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间“捞月亮”的范雨素

 苦夏2012 2023-03-16 发布于山东
                   记者 李静 李岩松

  第一次“认识”范雨素,是在2017年。她的文章《我是范雨素》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时,她是一位来自湖北襄阳在北京做育儿嫂的农村妇女。
  真正认识范雨素,是2023年乍暖还寒的春天,我们带着她的新书《久别重逢》与她相约北京皮村。
  她说:“你们是我出书以后,第一个来北京采访我的记者。这让我很感动。”
  采访前,采访提纲不知不觉地敲了几千字,总觉得范雨素是本庞大的“书”,担心漏掉什么细节。采访时,我们抛下文本,走进范雨素的生活,真实地感受真正的范雨素。
  我们接她从别墅区下班,换乘公交车回出租屋,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淘书,跟她在皮村看飞机,还在皮村文学小组当了回“同学”。范雨素后来感慨:“咱们现在没有访谈痕迹了,很轻松地在聊天,聊真心话。”
  面对一夜成名,范雨素急流勇退,主动远离热闹与喧嚣。成名后,她辞掉了育儿嫂工作,上午当钟点工,下午当作家。她曾羡慕那些有机会做选择的女性,她也为自己做着选择——一直生活在北京皮村。这里没人认识她,陌生空间让她有了很多自由,就像她说的:“上午是生存,下午是生活。”
  曾经采访过多位热点中的女性,她们都曾被推到大众面前。其中,韩仕梅选择了老家,在农妇、诗人、女儿、妻子、母亲这些身份和标签之间互相斗争,几次挣扎无望,选择接受现实。她被羁绊着,只能在诗里扩张着只属于“韩仕梅”的自由。五十岁自驾出游的苏敏则急切地逃离了生活的网,拥有诗和远方,成为大家探讨的另一种女性的活法。
  在范雨素的身上,看不到“走红”后的膨胀,也没有生活带来的焦躁和戾气,反而看到一种平静的力量。那是一种“沙尘暴”也卷不进的平静。这都是她做出的选择。谈起女儿,范雨素说:“我希望她成为独立的女性就好。”
  未来是否继续住在皮村,是否出版下一本书,范雨素没有计划,一切都平静地发生着。
  范雨素说:“文学是悲剧,是水中月,是镜中花,是张继的夜半钟声,是刘长卿的杳杳钟声,是寺庙里的阵阵木鱼声。”
  这些年,范雨素一直在“捞月亮”。琐碎的体力劳动,生活的不如意,从未消磨掉她读书和写作的热情——那是她世界里的月光。
  久别重逢,范雨素还是六年前的范雨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