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规范化专家共识

 媛媛t42pgw3qw6 2023-03-16 发布于湖北

作者:赵博文[1]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及胎儿心律失常、预测产前治疗疗效及定量评估胎儿心脏功能的最重要的无创医学影像手段。


1   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独特性

心脏功能在胚胎发育中逐渐形成,人类原始心管在胚胎第22天出现收缩,然后形成心攀,接着心肌形态学分化开始,发育形成心房和心室。心室几何学在整个孕期不断发展。心肌经历进行性发育过程,当冠状循环形成后,心肌组织血供不再是通过血流弥散的方式供给。心室组织构筑(myocardial architecture)发育的同时电激动序列也逐渐发育形成。左、右心房发育时形态结构存在明显不同,右心房由广泛分布的梳状肌构成,而左心房内几乎没有梳状肌。右心室肌小梁丰富,分布在近心尖三分之一处的调节束是超声声像图上识别右心室的解剖标志。右心室呈“马鞍型”或“香蕉型”,两端为肺动脉口和三尖瓣口。左心室呈“圆锥型”或“芭蕾舞演员脚型”,左心室内肌小梁低平,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心内膜较为光滑。心室的房室瓣不同:右心室内的三尖瓣有三个瓣叶,左室内的二尖瓣只有两个瓣叶,而且三尖瓣隔瓣根部附着点比二尖瓣前叶根部附着点更靠近心尖 。

对动物和人胎儿心脏的胚胎解剖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研究显示胎儿左、右心室的心肌构筑明显不同,表现在构成左、右心肌的肌层的心肌纤维排列方式和走行不同,心肌细胞密度、毛细血管密度以及单位容积心肌密度等均不同。

胎儿心脏代表两个平行运行的循环系统,由两个特殊的结构卵园孔和动脉导管连接;与出生后不同,胎儿期所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分是相对的,准确地称为 “左心系统”和“右心系统”。

虽然研究报道的左、右系统占联合心输出量(combined ventricular output, CVO)的比例和数值各异,但对羊胚胎和人类胎儿的研究结果肯定地显示在胎儿期右心系统占主导,右心约占CVO的52%~65%,左心系统35%~48%。右心输出量中的绝大多数(75%~90%)通过动脉导管进入体循环系统,因此,胎儿期右心室发挥体循环心室的作用。


2  出生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胎儿由子宫分娩后,几乎同时发生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刚刚出生时,呼吸运动开始,肺血流量增加,肺血管阻力下降。右心室的输出量比例由胎儿期的CVO的65%下降到新生儿期的约52%左右,而左心室的输出量比例则由胎儿期的34%增加到48%,此时左、右心室心输出量接近。由于呼吸运动和氧合,进一步使肺血管阻力下降,肺血流量增加,通过肺静脉回流经入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促使通过卵园孔由右心房分流过来的血流量明显下降。随着肺血流量的进一步增加和肺血管阻力的明显下降,右室输出量中通过动脉导管到降主动脉的血流量逐渐减少。肺循环血流量的明显增加,使肺静脉回流进入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导致左心房压升高,超过系统循环静脉压和右心房压,最终引起卵园孔关闭。此时CVO维持不变,但左心室输出量超过右心室输出量,分别为CVO的55%和45%,左心室高的输出量与此时动脉导管仍然保持开放,大约CVO的10%通过动脉导管分流进入肺动脉有关。肺动脉压逐渐下降,动脉导管最后关闭,提示肺循环与体循环分离。脐带血流的终止仅引起体循环压的一定程度的升高,以及动脉导管水平分流量的轻度增加,CVO变化甚微。由此可见,胎儿分娩出生后,呼吸运动导致的肺血管阻力的明显下降是围产期引起血流循环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肺静脉回流血量增加引起的左心房压力升高促使卵园孔关闭,脐静脉血流的终止也对卵园孔的关闭发挥了一定作用。动脉导管的关闭提示肺循环与体循环的分离。


3  胎儿心脏功能评估的意义

3.1 更加精准地了解胎儿心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征。

3.2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心脏功能改变可能是临床评估胎儿病情改变的最早和最直接的表现。

