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大学距离南京大学,还有多少差距?未来能否赶超?

 云语禅心 2023-03-16 发布于河南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可以看出,南京大学的顶尖a+学科,只有3个,略显不足,与浙大的11个、中科大的7个、复交的5个,还有一大段的距离。

甚至比同城的东南大学还要少两个。

武汉双子星,分别斩获4个,成绩喜人。

第五轮学科评估,放宽了a+名额,从2%,放宽至3%,而且参评学校增多,也就意味着垫底的院校变多了。

因此,南大之前的a级学科,大多晋级到a+,网传此次有12个。

从全国各地的录取分数线来看,南京大学平均高出武汉大学约20-30分。

那么,武汉大学距离南京大学,还有多少差距?

未来有可能反超南大吗?

一种观点认为“

先说结论:武大距离南大还有巨大的差距。对学生的吸引,南大远高于武大。

1. 地域。就算认可武汉和南京两个城市相当(武汉GDP更高,南京人均GDP更高),但是湖北省比江苏省可差远了,中部地区比长三角可差更远了。除非离家近,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去长三角!

2. 学科。双一流学科南大完胜。武大郎说武大和南大差不多主要想说学科评估吧(武书连、校友会排名是按“收费”加权排的,没意义;QS等国际排名虽然稍微合理一些,但也有收费提排名的问题,我们也不提)。

那我们仔细看看学科评估A类(A类认为是优质学科)。注:非优质学科比较没太大的意义。

南大 > 武大的有 13 个:天文、地质、哲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外国语言文、中国史、物理、计算机、环境、工商管理、生态学、电子科学。

武大 > 南大的有 7 个:马克思理论、地球物理、测绘、法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水利。

照样是南大完胜。

作为学生选专业,大多数人无非就两个原则:理想和现实。

现实层面,某个专业以后更赚钱,或者理想层面,喜欢某个基础学科,想做该领域的“大家”。那么,南大的学科优势也更吸引人,理想层面理想主义者想做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可以来南大。

但是,你听说有几个人想成为马克思理论学家?测绘学家?也许有,但极少。“地球物理”和“物理”比哪个吸引学基础学科的人才?“马克思理论”和“哲学”比哪个更吸引基础人才?“测绘”和“地质”比哪个更吸引人才?理想层面,对学生的吸引南大完胜。

现实层面,南大有计算机、工商管理等能赚钱的专业,武大有法学等,就算打平吧。

3. 师资力量。院士数长江杰青优青,顶刊论文数我就不多说了。众所周知,南大完胜。

最后是个人主观观点:

南大的对手主要是复交人大中科大浙大,这些学校都很好,南大录取分数线也不会掉出这个圈子。认真去了解学科优势的话,容易看出来“清北华五人”的叫法是有合理性的,这几个学校有自己的优势学科群。比如南大有文和理两个优势学科群(群为至少3-5个相关学科处于全国最前列,注:工科不了解此文只谈文理)。而中流985只有优势学科,没有“学科群”。

武大的招生就比较尴尬了,比上不足比下也难。华武认为自己很厉害,比北师北航同济等厉害,但尴尬的是地域比不过他们。武大认为自己是顶尖985但基础学科被南大等上一层次的碾压,剩下的优势学科法学还要和211中国政法PK,新闻传播还要和211中国传媒PK,水利也要和211河海大学PK,这些还不一定PK得过这些211。

最后想说:武大是很好的学校,不要过分吹捧,应该认清自己的地位,先在中流985中发展,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学科群,这才是长久发展之计。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对南大来说,第四轮是个低谷。第五轮学科评估,南大很可能向前三轮的成绩回归,笑看武大第五轮能不能再创佳绩。

随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启用,南京大学将再度崛起,二次发育,不但精度高,总量也将快速攀升,补上2000年左右没有合并高校的遗憾!武汉大学已经二次发育,野蛮生长过了,过了最佳追赶期了!

根据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2017年数据公告,在一级学科数量接近复旦交大浙大的情况下,南大理工农医的全时当量科研人员规模只有929人,而交大多达6213人,北大多达4963人,中山多达4639人,复旦多达4294人,清华多达3692人,浙大多达2845人,中科大都有1661人。最近几年中科大归口了中科院数十个研究所之后应该远不止这个规模。

就这个规模,武大实力都比不过南大,拿什么来赶超即将增加1800个编制的南大?!

你们觉得武大距离南大,还有多少差距?

未来有希望赶超南大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