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烛影深||婚宴席

 西宁的表情 2023-03-17 发布于青海
婚宴席
Table qing in Xining
文|烛影深(青海)
在冰雪还未融化的初春,大地一片干枯,树木枯枝蔓叶,枯黄干涸,犄角旮旯里残存着洁白的雪迹,似乎给枯枝树木的根部盖上了一床洁白的棉被。阳光金灿灿的挥洒着它的光芒,给大地一丝温暖,眼前的风景,大概已经属于春天的大地一眼望去还是冬的风景。


我坐在长途汽车的座椅上,思想在视外的原野上弛聘时,车已经到站了,我茫然不知车如何跑的这么快,踏入另一片土地,我的心情是那么的安稳,内心是温暖,那创新的大楼,加宽的油路,人行道上的绿化,虽然变化很大,但这条路的基础貌样在我心中根深蒂固。

站在湟水河桥上,那内心激动的暖流从心底像潮水般一拥而出,如此深刻的感情和心灵的激动让那份安宁眷恋的心声无法用语言描述。而湟水河的石桥边立的建设碑牌上记录着桥梁修葺的年限。眼前的湟水河特别宽敞,特别坚固,而河底的河床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头沙裸露在河床底部,河因为桥下有世代流淌的河水而建。
而如今,湟水桥下的水干涸了,只看到石头间的积雪和陆续的冰,向前走,原来河水全放入了深沟中用来发电,不远处有一座大型发电站,用河床里的水发电造福了人类,不让资源浪费的可利用性价值在人们的超能技术下展现的精致而深刻。

河床堤岸边的田地里枯干老黄的芦苇荡高低层次不一,一些乔灌木在沙地上矗立,这片土地酝酿着我的童年情,那深深的眷恋之情在心底激荡。


湟水河——我魂牵梦萦的母亲河,哦!我的故乡!我又一次踏上了你的沃土,无以言表的感情在记忆的阀门中开泄后一拥而出,养育我们成长的红土地,饱受着一代代人的创新与建设,但它原貌的根基在我内心无法忘怀。湟水河桥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那背着书包在路上桥上行走的青涩年少时期难以忘情的背影。

哦!红土地湟水河,你是我日思夜想梦寐以求魂牵梦萦的母亲河。无数个夜里,我在梦中呼唤着您的名字,在梦中与你握手和谈论着这片沃土的博大宽厚,您养育了这里成长的一代代炎黄儿女,用您的乳汁抚养这片红土地上的人们,这种深厚的感情这一生都无以忘怀,却随时间的推移感情越来越深厚,也许这一生我都无法释怀对你的深厚的情感依托。


走在宽阔的马路上,路边的四合院依旧炊烟袅袅,只是由原来的平房建起了四合院二层楼,这里的人们从贫穷到富裕,家家奔上了小康水平,家家有了私家车,只是这片红土地上建起了很多工厂,是百家企业家投资的重大项目。
来到故乡,情牵挚友。至于最至亲的家人,送上忠心的问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为直系亲属,送上厚重的礼物,送上忠心的祝福,希望她们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当我踏着清晨的第一道晨夕到家后,车辆停满了靠在路边,一户一户搭建的院舍,门口摆放着桌子,一些中年男人站在门口,农家人出嫁姑娘,对乡俗特别重视,听说那一些人是专迎女方舅舅的,舅舅进门前先要敬酒,这是礼节。庄园们纷纷提着礼品包来祝福贺喜,一群中年女士悠扬地边说边笑进入了家门,恭喜恭喜,说着将手中提的酒和礼品递过去,从衣兜里掏出几张钞票。


请的东道主专坐在沙发上登记来客的搭礼记录。五百、六百、三百、四百,登录完坐在客厅沙发上厨房里的大嫂、大婶在忙碌,小伙子跑堂端着木质方正水曲柳盘子,把满满的滚烫的四碗熬饭送到客人面前,熬饭一般是席桌上的一种汤饭,是西北人婚宴上最常见的待客食物。熬饭中一般有羊肉、粉条、蒜苗,配上蒜、葱、辣椒、姜等调料,倒入水熬制成的美食,尤其寒冷的天气,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熬饭,身上立马热火起来了。

大婶、大嫂、大叔围坐在一桌。边吃边聊天,桌上端着一大碟子花卷,柔软爽口,与香喷喷的熬饭一起吃,更能吃饱。吃完另一桌又上来了,吃完的人只好在屋中或院子里来回转着,让新来的人坐在沙发上,小伙子又将几碗熬饭端上来,就这样一批又一批七八个人吃了腾地方。新来的人吃了站在外边又聊天,等舅舅、舅母、侄女、侄儿吃了熬饭,大家各自开车去酒店吃席,宴席定在祥云酒店,离家开车十分钟,有专车接送客人到酒店的司机。

到了酒店,五六桌人席位上已经坐满了人,有几个桌上男人一起坐,一般便于聊天喝酒,女人坐一桌也便于聊天。吃席的有十二桌人,人多,老人、大人、小孩。茶、干果、包子、宴席桌上肉菜,烤、炖、煮、汤应有尽有。吃的差不多了一些桌上放音乐,开始尽兴,划拳、喝酒,气氛热闹起来,女人们也开始热闹起来,喝了几盅上头了,秧歌、民歌唱起,十几人纷纷上台欢歌起舞,歌声悠扬,气氛活跃。胖的、瘦的、高的、矮的跳起来都是那么的美丽,有几位男士,激动的也跳上舞台,十几人在舞台上围起来欢乐的跳着舞,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服务员衣着庄重,站在窗边观望正在热闹中的客人。