3.3 胎儿期由于右心室占主导地位,因此采用可靠的技术准确评估胎儿右室功能至关重要。

3.4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全面系统和系列化评估产前、产后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的评估及指导合理治疗均非常重要。

3.5 预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预后。

3.6 评估胎儿心脏病介入治疗以及其他宫内治疗疗效。


4  胎儿心脏功能评估的技术

目前用于胎儿心脏功能评估的技术包括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多普勒技术对静脉血流分析以及胎儿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

4.1 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包括:

4.1.1 M型超声心动图

80年代中期实时二维超声作为参考的M型超声心动图用于正常和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心室短轴内径、室壁厚度、房室瓣活动以及流出道内径的测量,获取横位四腔心或双心室短轴切面,在乳头肌水平将取样线垂直于右室前壁、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取得心室波群后,测量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舒张末期内径,可以简捷地计算胎儿心室短轴缩短率=(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同时可采用立方体法或Teichholz法得到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EF)。M型超声心动图要求测量目标与取样线垂直,这在一些胎儿应用时受到限制。

近来的研究采用M型曲线获得房室瓣环位移(atrial-ventricular annular displacement/excursion,AVAD/AVAE),方法是在显示标准四腔心切面后,调整探头位置,使心尖朝前或朝后,获得最大心室显示切面, 运用M-型超声心动图将取样线置于三尖瓣前叶瓣环与右室游离壁交界处或 二尖瓣后叶根部与左室游离壁交界处,测量时尽量使声束平行于心脏纵向,减少两者之间的夹角(夹角<20°),测量三尖瓣环或二尖瓣环从舒张末期至收缩末期最大的运动位移距离,即为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 annular displacement/excursion,TAD/TAE)和二尖瓣环位移(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excursion,MAD/MAE)。研究显示TAD及MAD值随孕周增加而增长,与心率无相关性[8]。由于右室以纵行方向的浅层螺旋状肌肉为主,因此TAD能够非常好地返映右心室长轴方向纵向收缩功能。

4.1.2 二维超声心动图-新的定量分析参数:Z-评分(Z-Score)

90年代开始采用实时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腔及流出道的内径,克服了M型超声心动图的局限性。1992年Sharlan和Allan报道[9]采用二维切面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心室及流出道多个参数,将胎儿心血管参数进行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建立与孕周相关的多个心血管测值的95%可信区间。2005年Schneider等首先报道胎儿超声心动图定量测量指标――Z评分,首次将17个胎儿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腔大血管参数与胎儿非心血管生物测量参数(双顶径、股骨长度及孕周)进行相关比较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通过测量胎儿非心血管生物参数(双顶径、股骨长度及孕周)能够准确可靠地定量估测多个反映胎儿心血管发育状态的心血管参数。2010年Lee通过测量 2735例大样本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度及孕周作为独立变量,预测主动脉、肺动脉瓣环内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舒张末期心脏面积,建立了上述心血管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Z-评分。Z-评分将所有测量的胎儿心血管定量指标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可以通过与正常胎儿参考值范围进行定量比较,定量反映一个具体的心血管参数高于或低于特定的正常人群均数的程度,因此可以准确提供心血管疾患部位和病变程度的定量信息。目前已有研究将胎儿超声心动图定量新指标――Z评分用于几种围产期预后不良的胎儿心血管病变的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定量评估以及预后预测。Z-评分计算方法:Z-评分=(实际测量值-预测值)/预测标准差。研究显示,胎儿超声心动图心血管评分特别适合那些心血管病理生理变化遵循一定规律且病理生理改变趋于一致的胎儿。最近Stirnemann等对10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的研究显示,与传统的Quintero分级相比,胎儿心脏功能评分能够区分心脏做功指数增大、左、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减小以及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脉动指数增加的三组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胎儿,提示这类胎儿存在进行性心脏功能改变,超声心动图获得的胎儿心脏功能评分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便捷和精准的定量信息。

