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收藏“工艺造旧”之陈皮,最后都是收藏了个“寂寞”

 陈皮调研手记 2023-03-16 发布于广东

众所周知,新会陈皮具有健脾行气、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等之功,是对付“呼吸系统”问题的好家伙。不过也有很多读者表示,自己的陈皮吃了非但没有上述作用,而且喉咙是越吃越不舒服的反应。

老李对此就纳闷了,吃个新会陈皮也不至于把“喉咙”都搭进去吧?于是赶紧让朋友发来看看他吃的是何方的陈皮,看看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陈皮”本身有问题?

原来,这是朋友自己在P夕夕上购回来的新会陈皮。当然价格也不贵,十五年的陈皮也就百元左右一斤。显然,其陈皮起到“反作用”的真相,就是吃了“假陈皮”罢了。但朋友不服啊,说起拼夕夕回来的陈皮,也有果味,也有刺激酸爽的口感,泡水也有深的颜色(如下图)。

充斥在朋友圈的“陈皮广告”,建议大家远离

为什么工艺陈皮(造旧陈皮)也有“果香味”的?为什么常吃造旧的陈皮后会感觉口干舌燥呢?

首先一点得明确的是“工艺皮≠陈皮”。

“陈皮”二字是有清晰含义的:陈,即陈化,动词,是中药材存放、制作过程的一种常用方法。“陈皮”可作为一味调味品,也可作为一味中药,其从柑皮经过晒制后陈化或者其他炮制手段,并经过陈化数年后制成的果皮,才能称之为陈皮,才有止咳化痰、理气润肺之效果。

而工艺皮,是当前人为加热、加湿、加速烘干等手段造旧陈皮,经过加速陈化后的柑皮,其外观可以达到“陈皮”的样貌,但成分却大打折扣(几乎没有),只能称之为“干柑皮”。

本期内容老李将集合陈皮陈化以及其相关的知识点,解析“工艺皮无效果”的若干观点。

工艺皮

一、什么样的“陈皮”,才可达到预期食用效果?

在我国传统的食物和中药领域内,都有着“陈”的概念,例如酿酒、藏茶以及陈放的中药材等等,都是“陈”的概念。

而中药材中的“陈”,又以“六陈”最为知名,即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等六种通过陈放来达到预期效果的中药。

总的来说,“陈”是一种制作、保管中药材的方法之一。

中药材“积壳”

以中药材的保存条件为例,不少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效用(变强或者变弱)。

一般情况下,中药材的常温(15摄氏度~20摄氏度)条件下保存,其药性是会比较稳定,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药材里面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相互影响变化,均可能波动。

例如温度高、湿度大的夏天,某些中药材就会出现蛀虫(温度在20摄氏度-35摄氏度,相对湿度70%~80%,其自身的含水量会达到13%以上时)、霉变(温度在20摄氏度~35摄氏度,相对湿度75%以上,其自身的含水量达到15%以上时)、渗油、变色、散味等情况。

而“陈皮”,也是作为中药的一种,其陈化过程,也当属传统中药材的陈化过程。

陈皮的陈化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缓慢氧化”的过程,而没有经过“陈化”的柑皮,先不论是不是新会柑皮还是其他产地的柑皮,都不可能具备“陈皮”本身需要的化学成分,仅仅是一片果皮而已。

2017年自然新化的新会陈皮(断皮)

二、工艺陈皮,“有味”却是“无效”的

市面上大部分采用机器烘干或者加速陈化的果皮,外观上跟传统生晒陈皮相近,但其本质功效上却截然不同。

目前这类“工艺造假陈皮”大多采用最新的“高温高湿工艺法”速成陈化的——用喷雾(混入香精喷晒)、高温(高于65度),喷洒淋水后用湿布、湿麻袋等湿物遮盖等办法,使陈皮与水份直接接触。当外部的水分慢慢渗入陈皮内部时,通过加温就可以达到加速陈化的效果,最后以烘干机干燥。

这样的工艺是利用“科技狠活”的形式制造出来的工艺皮,其“果香味”也足,更符合“老陈皮”的外观,让很多人直呼上当。

其实,工艺皮的果香味和自然陈化陈皮陈香味,是很好判断分辨的。

新会柑之青皮柑

一般来说,新会陈皮在不同阶段其复合型的香味是会明显转化的。

如一到三年的新皮,带有果皮的酸味和生鲜的桔子皮香,深呼吸一口略呛,因为皮内的柠檬酸、柠檬苦素等还没转化,这时候新皮的果香味特别浓郁——切记,工艺造假的老陈皮,也就是这个新味道,切记!

