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疆博物院58年后重新开馆,与上海震旦博物院同为中国最早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6 发布于天津

文:何玉新

1月22日,重新修复的位于马场道天津外语大学院内的北疆博物院全面开放。58年之后,五大道上最特殊的一处文化地标恢复了他最初的功能。

租界时代,外国人在天津开办的第一家博物馆,是1904年设立在新学大书院内的华北博物院。新学大书院位于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华北博物院设在新学书院北楼,与大礼堂相连。博物院的展品中有一架巨大的鲸鱼骨骼,还有周鼓、范增剑和几十片甲骨,以及一些植物、昆虫、化石和矿石标本。另一部分展品呈现了世界各地的历史变迁的,有非洲茅屋模型,还有英国古代战场上使用的弓箭、矛盾等武器及将士穿的盔甲。华北博物院的创办人是赫立德博士,他是1864年设立的天津养正书院的第二任院长、天津新学大书院的创始人及第一任院长。

(北疆博物院今昔)

1914年3月初,三十八岁的法国神甫桑志华乘火车跨欧亚大陆、经西伯利亚抵达天津。他此行的目的并非传教,而是为了对中国北方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进行考察。“在那些地区,无论从科学上,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它的地质、植物区系、动物区系,人们都一无所知。”他在日记中写道,开垦这块处女地,显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到天津后,桑志华很快又奔赴荒野,开始对黄河与白河(即潮白河和海河)流域进行考察探险和采集发掘。他采集的物品分批寄回天津,放置在位于法租界圣鲁易路(今营口道)的崇德堂里。这是一幢带地下室的两层小楼,有十三个房间。桑志华寄回来的物品越来越多,到1920年,教堂里所有的空间都被各种标本占得满满当当。

1922年,桑志华到萨拉乌苏,在鄂尔多斯南部和西部边缘发现了河套人牙齿及萨拉乌苏动物群。他把这一发现写成论文传回法国,引起欧洲学术界的重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科学院、法国教育部提供资助,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德日进来到中国,与桑志华组成古生物考察团,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考察与发掘。德日进是杰出的科学家和激进的神学家,后来成为他那个时代著名的耶稣会会士。他们的团队经宁夏灵武水洞沟和宁夏三圣宫来到陕西榆林一带,又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

那时,上海已先后建成了震旦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院。1922年,法国天主教会和法租界工部局共同为桑志华在马场道上建起了一幢三层大楼。这幢大楼由比商仪品公司承建,比利时建筑师比奈设计,占地三百平方米,高二十一米,分设实验室、办公室、藏品库。桑志华给这幢大楼起名为MUSEE HOANGHO PAIHO,即“黄河白河博物馆”,中文名叫做“北疆博物院”。

桑志华继续前往中国北方各地,跋山涉水进行考察探险,先后发现了甘肃庆阳、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北泥河湾、山西榆社等四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群。他采集带回的动植物标本,尤其是一些庞大的化石,再度占满了大楼的空间。1925年,北疆博物院进行扩建,主楼西侧新建了一幢三层楼房,作为博物院的陈列厅。新楼按照博物馆的建设要求,在钢筋水泥窗框内镶嵌了平板花玻璃,以免室内受尘土和大雨的侵袭,又能保证光照;陈列柜直接固定在墙壁上,提高了安全性;内部陈列室采用中心牛腿柱式框架结构,大大增加了可利用空间。

(博物院旁边桑志华住过的小楼)

博物院面积递增的速度,还是赶不上桑志华寄回文物化石的速度。1929年,由法商永和营造公司对北疆博物院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在与主楼平行的位置上兴建了一幢两层楼房,在两幢楼房之间架起了一条封闭的空中通道。至此,三幢建于不同时期的大楼连成一体,组成“工”字形,这是最完整的北疆博物院。桑志华又在博物院西南侧修建了一幢三层小楼,作为自己和其他考古科学家的宿舍。

北疆博物院的陈列厅正式于每周三、六、日开放,桑志华搜寻来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史前考古学、人种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的各种标本——比如披毛犀、象、鹿等大型动物化石骨架和大型鱼类、兽类标本,以及中国民间的服装、发冠、盔甲、刀剑、妇女小脚鞋等古老物品,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只要人在天津,桑志华就会出现在展厅内,在展品周围小心翼翼地走来走去,也会不时停下来,微笑着对参观者轻声解释着一些细节。

博物院后来的故事,在大多数天津人的记忆里,几乎成了空白。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封锁了英、法租界,北疆博物院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两年后,六十三岁的桑志华离开天津,回到法国。他在中国工作了二十五年,几乎每一年都在考古探险和发现中度过。北疆博物院曾经保存过古生物、古人类化石及动物、植物标本二十余万件,据桑志华本人在离开中国之前的估计,北疆博物院的动产和不动产总值大约是一百万美元。1939年天津遭受水灾,北疆博物院的一部分藏品迁到北京法国使馆附近新建的博物院内,水灾过后,这些藏品就留在了北京,所以天津馆内的藏品有所减少。

陈列厅再次对外开馆,已是1953年11月。展品按古生物及矿石、脊椎动物、动物进化、农业病虫害分为四大门类,在不同的陈列室展出。1958年,在北疆博物院的大楼里,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宣告成立。翌年,陈列展览和办公地址迁到位于马场道272号的原英国赛马场,北疆博物院大楼成为收藏珍贵标本的库房。从那时起,此处不再对公众开放,只有研究学者和自然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才可以进入其内。

多年以后,北疆博物院俯瞰为“工”字形的大楼依然屹立在原地,这里已经成为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校园,白天总有女生在博物院旁边的网球场上体育课,楼前花园曲折迂回的小路也常会出现三三两两戴着耳机读书的女生。这一切与现实如此贴近,让人几乎忽略,眼前的大楼曾作为博物院的历史。但历史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大楼两侧墙上的中文和法文标志,忠实地记录了它的过去。博物院内,桑志华固定在墙上的展架也从未改变过位置,以前的实验室、办公室、陈列室都改成了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库房,桑志华采集而来的大批珍贵标本仍珍藏于此,并将一直珍藏下去。

(今日重新开放的北疆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