4.1.3 房室瓣口舒张期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

  获得标准四腔心切面后,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房室瓣口,可以获得得两个特征性的舒张期房室瓣口血流频谱:E峰:出现在舒张早期,心室主动松弛,心室压力下降,心房压力超过心室,血液由心房快速充盈进入心室形成。A峰:出现在心室舒张晚期,心房主动收缩,再次使心房压力超过心室,促使血液由心房充盈心室形成。胎儿期E峰小于A峰,随着孕周增加,E峰逐渐增加,A峰随孕周变化不明显,在整个孕期维持相对恒定,因此,胎儿期E/A比值小于1,但随着孕周的增加E/A比值逐渐增加,足月时E/A比值接近1。E峰随孕周增加反映胎儿心室松弛功能的逐渐完善,因为心室舒张才能够确保冠状动脉血流的运行,但研究显示整个孕周冠状动脉血流量维持恒定。

E/A比值在儿童和成人的研究提示能够反映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歇患者。E/A比值在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胎儿研究显示,受血胎儿的二尖瓣口和三尖瓣口E/A比值均明显降低。但在宫内发育迟缓和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的胎儿的研究却显示E/A比值增加。但如果显示房室瓣口特征性的双峰波形消失,代之为单峰波形,提示心输出量明显异常,见于主动脉狭窄、双胎输血综合征,对于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房室瓣口单峰改变提示预后不良。但单峰改变也见于胎儿心率加快时的E峰与A峰相互融合,易与病理状态下的单峰改变相鉴别。

E/A比值是反映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指标,分别通过左、右房室瓣口可以独立进行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4.1.4 房室瓣口舒张期彩色M型血流传播速度(Vp)

房室瓣口舒张期彩色M型血流传播速度(color M-mode propagation velocity, Vp),测定方法:获得标准四腔心切面后,开启CDFI,调节CDFI的基线,使房室瓣口彩色血流出现部分色彩倒错(一般为E峰速度的75%),此时启动M型超声心动图,尽量使M型取样线与房室瓣口舒张期彩色血流束方向平行(夹角小于15度),Vp通过测定M 型彩色多普勒频谱图像的第1个色彩倒错的的彩色分彩面斜率获得。M 型彩色多普勒频谱图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深度,图像的色彩亮度代表速度大小,故图像上的每一个点都包含着时间、空间和速度三方面的信息。由于同一色彩代表了相同的血流流速,因此,Vp代表了血流自房室瓣口到心尖达到相同速度的距离和时间的比值。在成人和儿童的研究显示研究显示Vp与定量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的金标准—心室等容弛缓常数(tau)密切相关。与传统的房室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频谱相比,Vp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小,不会出现“伪正常化”,且Vp值的测定不受心率增快的限制,可能是评价胎儿心室舒张功能的较好指标。对中晚孕正常胎儿的研究显示:胎儿左、右心室Vp分别为24.7 ± 6.8 cm/s 和14.7 ± 4.7 cm/s,左、右心室的Vp在整个中晚孕期维持恒定,与心率无明显相关。Vp可能在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妊娠期糖尿病胎儿、水肿胎儿的心功能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4.1.5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是在在传统的CDFI基础上,通过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以速度模式、加速度模式和能量模式实时展现心肌运动的超声心动图技术,TDI可以实现胎儿心肌运动速度的无创定量测定,有助于正确理解胎儿心肌活动以及多种疾病状态下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准确评估胎儿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对心律失常做出可靠的诊断,临床已应用TDI技术对胎儿心律失常进行分型和定位及测量时间间歇,并能够分析心肌活动和监测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随着TDI软硬件技术(高帧频TDI、三维TDI等)的发展,TDI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运用会越来越方便和广泛,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心脏节律规则的胎儿的二尖瓣及三尖瓣环TDI运动速度曲线可见典型的三峰曲线:收缩期S波:代表心室收缩;舒张早期E波:代表心室早期舒张;舒张晚期A波:代表心房收缩。另外,还可显示心动周期的两个重要时相:等容收缩期(IVCT):A波终点至S波起点之间的间歇;等容舒张期(IVRT):S波终点至E波起点之间的间歇。

