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茯苓_去水類方

 bluelular 2023-03-16 发布于湖北

茯苓甘草湯。 茯苓二兩。 桂枝二兩。 生薑三兩。 甘草一兩。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為則按。當有沖逆嘔吐證。

茯苓杏仁甘草湯。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茯苓戎鹽湯。 茯苓半斤。 術二兩。 戎鹽彈丸大一枚。

上三味。先將茯苓朮。煎成。入鹽。再煎。分溫三服。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並主之。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證。又按。此方煎法不審。依他例。當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內戎鹽。一二沸。分溫三服。

葵子茯苓散。 葵子一斤。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證。又按。葵子一斤。本草綱目作三兩。今從之。

苓薑朮甘湯。 甘草、術各二兩。 乾薑、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腰中即溫。)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證。

苓桂朮甘湯。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術二兩。 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苓桂甘棗湯。 茯苓半斤。 甘草三兩。 大棗十五枚。 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

為則按。當有腹拘急證。

苓桂五味甘草湯。 茯苓四兩。 桂枝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苓桂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苓甘五味姜辛湯。 茯苓四兩。 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

苓甘姜味辛夏湯。 茯苓四兩。 甘草、細辛、乾薑各二兩。 五味、半夏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苓甘姜味辛夏仁湯。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乾薑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因麻黃髮其陽故也。)

苓甘姜味辛夏仁黃湯。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乾薑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黃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為則按。以上五方。當有驚悸肉瞤筋惕等證。

茯苓澤瀉湯。 茯苓半升。 澤瀉四兩。 甘草二兩。 桂枝二兩。 術三兩。 生薑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內澤瀉。再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日三服。(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證。

澤瀉湯。 澤瀉五兩。 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

五苓散。 豬苓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半。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 術十八銖。

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不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

茵陳五苓散。 茵陳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

(黃疸)病。

為則按。當有小便不利或渴證。

豬苓湯。 豬苓、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為則按。當有便膿血證。

豬苓散。 豬苓、茯苓、術各等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

牡蠣澤瀉散。 牡蠣、澤瀉、栝蔞根、蜀漆、葶藶、商陸根、海藻、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日三服。

(大病差後。)從腰已下有水氣者。

為則按。當有胸腹有動或渴證。

八味丸。 乾地黃八兩。 山茱萸、薯蕷各四兩。 澤瀉三兩。 茯苓三兩。 牡丹皮三兩。 桂枝、附子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腳氣)上入。小腹不仁。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 (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

為則按。外臺秘要作桂枝二兩附子二兩。今從之。

栝蔞瞿麥丸。 栝蔞根二兩。 茯苓、薯蕷各三兩。 附子一枚。 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

為則按。當有心下悸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