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林旧事】安慰先生:我与孙剑云先生的缘分

 武谈 2023-03-16 发布于北京

安慰先生在北京

跟随霍宝珊先生学完王新午太极拳,一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我练的都是王先生这套太极拳。后来机缘巧合,又学了孙式太极拳。在学孙式太极拳之前,这套拳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套拳,还代表着武术的见地和境界,让我一直抱有幻想,想起来就很兴奋。这些情绪源自我对孙禄堂先生的敬仰和神往。对于孙禄堂先生的传奇,我从小就听了许多。后来,孙先生的著作《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掌学》《拳意述真》等,我都反复拜读过,因此对孙禄堂先生格外崇拜,可惜一直没有机缘学习孙先生的绝学。 

民国时期,我在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读戏剧科,跟随曹禺、欧阳予倩诸先生学习过戏剧,当时学校还在保定。后来学校迁回北京后,我又去北京大学学习了古汉语和图书管理专业。1949 年 7 月,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我也有幸参加,聆听了毛主席和郭沫若同志的讲话,很受鼓舞。大会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我们都很兴奋,一来是因为内忧外患的国情终于结束,新的国家终于建立起来了;二来自己学业刚刚完成,就遇到这样的好时代,也算是生逢其时,自己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我被父母叫回山西结婚,先后在山西省文工二团、山西省文化厅艺训班、山西省文化厅艺术处等部门工作。当时北京成立中央舞蹈培训班,华北五省艺术人才被临时集中起来进行戏剧舞蹈培训的时候,我正在山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岗位上,便带着山西艺术队到了北京。领导看我对戏曲和文学都不陌生,所以就让我负责这个培训班,还做了班主任。

在北京,除了工作之外,我每天都会去陶然亭公园锻炼。先练练形意、八卦,然后就练王新午先生的太极拳,每天如是,坚持了一段时间,时间、地点、练功次序都是固定的。开始的时候还是一个人练,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附近也有练拳的,但我也没想着交流。后来接着几天,每天都会有一个中年女人在旁边笑吟吟地看我练拳,看面相很年轻,短发微卷,戴着一副玳瑁框的眼镜,看我练完就走。 

有一天我正练着呢,她又来了,等我练完了不仅没走,还走上来和我聊了几句,问我是哪里人等等。这是一般性的聊天,我也没太在意。而后她突然又说:“你这个形意、八卦练得不错,练得很正宗,看得出是名家调教的。你的太极拳也有功夫,练过不少年头的感觉,不过你不如练练孙式太极拳。王新午的太极拳有很多别的拳法内容,与你的基础不太相应,打不成一片。孙式太极拳是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是最适合你的基础的,你不如练这个。” 

我听罢很惊讶,原来是个行家,于是说:“孙禄堂先生是我最崇拜佩服的前辈,自小常听师父们说,可惜没有缘分见。他的太极拳自然是高明的,我也很仰慕,很遗憾没有学过,没遇见过精擅此拳的老师。”

然后就聊到孙先生的著作,我还把孙先生最早的拳论和后来的变化做了一个阐述,又背诵了孙禄堂先生《形意拳学》的一些创论。我一边讲,一边叹息。她一边听,一边笑吟吟地点头。等我说完了,她笑着说:“我就是孙禄堂先生的女儿。” 

我不太相信,就问:“你叫啥?”

她说:“孙剑云!” 

我赶快抱拳作揖:“有眼不识泰山了,能见到孙先生女公子。” 

孙剑云先生又笑着说:“看你年龄不比我小多少,不要这么客气。” 

我们互说了一下年龄,孙剑云先生是民国三年(1914 年)生人,比我大了七岁。

孙剑云先生说:“我常在陶然亭锻炼,最近突然多了你这个'陌生人’,又练得地道,我就好奇,连着观察你好几天,越看越不像一般的爱好者,今天就这么冒昧地打扰你了。刚才听你说你的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的师承,也是大有来历的。你要是真想学孙式太极拳,我就教给你吧。” 

我真是求之不得,当下就问孙先生住处,说改天登门去磕头拜师。孙剑云先生摆摆手说:“这就不要了。我的功夫德行与家父比起来百不及一,还不能收徒弟,也不敢收徒弟。另外论起班辈,形意门里面是'华邦惟武尚,社会统强宁’十个字,你我都是'惟’字辈,算是平辈。所以你这么学就行了。

这样的机缘像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真是见识了大家的风范。从第二天起,我就开始学孙式太极拳了。

当时孙剑云先生虽然教人,但确实还没有收徒。一方面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风气,旧的仪式被人刻意丢弃了;另一方面,在那个时代,大家都很谨慎,不敢贸然建立这种师徒的关系。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孙先生才开门收徒弟。最早跟着孙先生学习的人也是这个时候才递的帖子,比如刘树春等。

我在陶然亭公园和孙先生学孙式太极拳的时间不长,也就一年的工夫,但一年时间用来抠一套拳架也足够了。在这一年里,除了在公园里学习套路功法之外,我也会去孙先生家里拜访,讨论些拳理,聊些逸事。我了解到,孙式太极拳老架九十七式是孙禄堂先生从武式太极拳发展来的。孙禄堂先生学武式太极拳也是机缘巧合,他的武式太极拳是和郝为真先生学的。孙先生不把自己的武学视作私产,直到孙剑云先生这辈,还秉承着孙禄堂先生“不以'正宗’'嫡传’而自居,谦和待人;不以家传武功为私有,倾囊授人;不以授武为谋利手段,安贫乐道”的武德。我在跟随孙剑云先生学习孙式太极拳的这段时间,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大家的胸襟和“公天下”的武德与情怀。