采用TDI对水肿胎儿的右室功能研究]显示,水肿胎儿三尖瓣环TDI Ea明显降低,TDI-S¢波明显减低,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速度明显增加,RV-S¢/LV-S¢明显增加,因此,反映右室充盈功能的指标E/Ea明显增加,通过TDI获得的心脏做功指数(MPI)也明显增加。最近的研究显示,TDI获得的MPI比常规房室瓣口获得的频谱多普勒MPI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IUGR胎儿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近来开发的TDI新技术高帧频QTVI可以选择不同的取样点分别置于房室瓣环、心房壁和心室壁取得房室瓣环、心房和心室的运动速度曲线,从TDI衍生的心肌运动速度梯度(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可以评价胎儿心室心肌运动速度梯度,了解胎心室壁运动速度在中、晚孕期的生理变化特点及规律,继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估胎儿心功能的相应变化。

TDI技术可以将取样容积置于胎儿左、右房室瓣环,获得一个心动周期的MPI,克服了频谱多普勒技术测量胎儿右心室MPI时的不足。

TDI的主要局限性包括仅反映特定局部心肌在特定时间的速度信息,存在明显的角度依赖性,仅能分析与声束平行的心肌的运动速度。

4.1.6 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

心脏做功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也称为Tei 指数(Tei index),1995年日本学者Tei首先提出,是等容收缩时间(ICT)和等容舒张(IRT)与射血时间(ET)的比值,其测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强,不受心室几何形态及心率的影响。可以通过频谱多普勒、TDI或M型超声心动图获得,取样点可以在左室流出道与流入道交界处(主动脉瓣口和二尖瓣口)、右室流出道或肺动脉瓣口及三尖瓣口及左、右房室瓣环等。

在动脉导管提前收缩胎儿、水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及糖尿病母亲的胎儿的研究均显示MPI增加,IUGR胎儿MPI增加,提示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同时受损。MPI与胎儿死亡密切相关。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胎儿,其IRT延长,MPI增加提示此类胎儿舒张功能异常。而在胎膜早破所致的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时MPI的增加主要是由于ET缩短所致,ICT及IRT并无明显变化,同样提示心功能异常。纯合子α 地中海贫血胎儿的MPI在20孕周左右就出现异常增加,远远早于出现房室扩大的时间。因此, MPI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敏感性较高,可以简便和综合性地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

MPI评估胎儿心脏功能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方法学方面,有研究显示需要完成65例胎儿的MPI测量方可掌握可靠的胎儿MPI测量数值方法学,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由于MPI是时间间歇的比值,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也会对MPI产生明显影响,目前广泛接受的是所谓的“改良MPI”(modified MPI)测量法,即采用频谱多普勒测量时,可以将房室瓣和半月瓣关闭的多普勒信号作为测量的参考以便标准化测量起始点。可以改善测量者之间和测量者本身的重复性。

4.1.7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

近些年,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评价胎儿心脏功能方面主要有时空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其应用表面成像模式 (表面轮廓提取法的显示形式),专门用于胎儿心脏动态三维成像 ,通过容积探头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对整个胎儿心脏的扫描,只需获得一个四腔心切面,就可在脱机状态下完成对胎儿心脏的节段性分析。STIC技术获得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可以动态播放一个心动周期,并能获得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特定时相的心脏大血管的二维图像,因此可自动分析每个二维切面所处的特定时相(如舒张末期或收缩末期)的相关信息,其应用价值已逐渐被愈来愈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所证实。STIC分析胎儿容积和功能的方法:

(1)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

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aided analysis,VOCAL),能描画和显示任何形态的组织器官外形特征,对不规则形结构的体积测量具有优越性。绕一固定轴旋转图像平面,确定上下极点,在每个平面(手动或自动)依次勾画左、右心室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的心内膜边界,仪器则自动重建心室表面立体形态,并计算心室容积及EF。

(2)STIC结合反转模式(inversion mode)

