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3年的艺术家张季:首次美术馆个展,带来能量充沛的200张作品

 WQ_AI_LYS_999 2023-03-16 发布于上海
 点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图片

图片

凡是看过艺术家张季作品的人,都会过目不忘:高明度的颜色在画布上自由流动,看似随性的笔触,组合成了隐隐约约的人物、生物和景物。“震撼”、“发怵”、“能量密度很高”,是许多观众看过张季作品后发出的感慨。
张季的个展“火焰”,刚刚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这也是这位93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艺术生涯的第一个机构个展。展览展出了张季在布面绘画上的最新研究,还有200多张日记式的纸本创作,从不同维度,编织出了艺术家近期的创作状态。
展览开幕后,我们与专程来上海布展的艺术家一起,聊了聊他的生活和创作哲学。

图片

图片

艺术家在“张季:火焰”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

艺术家张季极为高挑、削瘦,留着飘逸的胡须。一头垂坠的长发时而随意绑起,时而披肩放下。

采访当天早晨,他迎着斜斜的阳光走来,江风一吹,显得十分“仙风道骨”——直到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蛋黄派,开始径自吃起来,才使人猛然想起,这是一位1993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正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图片

图片

“张季:火焰”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

摄影:shaunley

龙美术馆的展览“火焰”,是张季首次在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展,展出了20余件布面创作,以及100余幅纸上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他近两年的新创作。

题目“火焰”,似乎暗示了观看张季作品的方式。张季解释:“在萨满的占卜中,他们会点燃火焰,然后观察火焰产生的烟雾。火和烟本身是抽象的,但人们在观看时,会在意识中赋予它含义。”

图片

《孪生相仿魍,手卧犬牵妈;
遛走布偶姐,饲骨妃籽溢》
200x20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22

作为年轻艺术家,张季的个人风格极为鲜明,作品中往往充斥着混杂、冲突、跳跃的色彩,艺术家让这些色彩在画布上自由地流动,相互融合,最终产生了一些隐隐约约的形象。

正是这些似乎可以辨认的形象,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无法立即判断,张季的创作究竟应该被归结为抽象还是具象?

图片《火堆:妃籽溢》
80x70cm

布面丙烯油画,2022

实际上,在张季看来,无论是抽象或是具象,都不是他关注的主题。

“其实我不知道具象是什么,抽象是什么。我觉得具象和抽象的区分,不是我在乎的话题,”他补充,“我更感兴趣的是作品的叙事。我希望用作品,创造一种非常特殊的体验,从而把我的叙事通过体验传递给观众。”

图片

“张季:火焰”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

在展览现场,策展人杨鉴将张季的作品用五个房间进行分类,每个房间分别对应了一个主题。

展览的第一个模块“被缠绕的风景”,就是八张饱含能量的大尺幅的绘画创作。它们的画面大多以水平的构图展开,犹如一些变异的风景。

图片

《羽飞远门枝指烟;竿柴脂益妃籽焰》
200x20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22

其中,《羽飞远门枝指烟;竿柴脂益妃籽焰》被放置在第一个展厅的尽头。在鲜艳的黄色背景上,粉色的笔触构成了一个半圆形,犹如一轮落日。

画面中央,一排绿色向上生长,又像是针叶树林。近景中,一些更抽象的线条,纵向贯穿了画面,将聚集在底部的蓝色、白色、棕色引导至画面上缘。

图片

图片

“张季:火焰”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

摄影:shaunley

当被问到这张作品是否在描绘某处现实中的风景时,张季摇头:“其实对我来说,它更像是某个地方。”

他解释,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时候画面上会出现一些物体,它们可能是生物,有时候又更接近一个开阔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这张作品里有一些像树枝一样生长的东西,它变成了一堆生物。但是每个人看到东西真的是不一样的,我经常说别人在我的画中想看到的形象,是他们自己看到的,而不是我塑造的。”

图片

《井水仙盆栽,镜垂掀帘开》
180x150cm 

布面丙烯油画,2022

而穿过“火焰”的第一个展厅,向右转,观众似乎又遇见了一些模糊的形象:

《私蛊醒精;饲骨惺精》像一个巨大的人头,五官被色彩模糊;而《井水仙盆栽,镜垂掀帘开》则像深色的花卉之中,融合生长出了一张人脸——策展人用“跨界的形体”来形容这批作品,捕捉这些被瞬间定格的流动面孔。