如三到五年的新会陈皮,已经有明显的“复合香”,即果香和陈香参半,因为里面糖类、挥发油等开始转化为醇类和脂类,但这时候还有一点点淡淡的酸味(因为果酸还没有完全转化,不会大量闻到),酸味会溶于水,可以在茶汤中微略表现。

如五年到八年的新会陈皮,打开包装的瞬间,其陈香味道就扑鼻而来,香型明显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更加醇厚,这时候的皮吃起来也绝对不会有果酸的刺激味,更多是“陈香”和“醇香”;老陈皮通常具备了久煮、耐煮的特点,陈皮水汤色琥珀通透,香气外溢,色不浑浊,是为自然陈化后油脂溶于水的表现。

但如果是“工艺”制作的陈皮,基本只有果皮自身的果皮香味(柑皮自身的味道),这也就是机器烘干过程中,高温风干时把果皮的油胞中尚未转化的“挥发油”烤出来了,这种烘干陈皮具有强烈的“果香味”、“果酸味”,让很多误认为就是陈皮的香味。

如果油胞破裂、渗透溢出的果皮,就不具备陈化的意义,无论你放置多少年,香味在挥发殆尽后,就不会再发生“化学”层面的陈化。

工艺造旧陈皮 VS 自然陈化陈皮

三、工艺陈皮“无收藏价值”,不能做到“越陈越香”

上文说到,一旦经过类似“加温加湿”的柑皮,其挥发油含量与生晒陈化陈皮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尤其是熟制、烘干的陈皮,其挥发油含量远远低于生品陈皮。

根据《新会陈皮的研究与应用》的实验表明,“熟制”陈皮中,挥发油的橙皮苷含量 与生品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熟制陈皮的橙皮苷含量降低较多,仅为2.74%,其有效陈分的含量是生制陈皮的8%左右。

陈皮越陈,其味道的改变就越大,这一切都是来自于自身物质的转换。

在过去多个文章中,老李也常提及新会陈皮一旦经过加温的工艺,必然会导致失去活性,也就是失去了陈化的物质基础(陈皮油脂)。茶枝柑之所以可以成为制作陈皮的首选,就是其油脂物质含量比其他柑橘多,且香型丰盈,具备越陈越香越醇的特性。

晒青皮(拍摄于2022年10月1日)

四、勿贪“小便宜”和“概念皮”,回归“陈化”的本质才是关键

最后老李要说的是,凡“新会品种,新会种植,新会陈化”三大标准的自然陈化的新会陈皮,都是“好的”新会陈皮。

当前陈皮市场复杂,多少外来和造假造旧的陈皮产品,是打着“新会陈皮”名号流通的,仍是“海量”的未知数。老李不寄望所有人都能安分守己去经营,但起码对新会地区从事新会陈皮经营和柑种植老乡们能守住这个“底线”。

新会陈皮,三分看皮,七分靠陈。

陈皮,终究是一门传统功夫,这些年来不少小产区、村之类的概念陈皮应声而起,老李不否定这些核心村产区的价值,但也不过分吹捧这些核心的价值,毕竟丰俭由人,选择价格合适的、能接受的新会陈皮,就是于你而言之“最好”的。

守住底线,正本清源。

老李认为每一个认真、诚信经营新会陈皮的商家、柑农,都是值得尊重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经营者,可能会因为市场的暂时波动而经营收入下降,但长远来看,诚信经营必定是获得消费者长期支持的基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