学完武式太极拳之后,孙禄堂先生便根据形意、八卦的特点练成了孙式太极拳。他练的这个架子以武式太极拳为基础,加了形意、八卦的东西,糅合得又很巧妙,并不是说一会儿形意,一会儿太极,一会儿八卦,不是机械地拼凑和组合,而是每一个动作都是太极拳,但同时里面又兼有形意、八卦的精华。这就是孙禄堂先生的大创造、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孙先生写成了著名的《太极拳学》,这本书其实可以算作近代太极拳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著作。在此之前没有这样的书,原来叫拳谱,是单篇的论文。


因为崇拜孙禄堂先生,我向孙剑云先生问了很多关于孙禄堂先生的事情如“孙禄堂先生是怎么练功的”,孙剑云先生就讲了一些趣事和特别的方法。她说孙禄堂先生练功,不是社会上想的那样,也不是武术界常见的练法。孙禄堂先生常用的几个方法,一个是用牛皮绳拴个磨盘,然后拉着牛皮绳往回拽拽过来后,把磨盘扔出去,然后再拽回来,反反复复。另外一个就是抖大杆子,通常人举不动的杆子,孙禄堂先生每天要抖一千次。其他的就是练些硬功功法。没有适当的硬功辅助,打不了人。

逐渐熟悉后,我还了解到孙剑云先生的一些家事。孙禄堂先生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她母亲四十多岁才生的孙剑云这个女儿,视若珍宝。她大哥、三哥死得早,父母在的时候,她大嫂和大哥的几个孩子还有人照管。在孙剑云先生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过世了,孙剑云先生就把大嫂和孩子们接了出来,和他们住在了一起,甚至因为怕自己成了家侄子们受苦,孙剑云先生一辈子没有结婚。

孙剑云先生年轻时条件优越,人也漂亮。孙先生家里有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孙先生穿着旗袍,一头鬈发,手持一支香烟,坐在沙发上。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她就是“从没出生就开始被人伺候”的人,哪里想到会受这些苦,但她还是撑下来了,并且乐天达观地生活着。孙剑云先生说,原来想着自己年轻,先把大嫂养起来,把大哥的子女都养大了,自己再成家不迟。最后拖着拖着,一方面年龄也大了,另外一方面也习惯了这种单身的生活,就不嫁了。后来聊天她又说,自己父亲一世英名,孙家没个支撑门户的人。只要她不嫁人,就还是孙家的人,孙家就还有人在,孙家的绝技便还在。如果她嫁人了,便是别人家的人,不能代表孙家了,那孙家的一门老弱便没了顶梁柱,家就散了,她觉得没法和父亲交代。了解了孙剑云先生肩负的家族责任和武术使命后,我在唏嘘之余也敬佩不已。

孙剑云先生的理论不多,强调最多的就是“逢进必跟,逢退必撤。转身换式,开合相接”。但她推手功夫的技巧十分精湛,功力浑厚;架子相对比较高,135°,她说这是最合理的角度。练拳过程中,孙剑云先生特别强调让我多练懒扎衣,杨式就叫作揽雀尾,吴式也叫揽雀尾,但是陈式叫懒扎衣。孙式太极拳是从武式来的,武禹襄又是在温县赵堡跟随陈清平学的,所以孙式也叫懒扎衣。除了懒扎衣,印象最深的还有退步跨虎,孙剑云先生强调退步跨虎要当一个桩来练。练套路练到退步跨虎的时候可以停,要多站、多练,有很大益处。我都一一遵照做了,很是受益。

我和孙剑云先生学孙式太极拳的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一年时间,后来在京的任务完成,我要回山西继续工作,便与孙剑云先生告别了。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孙剑云先生来太原,我们才又见到。

学拳的这一年里,我常常向孙先生请益切磋。学拳之余,孙先生知道我还爱剑法,学过不少套路,因此,没事时她便和我套套剑。孙禄堂先生建立的孙式太极拳体系博大奥妙,但是缺少了太极剑,我也觉得很遗憾。三才剑分上剑、下剑两部分,可单练,也可对练,其实就是现在社会上说的“孙式太极剑”。但是后来孙家似乎不这么说,后来有一些书里说这套剑法书稿在孙禄堂先生去世前已经写出来,就叫《孙式太极剑》,只是没有出版。民国以来的太极、形意、八卦的拳师们称道孙禄堂先生各种功夫者甚众,就是没有提到过孙氏的太极剑。我们都读过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与《孙式太极剑》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是否一致,大家一阅便知,不需我多言。

当时和孙剑云先生学的孙式太极拳与现在流行的孙式太极拳还是有区别的,起势就不一样。起势是向前向上捧,手心斜向内,不是现在好多人练的向前插。懒扎衣有种练法是凤凰三点头,其中打法上包括了起打、落打,身法上以胸前画十字,起钻落翻的奥妙尽在其中。整体的身法要点有三,一是尾闾中正,所有的动作都是以尾闾向前推挤和向后牵带为核心;二是顺中用逆、逆中用顺,有向前之力必有向后之力;三是进退要合宜,不可过早或过晚,早则顶,晚则丢。孙式太极拳的最大特点尽在进退之中,通过进退来体会力由足起、节节贯串的要义。

孙剑云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