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唯一一次皇帝离婚:溥仪与文绣在天津办理离婚手续轰动世界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6 发布于天津

从19岁到26岁,溥仪带着一大家子人在天津生活了七年。这七年他吃喝玩乐声色犬马,时时图谋复辟,日子过得还算比较顺利。但到了最后一年的时候,一次婚变,让溥仪成为八卦媒体的焦点,把他搞得焦头烂额。皇帝离婚,确实是空前绝后的爆炸新闻,溥仪后来说过一段话:“我这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干过两件轰动世界的事:一是给日本人当傀儡,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二是答应淑妃文绣的离婚要求。妃子提出离婚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因为老祖宗没这个规矩,也不容许。可是,我还是答应她了,在她请求离婚的信上签了字。成为中国历史上皇帝离婚第一案。”

(文绣)

溥仪与淑妃文绣为什么离婚?主要原因就是,两人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文绣1922年13岁入宫,到1931年离婚,九年过去了,仍是处女之身,皇上并没有雨露均沾,文绣从未到过恩宠。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有原因的。文绣基本上是丑女。当时溥仪已经退位,仍留在紫禁城,保留皇族待遇。到了大婚的年龄,通过照片选妃,他自己并不想选,就随便拿了一张,钦定。那时候没有美颜相机,但文绣本人确实比照片更寒碜,见面之后,溥仪受得了吗?所以当时溥仪只说了一句话:“下去歇着吧。”

与文绣同时入宫的皇后婉容已经17岁了,不仅相貌出众,清新脱俗,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京城皇族的第一美少女。当时传说婉容长得特别像梅兰芳,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留传下来的照片中看出来。两人一比较,溥仪自然会冷落文绣,这再正常不过了。

(上图:婉容,下图:文绣)

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蒙古族,镶黄旗鄂尔德特氏,乳名大秀,别名蕙心、傅玉芳,生在北京方家胡同。文绣的父亲端恭做过内务府主事,母亲是汉族,姓蒋。父亲早逝,蒋氏带着正室生的大女儿黑大姐和自己生的文绣、文珊两个女儿搬到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一条胡同里。文绣有一个优点——知书达理。她8岁读小学,后来在宫里溥仪给文绣聘请过一位叫凌若雯的英文老师,文绣学习很用心,思想随之开放,把读书当成了乐趣。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郑孝胥劝溥仪借助日本人的势力,文绣知道后力劝溥仪不能听信郑孝胥的鬼话引狼入室,但溥仪怎么会听她的?本来还在犹豫,她这一劝,溥仪反而决定和日本人合作了。文绣声明:不愿做民国国民,想用剪刀自杀,随逊帝殉清,但被宫女太监拦住,她这一闹,搅得溥仪心烦意乱。文绣也得了一个外号:刀妃。

(文绣)

1924年11月29日,溥仪进入北京日本驻华公使馆。1925年2月24日,溥仪一家人迁居天津日租界,住在宫岛街张园,后来又搬迁到宫岛街协昌里静园。在天津,溥仪对文绣的厌恶有增无减,上街时只带婉容,吃饭不和文绣一起吃,逢年过节打赏也没文绣的份儿,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婉容更是没事找事,对文绣百般刁难,非打即骂。甚至连身边的太监、婢女见文绣失宠,也都不给她好脸儿,对她的吩咐置若罔闻。1931年除夕夜,文绣又用剪刀捅自己小腹自杀,被身边太监拦下。溥仪得知后无动于衷,吩咐众人:“她惯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别搭理她!”

在溥仪和婉容身边,文绣觉得自己没法活了。到了夏天,文绣的远房表姐夫毓璋的女儿玉芬来到静园,看到文绣所处境遇,便安慰她说,如为清朝民,即守清朝法,如为民国民,即守民国法。现今已是民国,溥仪不再是皇帝,他也得守法。《中华民国民法》规定“允许自愿离婚”,你跟他离婚!如果他不同意,就请律师控告他虐待妻子!文绣觉得玉芬说得没错,两个人商量了一个计划。

(文绣)

1931年8月25日下午,文绣的妹妹、庆亲王奕劻的孙媳妇文珊来到静园,对溥仪说,自己买了两张戏票,要带姐姐去看戏。溥仪勉强答应,派了汽车,又派太监赵长庆跟她们一起去。文绣乘车离开,让司机把车开到法租界国民饭店,下车后,文绣拿出一封信,要赵长庆现在就回静园,把信交给溥仪。赵长庆无奈,带着信去见溥仪。

文绣在信中写出自己的苦闷:“事帝九年,未蒙一幸,孤衾独抱,悲泪暗流,备受虐待,不堪忍受。今兹要求别居。皇上应于每月定若干日前往一次,实行同居。否则唯有相见于法庭。”溥仪看完信脸色大变,把信撕得粉碎,摔在赵长庆脸上,痛骂赵长庆,让他赶紧找人去国民饭店把文绣抓回来。去的人扑了空,此时文绣与文珊早已离开饭店,躲进英租界一处别墅(一说袁世凯七姨太家中)。玉芬知道溥仪不可能轻易答应离婚,所以早就帮文绣请好了三位律师——张绍曾、张士骏、李洪岳,都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大律师,准备跟溥仪打官司。

(电影《末代皇帝》邬君梅出演文绣)

张绍曾做过天津律师公会会长,直隶蠡县人,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专办财务债务案件,他和北洋政府退居天津的寓公以及天津金融、工商业的巨头们关系都不错,常年担任这些人的法律顾问。张士骏,直隶丰润县人,晚晴清流派名臣张佩纶(张爱玲祖父)的堂侄,毕业于直隶法政专门学校,曾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向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施压,令其释放被关押的马骏、周恩来等进步学生,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后,李家于1937年分家,也是请张士骏做的调解。李洪岳后来也做过天津律师公会会长。三位大律师写好诉状,呈递天津地方法院,控告溥仪虐待文绣,结婚九年未得一幸,要与溥仪离婚,索要个人所用衣物以及赡养费五十万元。

