,后期是形成动物的受精卵。

        无论何种生物的细胞,它都是生命基础(受精卵、种子等)的下位生命体。
        因为细胞的分裂在营养足够的环境下,需要外部(大脑)提供能源,才能实现无限分裂。因此,细胞是受精卵的下位体,它是残缺的生命体。
        而细菌只要在营养足够的培养基里,就能无限分裂。
        然而病毒只能在细胞体内才能存活(课本记载细菌也属于细胞),所以病毒能无限复制的关键,就是需要外部提供能量。

        上文讲过,水诞生了生命的基础(种子、受精卵等)。所以当生命死亡后,生命基础发生裂变,以生命基础中分化成大脑的信息因子为核心,其聚变成了细菌。

        病毒是细菌的下位生命体,当细菌死亡后,细菌因裂变,溢散出大量信息因子。但是代表分化大脑的信息因子发生残缺,并以其为核心聚变成病毒,病毒成为残缺的生命体。

        病毒为什么能侵入细菌和细胞,细菌为什么能侵入细胞?
        器官移植可能大家都听闻过,用血性一致的器官一般不具备排他性。细菌相当于血型与任何人都一致的第三方的器官,病毒相当于血型与任何细菌都一致的第三方器官。病毒与细胞不具有排他性可能是诞生的偶然,导致发生的必然。

        因此地球生命诞生的顺序是,生命的基础(种子、受精卵等)——细胞——细菌——病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