反转模式是STIC成像模式之一,主要用来对含液脏器进行三维成像,无回声的结构(如心腔)被转换为实体结构回声,而实性结构回声(如室壁)则变成无回声而不被显示。所得图像与心血管腔内灌注硅胶所得铸型标本极为相似,因此又称为“心腔铸型”或“数字铸型”。利用反转模式可以在不需要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的情况下,获得心室腔及血管结构的图像 。其临床应用的优势在于获得其结构与病灶内表面的信息,可更精确的进行测量,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3)超声自动体积测量(SonoAVC)

超声自动体积测量(sonography-based automated volume calculations,SonoAVC)可以快速计算多个液性或低回声暗区的独立体积。起初用于生殖医学领域,可快速识别、测量所有的卵泡的最大经线,和与之相垂直的另外两个经线及体积,将测量数据以降序排列,采集完容积后分析时间大约6秒种左右。可以快速获取卵泡的最大经线,体积,个数,同时降低不同观查者之见及不同测量间的差异。对于胎儿心脏容积分析的研究显示,其与STIC-VOCAL、STIC-反转模式等对照显示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最近Paladini等对心房异构胎儿的初步研究显示,STIC-SonoAVC能够敏感地显示正常胎儿左右心房心耳、左房异构及右房异构胎儿的形态差异。

4.1.8 单心动周期实时四维超声心动图(One-beat RT-4DE)

单心动周期实时四维超声心动图(one-beat real-time 4-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One-beat RT-4DE),是最近发展的新的超声心动图显像技术。可以实时四维全容积(90×90)显示高度,宽度及深度的立体成像结构,显示单位是体素,容积帧频较高,接近40 VFR/S,图像为实时成像,因此无需重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或克服了RT-3D TEE及STIC技术在临床应时均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前者图像的分辨率和容积帧频太低,后者本身为后处理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应用明显受制约于孕周。能够通过自动分析软件获得胎儿心室容积及EF等诸多心功能定量参数。

4.1.9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应变(S)及应变率(SR)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是一项新的超声成像技术,采用计算机斑点追踪程序(speckle tracking algorithm),在二维超声图像基础上,选定室壁中一定范围的感兴趣区,根据感兴趣区内心肌组织灰阶差异,自动追踪和计算心动周期中各节段不同像素的心肌组织的实时运动和变形,获得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以及心脏整体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等定量分析参数。STI能够定性及定量地显示心脏整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理论而言克服了既往采取TDI技术的不足,无角度依赖性,能够对整体和局部心脏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等。

(1)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VVI技术是STI技术对心肌运动速度的显示方式。速度以向量图的方式同步叠加(覆盖)在二维超声图上:向量的长度代表组织速度的变化幅度,向量的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组织运动的方向。速度向量由两个成分组成:节段心肌上的各个点 (Lagrarian component,拉格朗日向量)及与这些点正交的点的速度(Eularian component, 欧拉向量)。速度向量的获得不是通过边缘(或内膜)检测,而是通过操作者对单幅二维图像运用追踪描记内膜的方法获得,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两个连续帧幅中某点的位移即可计算其运动速度(速度=位移/时间间歇)。VVI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参考点作为分析的基础:二尖瓣环, 组织/心腔的运动等以R-R间歇作为参照显示心脏的周期性运动。研究显示VVI能够提供胎儿局部与整体的心肌功能分析,显示心脏收缩与扭转运动及心肌运动三维定量等重要信息。

   (2)应变(strain,S):又称“相对变形”。物体由于外因(载荷、温度变化等)使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发生相对改变的物理量。物体某线段单位长度内的形变(伸长或缩短),即线段长度的改变与线段原长之比,称为“应变”。用符号ε表示。正值表示伸长,负值表示缩短。计算公式:ε=∆ L/L0=(L-L0)/L0 (单位是%)     ε:代表应变;L:指长度的改变量;L0:指初始长度值
   (3)应变率(strain rate,SR):是指单位时间的应变,是指形变的速率,是沿声束扫描线两点距离值之间的组织速度差。
    计算公式   SR=(V1-V2)/L    (单位是1/s)
研究显示正常胎儿收缩期右室纵向应变和应变率随孕周增加下降。最近对56例正常胎儿的研究显示,TDI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均在约95%的胎儿成功获得胎儿心脏应变和应变率测量,分析时间15~18分,在一致性方面两种方法相似。

