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四)

 茶墨幽香 2023-03-16 发布于河南
一、两句话讲清常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四):

1. 知母:上清肺热而泻火,中清胃热而除烦渴,下滋肾阴而润燥滑肠、退虚热;实火、虚热都可用。

2. 羌活:主表、主上,散在表游风及寒湿,通利关节止痛,善于治太阳经头痛(后 脑疼痛)及颈项痛。用量过多容易引起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3. 独活:微温。作用偏里、偏下,主能散 在里伏风及寒湿以通利关节止痛,治少阴 伏风头痛、下半身风寒湿痹尤宜。

4. 射干:善于治热结痰瘀导致的咽喉肿痛、痰饮咳喘(喉中辘辘如水鸡声)。

5. 白鲜皮:治风痹之要药。热、湿、风三邪合而致病证可用。

6. 火麻仁:善润燥滑肠兼补虚,体虚肠燥者最适合,剂量大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抽搐、失去定向力、精神错乱、瞳孔散大、昏迷等症状。

7. 玄参:功效同生地黄,但善于解毒散结。反藜芦。

8. 木瓜:虽然有酸温特性,但酸不收敛湿邪、温不燥烈伤阴;治湿痹与脚气浮肿最合适,还可用于吐泻转筋、血痹肢麻与津亏食少。

9. 泽泻:既利水渗湿,又清泻肾(相)火与膀胱之热,可以用于下焦湿热、痰饮及相火妄动之证。

10. 山茱萸:微温。强收敛,补肝肾。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慎服。

11. 地榆:沉降入下焦,善治下焦血热妄行诸证,如痔疮、便血及崩漏;外用善解毒消肿、敛疮止痛,治水火烫伤之要药。虚寒、出血有瘀 者慎服;大面积烧伤不宜外涂地榆制剂。

12. 艾叶:作用偏于中下二焦,既治妇科崩漏与带下之要药,又是灸科温灸之主药。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13. 牛膝:可引血、引火、引药下行,常用作引经药。善于下行逐瘀。故孕妇、月经过多及梦遗滑精者慎服。

14. 白芥子:擅长治寒痰及痰饮所致诸证,尤其是痰在皮里膜外(深 筋膜)及经络者最佳。皮肤过敏者慎用。

15. 紫苏子:气虚久咳、阴虚喘逆、脾虚便溏者忌用。

16. 磁石:镇坠与补益并举。

17. 白术:主温补扶正,兼祛除水湿;补气、固表、利水与黄芪相似,力稍缓,但长于燥湿与安胎。津亏燥渴、 阴虚内热者不宜服。

18. 当归:既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又为内科补血之佳品,湿盛中满、大便泄泻 者忌服。


本文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
请勿自行服药,及时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