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天津街头艺人王文王武师承竟是中国顶尖魔术师“大天一”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6 发布于天津

(老北京天桥)

曲艺、杂技过去俗称为“玩意儿”“耍玩艺”,还有一个名字叫“什样杂耍”。80年代,中国城市的马路边还常能看到“耍玩艺”的民间艺人,那是他们最后的江湖。

王文、王武兄弟是当时天津有名的江湖艺人。那时他俩四十来岁年纪,印象中王文戴黑框眼镜,王武黑瘦精壮,确实给人一文一武的感觉。他们表演吞宝剑、连吞铁球、喷火、手劈砖头、用砖头砸脑袋等绝活,但表演绝活之前要经过漫长的前奏,“圆小粘子”,聚拢人气,主要靠耍嘴皮子。艺人卖艺赚钱吃饭,他们最常用的招数是连吞几枚铁球后,一边俯身弯腰低头流着口水做痛苦状,口中低吼干呕,一边拿着小盆儿找围观众人收钱。有的观众目睹其惨状,不好意思不掏钱;但每到要收钱的时候也有不少观众扭头就走,表演结束后卖艺人免不了对不给钱白看的观众挖苦奚落一番。

(民间艺人表演)

王文、王武都是天津人,王武1943年6月生,学名王学仁,擅长“胆、剑、豆、环”四大绝技;王文1940年生,一生从事戏法绝技研究,奇招叠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师父——民国年间北京天津一带著名戏法大师穆文庆。

穆文庆1879年出生于杂技之乡河北吴桥,少年时全家迁居天津,落脚在北郊(今北辰区)天穆镇。那时日本和西方一些国家的马戏团、魔术团相继来中国演出。包括俄国的伊沙克马戏团、马蒂尼技术团,德国的海京伯马戏团,英国的哈摩斯顿马戏团、瓦纳魔术团,日本的天一、天佐、天胜娘魔术团等。穆文庆看了大量外国杂技团的表演,迷上了杂技戏法,投身宫庭戏法大师张宝清门下。张宝清在宫内担任过掌艺司,是中国本土戏法的传承人。他在天津收了五位徒弟,称“五大文”——罗文涛、穆文庆、刘文治、王文韶、闫文锦。

(电影《魔术大师》演绎北洋魔术师故事)

20世纪初,穆文庆跑遍天津、北京、东三省,还去过朝鲜和日本表演,在日本结识了“松旭斋魔术团”的魔术家“天一师”,跟他切磋学习了不少西洋魔术和东洋魔术。回国后,他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大天一,召集四十多名杂耍艺人,创建了“神州大天一魔术团”,在北京天桥、东安市场,天津南市三不管、奉天小河沿及全国各地演出。后来又去过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温哥华,被美国“万国魔术协会”誉为中国魔术大师,聘为高级顾问。他们去南洋(东南亚)演出,买了一批魔术道具,回到天津后,一亮相便引起轰动。

中国的戏法、西洋的魔术;中国的杂技、西洋的马戏,“神州大天一魔术团”无所不能。其中文戏法如“箱囊换人”“男女换相”“八彩碗变各种小动物”“仙人种豆”“米酒互变”等;武戏法以动静相结合为特色,包括“吞宝剑”“吞铁球”“汽车过身”“双风贯耳”“头碰石头碑”“单掌开石”等,节目异常丰富。

(天津南市三不管)

他们常演的古彩戏法——演员身穿大褂,手持方布,从里面可以变出大瓷瓶、圆盘、海碗、盛有水和鱼的鱼缸、火盆、寿桃、火炉子甚至变出一个小孩。表演古彩戏法要求演员身强力壮,因为上台表演要带上百斤重的物件。

剑丹豆环——吞宝剑、吞铁球、仙人摘豆、九连环,也是穆派戏法中的绝技之一。吞宝剑、吞铁球(也就是所谓的胆)讲究动静结合,存在一定危险性,侯耀文相声里说吞白菜帮子练吞宝剑,其实也不无道理,虽说戏法宝剑的剑身一部分能缩到剑柄里,但怎么也得吞下去。仙人摘豆是演员用三个、五个、七个甚至更多的小球,两个小碗,在地上变来变去,是传统戏法中的手彩。九连环是用铁环打出各种形状,主要是用来拉场子,连打带说,观众就围上来了。