(电影《末代皇帝》邬君梅出演文绣)

找不到文绣,静园里闹翻了天,溥仪焦急万分,但又没什么良策,只得请来遗老郑孝胥和大管家胡嗣瑗面议,最后决定由胡嗣瑗派出两个大律师——林廷琛和林棨,帮皇上打官司。这两位律师比文绣请的那三位名声更大。林棨是福建闽侯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宣统元年任京师大学堂法政科监督,也就是北大法学院“首任院长”,1913年任大理院推事,京师、江苏、湖北等处高等审判厅厅长,编译过《国际公法精义》《宪政论》。林廷琛是清室办事处常务律师,出版过《法院组织法论》等书。

1931年8月26日,溥仪文绣婚变的消息就成了头条新闻,天津《大公报》《益世报》等报刊全都登载了“前清废帝家庭之变”的消息。有文章称:“淑妃文绣不堪皇帝虐待、太监威逼,自杀未遂,设计逃出。聘请律师离婚。这是数千年来皇宫中破天荒的一次妃子革命。”随后,北京、上海等地报纸纷纷转载,举国皆惊。上海的清廷遗老们为了支持小皇帝,在哈同花园集会,推举清末状元刘春霖到天津协助溥仪处理离婚案。北京的遗老们在撷英番菜馆宴请《世界日报》《北平晨报》和《益世报》等报主编,希望他们不要再报道有关溥仪虐待淑妃的消息。

(天津静园)

林廷琛与张绍曾第一次见面,表示皇上与淑妃伉俪情深,绝无虐待之事,不能离婚,望文绣撤诉。张绍曾针锋相对,请林转告溥仪最好答应文绣的请求,否则一定要向法庭提起诉讼。很快,双方律师又进行了第二轮会谈,林廷琛转达溥仪的意见,婚可以离,但因溥仪身份特殊,文绣不能起诉,也不能登报声明,再有,赡养金五十万元太离谱,不能同意。双方依然没能达成协议。

1931年8月28日下午,林廷琛按约定时间去法租界庞纳富律师事务所,与张绍曾和淑妃见面。这是双方第三次谈判。林廷琛想劝说文绣,哪料文绣先发制人,说自己素常受尽虐待,唯有依靠民法改变现状,她又掏出一把当票,边哭边说,皇上不管她,没钱花只好典当衣物维持生活。她提出,溥仪要是不想离婚,就要答应两点条件,一是她要与婉容分居,溥仪每月至少与自己同居两次;二是拨给自己生活费五十万元。

(文绣)

为了面子,溥仪对第一个条件勉强接受,却遭到婉容的强烈反对。至于第二个条件,溥仪只说了两个字:没钱。双方又谈崩了。溥仪找来叔父载涛,派他以族人名义出面调停。文绣毕竟是一名传统女性,受封建王室洗脑,对溥仪仍有很多留恋与惧怕,她对载涛表明态度:“我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鬼,从未想过再嫁人,只是不想再忍受虐待,请求皇上给我那笔钱,让我好好过日子。”载涛也只能转达皇上的意思,以后皇上每年支付文绣生活费六千元,并要求文绣寄居于北京太妃处。文绣如果想住在天津,溥仪会在日租界为她选一个合适的住所。文绣听完这番话,认为自己离婚后和坐牢差不多,断然拒绝。

(文绣)

1931年9月15日,文绣的律师们向天津地方法院提出调解离婚的请求。20日,溥仪在静园接到天津地方法院发来的调解传票,这让溥仪如受奇耻大辱,他找来林廷琛,告诉他:只要不上法庭,一切都好说。10月2日,双方律师终于达成协议,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书》,内容有六条:一、自立约起双方完全脱离关系;二、溥仪付给文绣五万五千元终身生活费;三、允许文绣带走常用衣物和用品;四、文绣返回母家居住永不再嫁;五、双方互不损害名誉;六、文绣撤回要求法院调解的诉讼,今后不得再提出诉讼。

溥仪心想反正我这个皇帝做得够窝囊的,多一个离婚,也没什么大不了,随便吧。他无奈地接受了现实。表面看来,他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离婚后的第二天,他照例召见了郑孝胥、胡嗣瑗、陈宝琛等人,还与侍从在静园的院子里打了两场网球。几天后,《益世报》刊登出溥仪的上谕:“谕淑妃文绣擅离行园,显违祖制,应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宣统二十三年九月十三日。”没办法,民国了,前朝皇帝的上谕,也只能以广告形式刊出。

实际上,离婚案给溥仪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让他颜面扫地,原本他在天津这几年结交了许多上流社会人士,但离婚后,他觉得自己没脸再见他们了,甚至出去吃饭时,溥仪都觉得有人在对他指指点点。他最终听从土肥原贤二的建议,下决心离开天津去了奉天,这场离婚官司,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溥仪与婉容)

溥仪算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后来他任命帮自己打官司的林棨为“满洲国”执政府秘书处秘书官、最高法院院长,林廷琛为帝室会计审查局局长。而张士骏因代理文绣离婚名动一时,溥仪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到天津缉拿、行刺,但都被张士骏躲过。

离婚后,文绣支出一大笔钱付清律师费,又被玉芬骗走了一笔钱,手里所剩无几。她回到北京,深居简出,日子过得很清苦。她做过小学教师、华北日报校对员,后来嫁给了李宗仁的副官刘振东,1953年因突发心肌梗塞于家中去世,终年44岁,安葬在安定门外的公义墓地里。(文:何玉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