图片

《丹:孕吐慧语,仙籽味驾》
140x140cm
布面丙烯油画,2022

图片

“张季:火焰”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

摄影:shaunley

另一侧,在“交染的生长物”展厅中,作品则更接近张季过去的绘画留给观众的印象。这些画面更满,色彩、笔触之间相互挤压、簇拥,争夺着画布上的空间。

图片

《酒坠仙休盘,手指悦生发,
化愿嬉火躯,柴漫脂瘤疤》
布面丙烯油画

220×220cm,2022

细心的观众或许会发现,张季的作品名往往都很长,分为上下句,字数整齐对称,有时甚至会有押韵。

这些短诗一般的题目,记载的是作品创作过程中,笔触、颜料随着时间的发展,给张季留下的记忆和印象。

“我对叙事感兴趣,因此我对文字内容也很感兴趣。在看到画面中内容产生的时候,我会听见一些声音。然后,我用现代人的书写习惯——打字,将这些声音拼出来。我可能会写出二十多个四字短语,然后再找到与画面相对应的文字。对于我来说它们更像是一种歌谣。”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季:火焰”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

摄影:shaunley

进入最后“火焰”展览中最后一个展厅,观众可以看到满屋的纸本绘画创作。在这里,布面作品中的高明度色彩骤然消失,视觉节奏也突然慢了下来,只剩下淡黄色的纸张和蜿蜿蜒蜒的笔触。

这些作品都是张季从去年11月开始集中创作的,一共200多张,有的只是简单的黑白线条勾勒,有的加上了水彩。

不同于前几个展厅中的布面作品,观众几乎不能在这些画面中找到可识别的形象。相反,它们更像是张季随机的涂抹。

图片

张季在餐巾纸上的随手涂鸦‍‍‍‍‍‍‍‍‍‍‍

事实上,纸本创作对于张季而言,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种创作方式。

“我从小学开始就会画这种涂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无意识的绘画。在我语文书边上的空白处,或是书皮后面,全都画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一种习惯。”

图片

绘画对于张季而言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冲动,从小,不需要别人指导,他自然而然就会开始画起来。

“我没有真正学过画画”,他告诉我们,“只上过半个学期的素描班,老师觉得我画得不好,我就不学了,我对那种训练也不感兴趣。”

图片

童年时期的张季‍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张季受到的打击,远比受到的鼓励更多。令张季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

当时,喜爱画画的张季好不容易等到一堂美术课,本以为可以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大展身手,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

课堂上,张季在一张A4纸上,精心画下了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有虾、鱿鱼、珊瑚、水草等等。结果第二天作业发下来,上面却赫然写着B-。

“我发现同学们得的都是A+、A,最差的都是B+。我很不开心,就去问老师我为什么是B-。结果老师说,’你画得太散了’,然后给我看一个A+的试卷——上面画的是一个哆啦A梦。”

图片

一些日常的纸本创作‍‍‍‍‍

尽管张季认为自己在“最引以为豪的、每天在做的事情上, 都不符合别人的预期”,但是他也从未停止过绘画。而且在张季陷入低谷的时候,绘画成为了他自我排解的途径。

高中时期,张季便独自去了美国。他所就读的高中华人很少,对于年少的他来说,适应环境是个不小的挑战。

“当时我的情绪不太好,语言也还没那么好。所以绘画就成为了我一种交流的方式。那个时候我会大量的画,就没事就画。”

图片

为了这次个展,张季还翻到了高中时期的一本素描本。“我看到2012年的8月27日,我画了一棵树,旁边还用很蹩脚的英文写着'第一学期的午餐时间’。”

看到自己的手绘,他才回忆起了高中时期,学校的操场上有棵大树。午餐时间,他会和同学们聚在树下的椅子上吃饭。“现在想想已经十年前了。这些素描就像我的日记。”

图片

张季的工作室一角

张季的家里人并没有从事艺术行业的,因此起初父母也并不支持自己学习绘画。在报考大学时,父亲希望张季能学习设计,可是年轻的他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

“我是一个很轴的人,申请的时候我只选了芝加哥艺术学院,因为那里不用立刻选专业,”张季回忆,“我的父亲其实很有意思,虽然他口头上很反对,但是我觉得他实际上还是支持了我的选择。但这种口头上的反对也很重要,因为只有在这种反对下,我才格外珍惜我自己争取到的这些东西。”

图片

如今回国,父亲也曾来看过张季的展览。看到张季的创作,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我父亲看到我的第一个展览时,就觉得’这也行?’甚至直到现在他还持续这个反应。我觉得也挺好的,说明我的展览一次一次超出了他的认知。”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张季正在导览

下:展览现场

“HBP XXXVII 糖:张季”

2020.8.29-10.8,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作为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张季无疑是幸运的。研究生刚刚毕业,就接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邀约,并一直合作至今。

2020年刚刚回国,张季便在画廊举办了个展“糖”。在这次个展中,张季独特的色彩、流动的痕迹,以及似有若无的“形象”,第一次呈现在国内观众眼前。

糖会带给人们大脑的刺激和兴奋,正如张季的这批绘画,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感知上的刺激,让人忍不住反复观看,像嗜糖症一般“上瘾”。

