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烂梗,还要毒害孩子多久?

 天下知仓 2023-03-16 发布于重庆

《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5.0%。

今年全国两会上,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多位委员提交了关于青少年网络安全治理方面的提案,针对网络暴力、“网络水军”和网络充值打赏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呼吁全社会一起为“互联网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而最近被人民网批判的网络烂梗,无疑也是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的一种不健康网络文化,应该引起社会关注。

图片

最近人民网评“”是恶俗烂梗冲上热搜,其中指出这些梗不仅烂还散发恶臭气息,还有一些网络表达已经涉嫌侮辱他人了。

其实这个问题存在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随着网络逐渐发达,尤其是短视频平台飞速发展,学生嘴里的“梗”就没断过,如果你不太刷短视频,就经常会被他们莫名其妙的哄笑和时不时说出来的一句梗而弄得一头雾水。

每每听到孩子说这样的“梗”就觉得非常不舒服,但是没搞清楚来源又不知道从何教育、怎么制止。

如果是正常的、无伤大雅的玩笑,同学之间逗个乐没什么不好,但是正如人民网评所说,小孩子现在学到的网络烂梗越来越多。

网络烂梗着实让人担忧,看着孩子一脸轻松甚至非常快乐地说出这些烂梗的时候,老师、家长心理着实不是滋味,这些烂语言在侵蚀孩子的精神世界,传递着不良的价值取向。

如何让孩子摆脱这些烂梗?断了网络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虽说这些梗孩子都是从网络上学来的,但是网络却不是罪魁祸首。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梗何以流传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不管哪个城市、哪所学校的孩子说的都是一样的梗。

细究一下,孩子多数是短视频中看到的,现在的短视频说句“无孔不入”也不算夸大其词,很多社交平台都提供短视频,想不刷到都难。只要一个梗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很多主播就会竞相模仿,流量就像雪球,越滚越大,看到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加强对短视频的监管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这个流量为王的年代,一些主播已经失去了底线,他们不会考虑到推送这种视频会有什么危害,他们只关注有多少人关注自己,自己的视频有多少人观看。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主播可以伪造一些博人眼球的话题,冒着违背公序良俗的风险进行直播的原因。我们不知道短视频背后的制造者是谁,人人为自媒体的年代,我们不能监控到每个人。

但是,我们可以监控视频。短视频平台或者相关部门应该对短视频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让这种传递烂梗的视频得不到流量,以降低其传播速度甚至不能传播。

我们不能认为传播广、快的视频就是好视频,任由其发展,视频好坏的评定也不能交给涉世未深的学生。

利益是所有平台要考虑的事情,但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能只考虑利益,每个人对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的成长都应该负起一份责任,不能做“烂梗”视频的推手。当我们看着孩子一脸天真地说出那些恶言臭语时,是该反省反省,成年人怎么把社会环境搞得乌烟瘴气,我们就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吗?

其次,家长也要对孩子负责。很多家长在家就是捧着手机刷短视频,一刷就好几个小时,时不时哈哈大笑,你让孩子怎么不动心?有些孩子自己在家或者爷爷奶奶带,他们有自己的手机或者看爷爷奶奶的手机,无人监管。

沉迷于短视频的孩子不在少数,一个未成年人,难道父母奢望他自己学会甄别好坏吗?难道忍心放任他在这个还没有完善的平台上横冲直撞吗?难道就为了图清净让孩子深陷在这样的视频中不可自拔吗?如果说短视频是我们这个时代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家长完全可以引导孩子看怎么样的视频,不看怎么样的视频。

我们反对的从来不是网络,而是网络上的“糟粕”。而“糟粕”在任何年代都有,父母是孩子的监管人,理应尽可能得带孩子远离或者学会甄别,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爱好和兴趣,多陪陪孩子,让孩子的生活不无聊,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规避掉这些有害的东西。

同样的,学校老师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并且孩子更信服老师的教育,老师也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状况,如果同学之间以玩烂梗为乐,老师也应该用多种方式加强教育。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些烂梗已经不是孩子间开开玩笑的事了,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一定会受到伤害。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风清气朗的成长环境,刻不容缓!

来源 |  王崧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