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漫之绘画作品云展

 笑溜达 2023-03-16 发布于辽宁
图片

陈漫之

本名陈志伟,字漫之。1979年生于河北丰润,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诗学画论与美术史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范曾先生。曾先后师从书法家、诗人赵逢明先生与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家、艺术家锺正山先生。

图片
 

10:35

艺术家访谈

艺术对于陈漫之来说,是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而此次展览正可以被看作是这一过程的一个片段。此次展览的作品以水墨人物画为主体,由文化历史人物肖像系列和写意人物系列两部分内容构成。

图片

黄宾虹先生像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8

图片

齐白石先生像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8 

图片

陈寅恪先生像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8

图片

晦庵先生像 纸本水墨 60cm×110cm 2020

文化历史人物肖像系列包含表现黄宾虹、齐白石、马一浮、陈寅恪、林徽因、周汝昌、余光中等文化学者与艺术大家的肖像作品。该系列作品人物造型准确,笔墨虚实对比强烈,在线条上充分发挥出他的书法功底,富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同时展现出作者强烈的人文精神关怀。

图片

余光中先生像 纸本水墨 34cm×68cm 2018  

图片

钱穆先生像 纸本水墨 34cm×45cm 2019 

图片

弘一法师像 纸本水墨 34cm×45cm 2018

写意人物系列则更加突出地体现了陈漫之在传统笔墨语言上的深耕与探索。书法的审美趣味、对形象的敏锐把握,以及艺术家的精神追求都自然而然地融入其笔下。

图片

紫气东来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5

图片

太白醉酒 纸本水墨 40cm×45cm 2015

图片

将进酒 纸本水墨 180cm×97cm 2015  

围绕此次展览,陈漫之谈道:“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力,在国家民族的使命担当方面,青年显示其蓬勃向上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位青年艺术家,也当是文化发展的生力,个体力量也许孤单,但凝聚在一起,便能激发宏大的力量。本次'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亦可以被看作是这一生力的展现。

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其艺术方面的探索和追求,无疑是一生的事情,艺术道路必然是漫长而曲折的,要经历艺术实践和生活本身两方面的重重磨练,方期能有所成就。然而,艺术的种子自少年时代早已播下,在青年时代扎下根基,我们要通过努力,为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奠定一个基础、确立一个方向,然后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寻求完善。”

图片

忘形到尔汝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5

图片

我欲醉眠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5

师友评论

人海茫茫,萍水也。识若不识,不识若识。明明灭灭,蜻蜓点水。漫之博士毕业时,范曾先生嘱我看展。画展是更加细浅短暂的小萍水,但我从此记住他的画、他这人。之后漫之到云南工作,朵朵微信云图,洒落人性和藝術的甘露,让我对他有更多了解。漫之画人物,无不像,皆有神,笔墨生动凝神,简约宏阔,不可抹灭。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勤于读书,热爱生活,诚恳纯朴,心静生慧,不染流俗。萍水亦有踪,苍海可留痕,彩云之南有漫之。鲸影多潜于偏远辽阔、人烟罕至的海域,愿云南壮丽多姿的山水人文,给他更多自由的生长、不羁的创造和清凉的沉思。 

——韩子勇(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党委书记)

图片

午梦清凉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5

图片

寂寞樱桃红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5 

漫之从我修博士学位,该生于读博年月中,刻苦自励,其读典籍为一般学生所不及,善于思考,论文立论独特,论述详赡,为人诚实不欺。

——范曾(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终身研究员)

图片

伯乐相马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5  

图片

参禅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5

漫之的国画作品,尤其是水墨人物画,人物造型准确,笔墨虚实对比强烈,在线条上充分发挥出他的书法功底,富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他的水墨人物画,或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题材入画,或以古人诗词意境入画,或者表现日常的市井或家庭生活,用笔洗练、形象生动传神。他的画作,一方面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注重画面的笔墨美,在黑白、浓淡、干湿、虚实等因素的对比中,展现中国水墨画的独特美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锺正山(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

图片

寒山拾得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5 

图片

易安词意 纸本水墨 68cm×136cm 2014 

漫之兄在学术艺术上敏求锐进,上下追索。从古圣先贤思想溯源,又能在中西各门类艺术中博收鲸饮,视野既宽,立意乃高。故无论书法,无论绘画,皆能取精用宏,左右逢源。近年特于写真高士,多所用心。画内基础功夫既已夯实,造型取象,放笔直入,惟妙惟肖。又因其文史根底,于先贤辞章能深会其意,化而为笔墨,乃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倘对其人道德文章,非有深入体察共鸣,徒以形貌执象而求,欲得神气,其可乎?古人云:言为心声,观漫之兄之所为作,信然。

——刘波(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级美术师)

图文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管理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