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姑娘出嫁,给娘家人涨脸了,尤其考了大学,嫁了个条件相当好的公务员,是庄子里的人家人人羡慕着的事情。对于农家人家中供养出一个大学生真的很不容易,她的父母起早贪黑,每天忙碌奔波在挣钱谋生的工作中,这一天也是他们得到回报的一天,风风光光将考了公务员的女儿又嫁到了一个知识份子的家庭,喜上加喜,人人脸上透露着红晕。


散了宴席,一些庄园们回家了,另一些男士还没尽兴,正兴致勃勃的要拉开喝酒的战场,可人已经纷纷离去,只好收场。

出嫁姑娘,熬饭是招待客人的饭食,厨师是必然忙碌的,还有送亲的人熬夜,凌晨家里灯全亮了起来,两枝红烛燃起,等待凌晨三点半娶亲的人将车停在门口,小巷路口,红灯亮起,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声音,一会儿有人敲门,门内的男人在喊:“干嘛的?走错门了吧!是不是要饭的呀?钥匙拿进来。”接着门外从门缝中塞进一个红包,大家一起抢,抢了的打开一看,是一张五元钱,大约三个红包后,门就被打开了,一起进来的四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高、低、胖、矮各不同,他们上了楼,打开包,桌上摆了十二个油包子,一起放在喜字上面。

农家人讲究风俗习惯,讲究还挺多的,其实男方是城市家庭的知识份子,可他们也讲究风俗习惯,而且比农村还讲究的多。大姨离婚,按乡俗应该女方的姑姑开包袱,可是男方家在城市的中心,家里有一位宝,他的奶奶,年龄已经九十岁了,而且还说算卦特别灵,她们要求女方开包袱不让属牛的开包袱,让属龙的开包袱,原因可能是那大姨姑离婚人,会沾上惠气,原本出嫁化妆师来家化妆,可以去新娘房间去看的,可是偏不让大姨姑进屋。

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封建礼教吃人的真实现状,这种乡俗可是封建礼教留下来的习俗,把一个人阻止在正常人的生活中,实则嫌弃这种惠气粘染在身。这是对大姨姑的不公平,也是让她自尊受损,挖起它心中的伤疤,重新让她痛苦难受。离婚很正常,但在这样的喜事上,也被排斥,斥责,处处禁止,处处提防,也许大姨也在这次喜宴中受到了排挤与贬损,不知道她心里是咱想的,但凡能明白的一定能看出她脸上的酸涩与难过。

一次结婚婚姻让人明白,女人出嫁的重要性。

男方娶亲人到女方家已经是凌晨三点半了,婚车在门口停了好几辆,几个身穿西服的戴眼镜的男士进入,女方家准备了丰富的宴餐,供请男方人家一起多吃一点儿,听说男方老奶奶看时间说早晨六点必须准时把新娘娶进家门,时间紧迫,于是他们吃了两口,新娘是市里的中学老师,自己创新了一项新郎入门后的游戏,新郎跪在新娘的床前一项一项把内容念来,仔细是结婚后钱全上交,饭全由他做,卫生他打扫,有了宝宝两人一起带。新娘的屋中不是谁都能进的,是有避相的,有几个属相的人是不能见,只能躲在屋中,大姨姑就是一个,他们总让大姨姑不要出现,化妆师化妆时就不让进新娘屋,直到新娘被娶出家门,听到新娘出家门时是四人抬着出去的,因女方家二楼楼梯太高,抱不下去,新娘被吓坏了。娶时将一大把筷子扔在路上,这是乡俗。

新娘的父亲自从昨天心里都不快乐,他哎声叹气的说:“哎,我养了二十六年的丫头就这样成了别人家的人了,心里挺难过的。”新娘知道父亲的心情不好,她心里自也有一些心事。

新娘娶走后,早晨九点多,接亲戚的车就来了,吃男方家席的人们都在等着上了车,车上人很多,老人、小孩、男人、女人。车到了酒店,结果是大型的豪华高贵的酒店,这种酒店算市里最豪华的,新郎家条件好,只有一个儿子,娘家人坐在酒席上,感觉有些寒酸,这么豪华的酒店,只有锦衣玉着的人来坐着,可是新娘子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婚姻也就成了,这是多么顺利的事情呢?人人都在羡慕,人人都在夸耀,家里出了这么个高材生,命运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轰轰烈烈的酒宴,彩台,新娘牵着新郎的手,走入了殿堂,当愿意嫁给他时,新娘很高兴的说:“愿意。”当问新郎愿意娶她吗?新郎说:“愿意。”两人双目对视,互相投去柔和的目光。酒席吃的很尽兴,新郎家的人都是知识份子的家庭,共有三十桌人,人多互相观望着。

参加婚宴席是最快乐的,接亲奶奶坐在身边,时常说着一些乡俗,乡俗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可是听着乡俗,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挺有趣的。一场婚宴席就这样精彩而浓烈的举行着,平生第一次见识了装修如此豪华的酒店,如大上海的大型公馆,公寓,心里如此激动,快乐。

文:烛影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