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

 与春天同行 2023-03-16 发布于青海

提到中国古典园林,可能大家普遍能想到的就是现在保存较完整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江南的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文章图片1

还有一类就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这两者之间的无论是体积还是布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意境的营造上和造园手法上都有一个相同的追求准则——自然。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意境”都是它们共同追求的核心,但是毕竟“意境”是虚化的概念,是游览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来的。

甚至说只能在东方美学中寻找到,是造园者根据园林的特点营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但是无论是皇家还是私家园林,我们都可以在其中窥见自然之境界,我们能看到造园者以自然为师,用巧妙的设计手法来创造一个小型的自然之所,置身其中,就会有无限的意境。

文章图片2

中国人对于意境的追求无疑是极致,或者可以说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意境的追求上如此执着和痴迷呢?这一切当然有迹可循。

说到古人对意境的追求,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是一种“感性”的态度。和同时期的西方园林有着截然相反的追求法则,欧洲园林追求理性、和谐,是一种一丝不苟的理性姿态。

这种东西方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追本溯源,都是因为东方和西方的美学观念不同。

中国的美学理论起源于老庄,老庄的美学核心思想就是崇尚自然, 追求的是自然而然的生存法则,推崇“无为”的理想境界。

而西方美学的起源则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追求的是严谨和理性。

文章图片3

尤其是美学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自己就曾说过:“美要依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庄园或者标志性的建筑群中就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以回归到中国的古典园林上,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古人为什么乐于要追求意境,这都是受了中国传统的美学价值观(老庄的美学理念)的影响,追求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为了呈现自然的意境,在造园手法上皆有规可循,只要在听、视、味、触几个方面做到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就能很好地呈现出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古典园林最重要的一些构成要素其符号内涵和现实的运用。

文章图片4

主要构成要素:山、水

山水文化是东方文明跳不开的文化符号,山水文化在东方历史的发展中已经抽象出了一种文化象征。

山水文化的影响包含了音乐、绘画、诗歌、文学、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魏晋时期,山水崇拜达到顶峰。

先说山文化,古代人对山文化就有一种宗教性质的敬畏和崇拜,上至帝王的登山封禅,下有平民的登山祭祀,还有文人墨客的山居文化。山在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崇高的、神圣的。

文章图片5

因为山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世人崇拜,所以山在古典园林中的广泛运用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古典林中的山更多是以假山的形象出现。

山以外,水也是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一切都和中国古代水文化的重要地位息息相关。

中国古代曾有水为万物的本源的观点,水被看作是生命的源泉,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还影响了华夏文明的产生,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形成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水文化。

如老子对水的高度抽象概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观点,也为后人对水的崇拜和思考高于其他自然现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章图片6

另外水也被儒家视为也是修身养性之道,水兼具柔韧和适应双重属性,是不可或缺的修身养性之因素。

这些也决定了水会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居所的中追求自然的重要元素之一,当然水在古典园林中不仅有象征意义,还有实质性的作用。

水可以作为串联景点的路标,也可以作为调味料用来点缀园林,还可以利用水的平面镜反射原理,在视觉上增加视野范围。

总之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宗教信仰上,山水文化都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文章图片7

有山有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一动一静,这是古代文人崇尚的最佳的审美境界,山与水的结合也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文学提供生机和活力,有山必有水,也成了国人造景或者取景的标准之一。

园林的色彩的营造

园林的色彩和整体布局风格受园林的主人和地理位置影响,如北方的皇家园林,在色彩搭配上讲究的是皇家的威严,金碧辉煌必然是其主旋律,其色彩基本都是皇家的主色调黄色、红色和金色。

南方的私家园林更多的是以朴素淡雅为主,园林多是清新自然雅致的风格,所以色彩上就不会选用很亮眼的颜色,多以白、灰为主色调。

文章图片8

当然,以上说的这些颜色,多是加以点缀的颜色,园林的主色调肯定也是要遵循贴合自然的原则,以自然色为主色调,如大面积的绿色作为园林的主色调,其他的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的花朵用来做点缀色。

如果仅仅是大面积的绿色,园林环境总是会稍显单调,色彩的搭配不仅能增加园林的活力,还能给人一种天然和谐的美感。

当然,在色彩的搭配上,不仅有点缀色还有调和色,这些深浅不一的色彩搭配,让园林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色彩层次的变化,为园林平添了一番意境和情调。

园林的命名:匾额、诗文等

匾额则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是悬挂于门屏上用作装饰和概括之用。

文章图片9

因为匾额是题字一般都是根据园林的特点或者园林主人的喜好来从古往今来的佳句中提炼出来,这些文字则是点亮整个园林的点睛之笔,是打开园林意境的钥匙。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主人的身份、文学素养、人生际遇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命名大都有规律可循,采用言简意赅的匾额,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情。

如历史上知名的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山水园林——拙政园,则是在官场失意的王献臣还乡之后参与所建所题,拙政二字也体现了他当时想要解甲归田的心境。

古典园林的命名中,讲究的是用简短的文字充分表达园林主人想要传递给游园者的心境和园林意境。

但是能将自然之景和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还是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所以很多园林的命名都是邀请一些大文豪来题名。

园林建筑的特点

园林的建筑在设计上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建筑的体量和地方宏伟的建筑不同,要求是宁小勿大,要山水为主,建筑为辅。

园林的建筑不光要满足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整体要与环境相结合,注重艺术性的体现,也就是观赏性高于实用性。

亭是古典园林最普遍的一种建筑形式,体型小巧,形式多样,用来点缀园林的风景再适合不过了。“亭”字引申的艺术内涵也是非常的丰富,游人身处其中会有更多的遐想空间。

文章图片11

在园林中除了亭这种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以外,还有一种最具美感的建筑形式——廊。

长廊可以连接建筑物分隔空间,还能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游览线,很多廊的周围布满花草和蔓藤,置身其中仿佛误入仙境,好像一走进去,就有种超羽化而登仙之感。

这两种形式不仅在古典园林中常见,即使是现代的公园,如果在里面建造一些亭、廊,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悠闲的老年人在此处或吟或唱,也是别有一分滋味。

所以足见亭、廊这些符号的内涵之深远,都种在国人的心中,只要立在那,就别有一番意境。

文章图片12

在古典园林之中再搭配其他的造景,整体的意境之感油然而生,也怪不得很多文人墨客在归隐之后喜欢为自己造一座古典的园林,在此逍遥地过完余生。

我们从山水、色彩、匾文、建筑这些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进行了初探,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

在这唯美的高墙深院之中,刻意营造的园林氛围和意境让游园者在感官和感受上达到无限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只是窥探到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探究。

文章图片13

尤其是在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更需要借鉴到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到现代居民群或者公园里,让城市人在繁重的工作之外偶尔有一处闲暇之所得以诗意地栖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