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趣话】有衣不到渠头夸

 锦溪苑 2023-03-16 发布于山西

             

有衣不到渠头夸

❀  靳燕清

在泽州巴公、大阳一片大家都听说过一句民谣:“有衣不到渠头亮,有官不到大阳夸”。大阳出了三斗三升芝麻官,说明大阳的文运盛兴这个众所周知。可渠头的宝衣是怎么回事呢?知道的人并不多。

这些故事呀,我想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最了解。所以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渠头村。农历的二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田地里一些勤快的人家已经开始翻地。在路上遇见一位大爷,于是和他攀谈起来......

当我问大爷渠头有什么故事,大爷说了几段民谣,其中就有“有衣不到渠头亮,有官不到大阳夸”,我开口问起这里的缘由,大爷神秘地一笑,说:“这个呀,可是有来头哈”,然后他不紧不慢地说起来。

在很久以前,渠头村有家姓李的有钱人,因在河南商丘开设金银九华楼而富。他又在渠头街上经营盐店、当铺,财源越做越广,成为当地的大财主。置良田千亩,建庭房数院,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最值钱的要算是用金属制成的一件宝衣,名叫蓝色宝衫。因平时很少穿,人们也不道有这宝贝。

李财主有个女儿,窈窕俊秀,聪明玲俐,也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一日,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人竟是城南乡楸木凹的大财主王太来的儿子。李财主认为这确是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亲事,也就定亲了。

成亲这天,亲朋好友,地方名人,都来庆贺,好不热闹。众人争看新娘,人人夸好。但也有人议论,新娘身穿那件蓝色的布衫有失李家体面。这话让新娘听到,闷闷不乐。

三天后,新娘回门到娘家,新郎及陪客也都来了许多。李财主以丰盛的宴席款待来客。宴席毕,残肴剩羹,油污淋淋。李姑娘吩咐不要佣人擦抹,他把身穿的蓝布衫脱下,揉作一团,去油污斑斑的餐桌上来回擦抹,一张张餐桌竟干净如洗,光泽一新。擦亮餐桌,李姑娘将蓝衫抖了三抖,然后挂到门环上,用火点燃,火势熊熊,烈焰腾腾。燃烧后,摘下蓝布衣衫,再抖搂几下,其新如故,光彩耀人。众人无不胜惊奇。王太来知道后,惊喜地说:“我家绫罗绸缎满箱满柜,不及李家一件宝衣。真是:有衣不能到渠头夸呀!”从此“有衣不到渠头夸”的美言流传至今。”

在后来,谁要来借,得在渠头庙烧香许愿才能借给,当时离渠头不远的四义村有个神偷叫小旦,和村里人打赌说三天内能偷走宝衣,渠头人不信,在放宝衣的四合院上空布满网,并在网上挂上数百个铃铛,小门外厕所的上空也布上网,真是天网恢恢,连只小鸟也飞不进去,院里所有的门窗关好,水道都堵上,还派人看管,做好一切防范。第一天,第二天,没任何动静,看管人心想,这天罗地网的,防守严密,看来神偷也没办法,也经这两天连夜看管,人也困了。就在第三天晚上,宝衣突然不见了,大家慌了,一致怀疑,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事实就是宝衣被偷了。后来大家才知道神偷是从厕所外舀粪口进来偷走了宝衣的。至此宝衣不知下落......

据记载,渠头村明清鼎盛时期,李姓大家的生意做到了河南开封,在开封设有专卖金银的“九华楼”。渠头村富甲一方,村中曾有“七十二栅栏,八十二道阁”、还有当铺、盐店、四堂八庙、魁星阁等建筑,这足以说明了渠头古代的繁荣程度,今渠头村宝衣虽已不在,但这个传奇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

靳燕青  晋城泽州人,锦溪社友,晋城市太行乡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城区工作站站长。业余时间爱好写作,钟情乡土文学,挖掘民俗故事,常有地名、民谣等作品刊登《太行日报》等报刊媒体。散文“父亲:一生坚持悬壶济世”获市级征文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