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写作:从想法到提纲到论文文本的过程(一)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3-16 发布于浙江

题记:经常有教师来问如何构思论文、如何做研究的问题。我为此去梳理一下以前写的一些关于论文、研究构思、写作过程的随笔,作了一个整理,形成了系列文章。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教育教学的研究往往起源于一个念头、一个看法,或者可以说是来源于一个学习思考和实践探索中生成的灵感。

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一个想法通过研究变成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呢?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个“论文生成”的过程性案例,或许对大家会有所启发。

想法的来源: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活化。即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结起来,教学要追求生活化。对于这个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化为实践,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话题,是一个教学研究的前沿的问题,实践和学术的意义明确。

研究提纲的形成: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落实途径问题,我以课堂教学要素为框架,进行了结构化的思考,形成了一个进行思考和展开研究、实践的框架。

下面就是我根据课堂的构成要素(根据相关的理论确定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大要素),参照教学论的理论框架,拟定的一个研究和写作的提纲: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理解真实的生活

    生成生活的智慧

    追求美好的生活

    彰显内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资源的生活化

    教材处理的生活化

    课堂组织的生活化

  三、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交往化

    教学过程对话化

    教学过程探究化

  四、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成长记录评价法

    实践过程评价法

在这一阶段,运用适当的教育理论,进行结构化的思考,形成一个有理论依据的结构化的研究和思考的构架是基本的思想操作和研究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框架的建构不是“个人“想当然的结果,它的形成要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有个人的实践发展与创新。

然后在这个构架的基础上,需要对每一个要点或问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样(做得结果如何)的追问、思考和实践探索。这便是研究的过程,便是论文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了。

在此一过程中,教师的理论学习、教育研究与自己的工作是可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以为这就是典型的教育行动研究。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师是都有可能也应该成为研究者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