(仙人摘豆表演)

穆派魔术后辈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男的执掌人叫“天一”,女的执掌人叫“天敏”。按照大、小、少、少小排辈。穆派戏法传人中比较杰出的有杨发清、杨晓亭、徐剑秋、吴小天等。

杨晓亭和自己的妻子刘凤莲夫妇在天津组建了“天风魔术团”。杨晓亭11岁时拜穆文庆为师,受过师爷张宝清的真传。他擅长大型古彩戏法,一次可变出二十多件器皿,包括鱼缸、大瓷碗、瓷盘、整套玻璃茶具,每件都盛满清水和活鱼,超乎想像。刘凤莲擅长表演球、牌、巾等小魔术。1950年杨晓亭夫妇被中华杂技团吸收为主演。

(老北京天桥)

虽然“神州大天一魔术团”表演精彩火爆,但也并非一枝独秀。清末到民国,中国魔术分为八大门派,四大堂口,活跃在天津的民间杂技表演团体有几十个之多。有的是传统的明地、撂地,有的进了杂耍园、游乐场。

天津杨柳青镇戏法艺人朱连奎,清同治十三年(1874)在上海黄埔江畔外国轮船上表演。他跟十几名戏法艺人在天津组建“朱连奎戏法班”,到江南几个城市表演,后从上海远渡重洋到美国纽约献艺,以艺名“金林福”表演中国民间戏法和“空杆钓鱼”等节目,他去看了很多美国魔术马戏的演出,到后台与表演者交流,但是因为语言不通,只能看,不能说,也难免遗憾。从美国回来后,“朱连奎戏法班”一直在全国各地漂泊,再也没有回到天津。

1916年,魔术怪才吉天祥联合十几名魔术戏法艺人和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在天津创办了“梨花歌舞魔术团”,专门表演东洋魔术,还创作了许多新奇的魔术节目,这些魔术的特点是怪,所以名字都冠以一个“怪”字。比如“怪兽升牌”“怪球升空”“怪人跳舞”等。这些节目组成一整场,吉天祥把它命名为“怪中世界”。这支魔术团曾经到日本演出,后来回国去了上海,最终落脚在四川省江津市。

(北京天桥)

“天津义侠精武团”由杨宝忠组建,杨幼年在富连城科班学过京戏武丑,他把京戏的武功与“皮条”“杠子”融为一体,赢得了“盖天津”美称。“天津义侠精武团”也到过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演出。抗战爆发后转移到四川,杨宝忠等人和其他民营杂技团体共同成立“重庆杂技艺术团”,杨宝忠任团长。

陈亚南、陈亚华、陈海荪三兄弟是最受天津观众欢迎的魔术师,他们与挚友张学彬发起组成了“亚志魔术团”,把中国传统戏法中的手法技巧与西洋魔术道具结合,创演了“背牌”“升牌”“指甲套”“苗子球”“顶针”“过棍”“砸表”“鸟笼子搬家”等手彩小魔术;以及大型魔术“老兵点将”“水晶箱”“大衣柜”“箱囊换人”。他们把西洋魔术中助演的小丑造型改为淡妆清水脸,主演、助演服装完全相同,两人以轻松幽默的对话配合。他们创演的滑稽魔术“剖活”久演不衰,流传至今。“亚志魔术团”的成员还有“花坛”名家佫树旺、“飞叉”高手屈成章和“花盘”演员孙丽兰,是当年天津各个杂耍园子和游乐场最受欢迎的表演团体。

天津卫当年是跑江湖的大码头,山东马戏艺人杨小辫(杨可元)和侄子杨发奎组建“双盛马戏班”来天津卖艺,后更名为“中华马戏团”,有演职人员五十余人,领班是小诸葛王永庆。该团经常演出高空节目有大杆上的“立绳”“杆顶子”;马术节目“八步赶韂”“脚蹬双鞍”;还有“驯熊”“驯猴”“驯羊”。他们吸收了天津最火爆的杠子名家孔祥瑞、荣景安,中幡武术家孙连贵等人,后来一直扎根天津。(文:何玉新)

(老北京天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