由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仪器的要求较高,特别是成像帧频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无法获得胎儿ECG信号作为心动周期时相准确分析的参考在一定程度会影响通过此技术定量心肌运动速度,舒张期充盈模式及应变率的准确性。与通过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得的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位移比较,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相关定量数据需要较为专业和复杂的分析软件和技巧,而且对设备要求也较高。

目前应用在临床中的超声仪器在进行二维斑点追踪分析时其成像和分析帧频均低于DTI,而且仅能追踪成像平面内的斑点信号,而不能对心动周期内全部声束(声场)范围内斑点信号举行追踪。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基础试验和成人的临床研究已经显示可以提供三维立体信息,有望在胎儿心脏功能研究中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

4.2 胎儿静脉血流频谱分析 

    通过频谱多普勒技术对胎儿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肝静脉(hepatic vein,HV)及肺静脉(pulmonary vein, PV)等主要静脉的的频谱的波动性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提供胎儿心动周期内不同时相心房压力变化的信息。脐静脉(umbilical vein, UV)由于在中孕期开始就不存在频谱波动性,因此不能用来分析。上述主要静脉在心动心动周期频谱的波动性,反映心房内压力的变化规律,静脉血流速度高时,提示心房压力较低,促使静脉血流回流进入心房,相反,静脉血流速度低时,提示心房压力较高,此时静脉回流心房血流减少,甚至出现逆流。主要静脉血流的典型多普勒频谱包括三个波峰:S峰:收缩期最大速度波形,出现在心室收缩期,提示房室瓣快速关闭后,心房压力低,大量静脉血回流进入心房;D峰,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心室主动舒张,房室瓣开放,心房内血流快速经入心室,心房压力下降,静脉回流心房血流量增加。a峰:出现在心房收缩期,反映心房主动收缩引起心房内压力突然升高,导致心房内血液逆流进入静脉内,形成反向a峰,DV与IVC和HV不同,a峰为正向,提示DV内持续的向心性血流。

研究显示心脏功能异常胎儿其静脉系统频谱主要的异常改变是出现反向的a峰或a峰消失,提示胎儿心脏泵功能明显异常,胎儿预后不良甚至出现宫内死亡等。对11~14孕周胎儿DV的多普勒频谱研究显示,出现反向a峰的胎儿中25%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而对26~34孕周的高危胎儿的研究证实,DV频谱a峰消失或出现反向a峰的胎儿,新生儿期死亡率高达63%。对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胎儿的研究显示Quintero诊断分级标准III的受血胎儿DV频谱出现反向a峰,UV频谱出现波动性。中晚孕期UV频谱出现波动性提示胎儿心功能异常,也是进行性胎盘功能异常的标志,研究显示胎儿期DV出现波动性的新生儿其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

目前研究静脉波动性的常用参数包括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对IUGR胎儿的研究显示,DV多普勒PI增加,胎儿的预后明显不良。

另外,可以通过分析静脉多普勒频谱及静脉血管内径的变化间接定量静脉压曲线评估胎儿心脏功能。

IURG胎儿静脉多普勒的异常改变往往早于心分娩力描记图及临床生物物理学评估指征的变化,因此静脉血流频谱是目前最为准确和无创评估胎盘功能的影像学手段,在此类胎儿的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

4.3 胎儿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心脏MRI技术发展迅速,在成人及儿童的研究显示,能够用于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的结构与功能显示,在心脏功能方面,特别是右室心脏容积、EF,CO等的定量分析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超声技术相比,产前MRI不受母亲肥胖、羊水过多以及孕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由于不需要任何几何假设,因此能够实时准确地定量胎儿心脏容积,特别适合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导致心脏几何形态明显改变的胎儿;另外,在成像质量和心血管结构细微显示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心脏MRI检查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检查时间长,成像和分析均需要较为专业的人员和软件,目前临床应用不多,因此限制了这一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技术的广泛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