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作家|严超:锄头

 百姓文学社 2023-03-16 发布于云南

锄头是农村农具中最重要的一员。农民的锄头就像战士的枪、医生的手术刀、画家的笔,是战友、是生活的依靠、更是伙伴。陶行知先生还创作了《锄头舞歌》,让晓庄师范生演唱,流行于国内。

锄,是靠铁匠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从一块毛铁成为一把锄,像破英成蝶,化腐朽为神奇。把毛铁放入炉中烧得通红,一只手拿着长铁钳夹出来,稳稳地放在铁砧上,另一只手拿着锤用力地砸下去一声闷响,火花四溅。另一人的锤子紧跟着砸下去,一时间只见锤影飞舞火星乱飞那是力的碰撞,是坚硬与坚硬的较量。一红闪闪的毛铁在铁锤下不断挣扎,嘶喊,哀嚎,呻吟,抽噎,由灼人的火红变成忧郁的铁青,变成条形的模样,然后被丢进满是铁锈的水盆,叹息般地"哧溜"一声,溅起一阵水雾。然后,是再次回炉,再次捶打。如是再三,就有了锄的模样。最后,拿起一把较小的锤,按锄的长宽厚的规格,进行定型,成型的锄呈青灰色。

没有锄把的锄,就像没有牙齿的老虎。只有将锄把套进锄,并用铁卡子和木楔子加固,才能叫做锄头。锄头是铁和木的最佳联姻,孕育了农耕文明。锄头的运用,符合朴素的杠杆原理。人和头始终是一体的,人不离锄,锄不离人,他们互相配合,造就了美好的生活。

锄属于万用农具:挖穴、作垄、耕垦、盖土、除草、碎土、培土等。耕种时节,锄成为了得力助手。只见那手臂高高扬起,锄头也高高的立在空中;锄头落下去,人的身子也随着弯下去,就这样起起落落。锄头深入泥土,这是人向泥土以诚挚的问候,也是谦卑的致意;锄头立在空中,这是人的希望。锄头把成片的、坚硬的泥土,一锄一锄的各个击破。脚步随着锄头向前、向前、再向前;汗珠随着锄头的起落,砸向泥土;汗水裹着尘土从额头流下......。泥土松软了,播下种子、撒下肥料,付出就会有收获。

收获季节,锄头又像个“助产士”。成熟的红薯、土豆等被锄头一点一点的把它们刨出来,变成粮食。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灰的锄变成了银光闪闪的锄;粗狂的大锄变成了小家碧玉的小锄。母亲用过的农具很多,但陪伴她最多的还是锄头。她和锄头无数次行走在自家的田地里,划破土地,成片的土地翻过来覆过去,锄头起起落落,播下种子,收获果实,带给我们无穷的希望和幸福。

       作者简介:

严超,小学教师,近几年先后发表几篇文章,如:《父亲的饺子》、《母亲的读书梦》先后发表在《关爱明天》杂志。

NEW TERM

《百姓文社》《作家文学》《散文杂志社》 纸刊选稿基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