图片‍‍

图片

“张季:蹈 |Bardo” 展览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2021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而在2021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张季又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展位上,带来了个人展览项目“蹈”。

在展位上,一张6米长、3米宽的布面绘画作品《坛》,气势蓬勃地占据着展位的入口。在这个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画布上,张季几乎没有任何的留白。整张绘画以紫蓝色为主色调,各种线条、斑点,密密麻麻地填满了画布。

更有趣的是,在这批作品中,张季对“对称”这个课题相当感兴趣,许多画面中都出现了对称的处理。因此,离远看,《坛》仿佛是某种昆虫被放在了显微镜下方一般;又像是虫子的某个切面,引得人前后走动、比较,也呼应了这组作品的主题“蹈”。

图片‍‍

《会阴要吐新鲜事,抱酥遛婷腰新鲜。
三合三聚两撒气,便得天空避洞天。》
440×400cm
布面丙烯,2022
展览“诉诸内心的无限”张季作品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图片

“断裂的一代”张季展厅现场

图片来自松美术馆

此外,2022年秋季,张季参展了松美术馆的大型群展“断裂的一代”;同年,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他的作品《浪海花轮盘,择日启航》以接近50万元的高价成交。

然而,对于外界的关注、追捧,张季并不特别在意,甚至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和这个行业离得很远”。对于自己看起来顺风顺水的艺术道路,张季简单只用三个字总结——“运气好”。

他解释:“画廊、机构、策展人,都想使你显得重要。可是我觉得我并不重要,我也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重要的人。我真的只是运气好,不是说我碰到了好的藏家,而是在我恰好我比较需要表达、最自信的时候,都碰到了很好的空间,能让我将创作展示出来。”

图片

张季的创作过程

目前,张季的工作室在北京顺义,在他本科毕业后和朋友一起合开的一家买手店的旁边。当被问到一周会去几次工作室时,张季毫不犹豫地回答:“7天”。

“创作是艺术系统之外的事情”,他这么对我们说。“尤其是在展览开始前的三个月,我几乎没有一天是不画的,每天起来就画,画累了就睡。”

图片

棉线会引导颜料的流动‍‍‍‍‍‍

来自HuiArtChannel

图片

张季捕捉到颜料在画布上流动的瞬间‍‍‍‍‍‍‍‍‍‍

和画面一样,张季的创作方式也是流动的。比如在2021年“蹈”系列中,张季在创作时引入了棉线。

他在创作自述中记载:“我开始用颜料模仿生命的痕迹——用棉绳整齐的铺在画面上,仿佛是一场生命召唤仪式。把颜料整齐的浇在画面上,再冲开来,液体被棉线引流或阻挡;俨然一幅神圣地生物生长场景。”

图片

《私蛊醒精;饲骨惺精》
布面丙烯油画

220×220cm,2022

而到了正在展出的“火焰”系列,张季则说棉线这个工具已经被他暂时“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流淌和覆盖。

创作时,他会让颜料在画布上平淌,然后再立起来,循环往复。最后,在流动的痕迹上,他会用明黄色进行覆盖、填充。

图片

在北京柳絮飞舞的季节,

张季任由柳絮飘在作品上,引导颜料

由于目睹了一张绘画从空白的画布开始,逐渐演变、定格,张季认为自己和每一张画的关系是很“私密”的。

“我对每幅画都有很强的偏见,其中包括每一层背后的被盖掉的东西,或是我在每一个部分画的不同时长。这种偏见在感情上情绪上是很充沛的,我也相信一个情感充沛的作品,在展厅里能够感染观众。”

图片

“张季:火焰”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

或许正如张季自己所说,在长期受到外界的质疑和打击之后,自己磨练了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足够固执,还一直做,像是有某种信仰支持。”

无论外界对他的创作是捧是踩,张季只一心关注“创作”这个行为本身。

他总结:“在真正好的作品之前,你能感觉到他的创作者是活生生的人。我觉得其实什么是重要的?就是生命很重要。你只要活得充沛,投入去做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就足够了。重不重要这种评价,都是等时代去决定的。”

图片

编辑:骆紫妍

责编:邓凯蕾

图片致谢艺术家、龙美术馆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图片

图片
c.cn/mmbiz_jpg/4ukibJAuZnnkQibo5gQNDhs9G2vic7Y9FLVus6RXZEiauX5q2Lok7FrdjkOkqRm5zdTicJjbGC1qA20kjtV4QRibXtNg/0?wx_fmt=jpeg' imgdata='null' data-itemshowtype='0'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1'>图片
c.cn/mmbiz_jpg/4ukibJAuZnnnCKvB7eVNsezjUoY5dhvWsl3kJDS0niaYibJzpA2rKI3aJ51ohyLLGsicI08M0G7QmLneFicg3zkujwg/0?wx_fmt=jpeg' imgdata='null' data-itemshowtype='0'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1'>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