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是我党指挥下的一支抗日武装。918事变后,东北沦陷,面对日本侵略者嗜血的刺刀,抗联兴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中,向侵略者发起了奋起反击,鼎盛时期,一度发展到十一个军,可谓是兵强马壮。 被打痛了的日本侵略者,对抗联发起了疯狂的反扑,1938年后,抗联一度陷入了困境。1940年,抗联第一路军损失惨重,总指挥杨靖宇壮烈牺牲。 ![]()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金成柱率几十名官兵退入苏联境内,随后,第二路军、第三路军余部陆续撤入苏联。 1942年8月,抗联余部在苏联境内完成整编,全军改编为远东军区独立第88旅,由周保中担任旅长,李兆麟担任政委,崔石泉担任党委书记。 远东独立88旅共下辖四个营的兵力,四位营长日后怎样了?五五授衔时又是什么军衔呢?且听我仔细道来。 第四营营长柴世荣,“九·一八”事变后,37岁的柴世荣毅然扔掉房屋、家产,带领全家人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当时,活动在中东铁路东段道南一线的中国国民救国军影响较大。其总司令是王德林、副总司令是孔宪荣。柴世荣参加了王德林部队,被任命为救国军第四旅旅长。 ![]() 柴世荣率部在吉林东部坚持游击战,与日本侵略者浴血搏杀,表现不俗。在柴世荣的率领下,第四旅多次重创日伪军,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一支劲旅。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柴世荣率部参加了抗联,先后被任命为第五军副军长、军长。在抗联,柴世荣继续发挥自己的名将本色,多次率部打出了漂亮的伏击战,为第五军的战绩添砖加瓦。 抗联撤入苏联时,柴世荣部尚有一百多人,抗联改编为远东独立旅时,柴世荣被任命为第四营营长。1944年,柴世荣正在指挥部队训练时被带走,下落不明。 第三营营长许亨植,原本是抗联的一位虎将,他长期担任第三路军参谋长,为赵尚志、李兆麟出谋划策。许亨植头脑灵活,有勇有谋,堪称赵尚志的一位智囊。 抗联退入苏联后,许亨植并未随大部队行动,而是指挥一部分人马留在庆安、巴彦继续坚持游击战,大大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兵力。 ![]() 远东独立88旅成立时,许亨植虽然不在,仍然被任命为第三营营长,可见他在抗联的地位之高。 1942年,许亨植前往巴彦公干,在巴彦地区与一个团的伪军遭遇,一番激战之下,许亨植壮烈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营名义上的营长是许亨植,但实际行使营长之职的是王明贵。王明贵退入苏联前是抗联的一位师长,智勇兼备,多次立功。退入苏联后,王明贵代理第三营营长之职,继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解放战争期间,王明贵先后担任过嫩江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嫩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八师师长等职务,1955年,王明贵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二营营长王效明,出身于东北军,曾就读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918事变后,王效明参加抗日救国军。 ![]() 抗联成立后,王效明被任命为第五军参谋。在抗联,王效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多次立功,先后升任教导队队长、师参谋长、第七军政委等职务,成为抗联的一位高级将领。 抗联退入苏联后,王效明被任命为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远东独立旅成立后,王效明被任命为第二营营长。 虽然起步比其他营长低,但王效明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华,最终成长为独当一方的优秀将领。 解放战争时期,王效明返回国内,做过东野独立11师师长、长春卫戍司令、东北军区炮兵第六师师长、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王效明获授少将军衔。 第一营营长金成柱,鼎鼎大名无需多言,他日后的成就,读者朋友们一定不陌生,笔者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 另外,担任远东88旅四个营政委的分别是季青、金策、姜信泰、安吉。 季青解放后担任过黑龙江人大常委会秘书长,1984年退休。金策是朝鲜人,抗战胜利后返回朝鲜,担任过内阁副首相、前线指挥部司令等职务,1951年因心脏病去世,年仅49岁。 姜信泰也是朝鲜人,回国后牺牲于洛东江战役中,第一营政委安吉也是朝鲜人,是金成柱的得力助手,抗战胜利后,安吉回国,病逝于1947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