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三国历史学兵法(一)(皇甫嵩败王国)

 天山博格达 2023-03-16 发布于四川

《孙子兵法》原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分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我们应该清楚,兵法要活学活用才能取得成效。兵法中的同一句话,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势不同而灵活运用,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东施效颦而适得其反。本篇先不对原文进行解读,先看看东汉末年的一个真实的战例,最后再结合战例进行解读。


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11月,西凉叛军首领王国带领西凉兵马包围了陈仓,汉灵帝拜皇甫嵩为左将军,都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征讨王国。董卓建议皇甫嵩立即出兵攻打王国,以解陈仓之围。但皇甫嵩认为王国兵锋正盛,不适合直接攻击,而且陈仓虽小,但城防坚固完备,不是王国能轻易攻破的;等到王国久攻不下,兵力疲敝时再进行攻击,定可大获全胜。于是皇甫嵩按兵不动,并不去攻打王国。结果王国攻打了八十多天,也没能攻下陈仓城。

到了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2月,王国因陈仓城久攻不下,兵力疲惫,就解围撤军准备返回西凉。皇甫嵩立即下令追击王国,但董卓以孙子兵法中的“穷寇勿迫”和“归师勿遏”的说法,认为不应该追击。皇甫嵩解释说,前面不攻打王国,是为了避其锐气,而现在追击,却是趁其兵衰,用以逸待劳士气旺盛的军队,去攻打士气低落的疲敝之师,必将大胜。董卓不听,于是皇甫嵩就单独带兵追击,果然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西凉军,斩首一万余级。

我们现在根据交战双方的行为来解读《孙子兵法》:

兵法上说“围师必阙”,是指我们包围了敌人,也一定要留一个缺口给他逃跑,使其失去决死一战的士气,让他看到有机会逃脱被围歼的命运。就等他跑,然后再跟在后面追杀,可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如果把他全部围死,不要跑掉一个,他就视死如归,置之死地而后生,变成一块难啃的骨头,或者你不能围歼地方,即便最后你把他们全部杀光了,恐怕自己兵员损失比他还大。在本战例中,王国就是违背了“围师必阙”这一条,明明陈仓城城防坚固,难以攻克,就应该留一门,让守军存有逃跑的希望,再辅以强化攻城压力,守军就会军心不稳而选择逃跑,这样也不至于围攻八十多天,等兵例疲敝士气低落时再撤退。

兵法上说“归师勿遏”及“穷寇勿迫”,“归师勿遏”是指要退回本国或本土的军队,你不要在正面拦截他,因为他为了回家,会和你拼命。但并没有说你不要在后面追击他,此时敌方只想赶紧逃回家,你在后面追击他,气势上就成了碾压之势,一个无心恋战,一方痛打落水狗,岂有不胜之理?“穷寇勿迫”是指敌方到了绝境,就不要过于逼迫,使其无路可走,被逼得狗急跳墙,与你死战,这与“围师必阙”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兵法上并没有说穷寇莫追,在后面追击和逼迫到对方只有死战一条出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本战例中董卓是没有正确解读“归师勿遏”和“穷寇勿迫”的内涵。


兵法上说“锐卒勿攻”,是指在敌军锐气正盛时,要避其锋芒,待其锐气坠落,疲惫了或懈怠了,士气低迷了再攻击敌军,必会事半功倍。正如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道理,和“锐卒勿攻”呼应的是孙子兵法中的另一条“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本战例中,董卓在王国兵锋正盛时就要去进攻,正是违背了此条,是取败之道。而皇甫嵩先不攻打王国,待王国兵力疲惫,士气低迷时再打,正是深合此道。

在本篇分享的战例中,皇甫嵩用兵深合《孙子兵法》的精髓,而且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计和趁火打劫计,用得浑然天成,酣畅流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