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这是一篇来自网络上时间不详、作者不详的读后感,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处世哲学”开篇,既一语道破了人性的复杂,也将书中人物各自的精彩铺陈开来。
《青瓷》读后感
来自匿名网络用户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处世哲学。每个人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也许我是那种比较爱总结的人吧。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电视上天天播那个《射雕英雄传》,小时候有电视的人家不是很多。一放电视,村子里的人都会聚集在某些人家里看。有老的,有少的,也有幼的。有男的,也有女的,各色人等,都看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每天赶场的那种快乐,我想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至今回忆起来肯定还是鲜活如眼前一样吧。年少的我,穷人孩子早当家,虽说赶场的人中很少有我,但常常从那热闹场合经过的我,就曾经悟出一句当时让我哥震惊的话:“有的人看到的是武侠剧,有的人看到的爱情剧,有的人看到的轻喜剧,还有的人是闹剧。”生活就是这么活色生香,只是当局者迷,并不清楚而已。相信现在有人看到我的这句话,同样会惊讶莫名吧!
正如《青瓷》的感情层面,很多人读到的是外遇经典,张仲平游刃有余的游走在各色女子之中,对老婆,对情人,对性伙伴都能那么准确的定位,都能那么精准的把握他们的关系。而我却读的是主人翁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和向往。作者用插科打诨的方式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掩埋其中。如果掩卷深思,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正如作者在后记中记录,故事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虽我没有看电视版的《青瓷》,虽我没有百度谁到底是作者心中的男女主角,但我相信作者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就是仲平和曾真,绝不是仲平书中一心维护的那个家庭的女主人,唐雯。
虽说书中仲平为了维护家的稳定,曾经那么深深的伤害过曾真,虽说故事中的仲平一次次情不由己的做出抉择来维护那个家的稳定,虽说故事中的仲平一次又一次的不停的赞美唐雯,却很少有语言来赞美曾真(仅是对其对爱情的态度的一种揭示),但我依然深知,仲平心中的重心绝对是曾真。不管是因为曾真曾经是他初恋的影子,还是因为其他。但我想应该是世间的人对爱情的一种极度渴望和人的虚荣心的一种极度满足吧(虚荣心的满足作者在文中也有表述)。
对曾真刻画最多的都是她对爱情的一种姿态,炙热,鲜明,强烈,情不由己,还有那种小女子的娇怯和任性,当然也有知识女性的聪慧和狡黠,生动而又鲜活的一个小女子,完全满足了男人对自己的极度推崇和虚荣心的极端满足吧。
读第一遍《青瓷》的时候,觉得《秘色》和《窑变》(青瓷的重写本)比《青瓷》好,因为故事情节感觉更故事性一些,而且感觉感情好像更强烈一些,更情不由己一些。但仔细想来,我还是觉得《青瓷》比《秘色和窑变》更精彩,精彩的是作者心思的把握更显真实。第一,是因为青瓷更多有自传性,充分传神的表达出了作者对爱情的一种态度,而《秘色和窑变》看上去非常的情不由己,但仔细揣摩一下,你会发现里面的情节很多有加上作者的理性思考吧。所以不再能生动的将作者对感情的态度表现出来。第二、官商勾结更显真实,青瓷中的是和执行局局长,而窑变中写的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总颜若水。而且健哥将鱼桶中捉鱼的比喻运用的更传神,更出彩。第三、故事的节奏性更好,青瓷中有一种顺其自然的酣畅,而《窑变》中有一种翻然醒悟的挣扎,而这显然在一个人没有遇到大是大非前是不可能有那种觉悟和醒悟的,足见其虚伪。
点击图片可购买
△ 浮石亲笔签名版《秘色》《窑变》
注:“新青瓷之《秘色》《窑变》是由《青瓷》电视剧剧本改篇的小说,人物关系与故事架构较原著有较大不同。”
第四、仲平和曾真的关系,虽然《窑变》入戏感觉更具有艺术性,但《青瓷》的结尾更耐人寻味,更令人深思,更符合人性的自私和贪婪,更符合曾真这个纯美人物的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裂和痴情。第五、人物设计的完整性更好,我不喜欢将徐艺设计成唐雯的侄子这个角色,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败笔,有点恩将仇报的人性的扭曲。
第六、对江小路故事的设计,我也觉得青瓷好。也许《窑变》中是为了更深一步来宣扬仲平这个人物角色和其光辉的形象吧。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没有找到爱情之前的仲平就是在温柔乡里缅怀过去,报复青春啊。如果不是一个流连在温柔乡的仲平,又怎么会那么轻易的将一个小他近二十来岁的青春美少女收入怀中呢?也许他成功光辉的辐射,也许他为人处世的圆滑和世故,也许他举手投足中有一种成熟男人的魅力,也许他言谈举止的幽默和风趣,也许他应对事务的巧妙和敏捷。
但我认为这些都不足以能让仲平能抱得美人加才女归。我觉得正是因为他流连在温柔乡的老辣和对爱情的一种向往,以前对失去的人的一种极度渴望的心态,才真正将美女加才女的曾真收入怀中。第七、《青瓷》中通过周文王对《周易》的贡献,不是也比喻作者自己对《青瓷》的悟道吗?周文王因为深陷囹囵,而写出伟大巨著《周易》,浮石因为深陷囹囵而写出惊世小说《青瓷》,异曲同工之妙。第八、还有《窑变》中对夏雨这个角色的描写和《青瓷》中的描写有天渊之别,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描写已经对《青瓷》中“恐惧”和“贪婪”的中心思想的一种走位。青瓷更符合“恐惧”和“贪婪”的人性弱点吧。也更显得真实和生动吧。
△ 浮石亲笔签名版《青瓷》
我不知道作者生活中是否真的有曾真这样一个角色,感觉真的很完美,具有男人对女人的一种完美的想象吧。从这个名字的设计来看,感觉是作者生活中真实遇到的人物。特别是《窑变》和《秘色》中对青瓷的古代理解,那一段话看完后我突然有一种极端仰视这个小女子的心态。但我不知道作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还是其他,将一个这么又有思考又有性格的名记设计成年龄才二十四五岁。我很难相信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女子对生活,对历史有那么精准的把握。当然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后,28岁的明矾能将明朝的历史活生生的铺展在我们面前,也许是有吧。也让我觉得人真的应该通古博今,只有通古博今的人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才更令人刮目相看。我想如果仲平生活中真的有曾真这一女子,作者就如大家眼里的陈晓旭,故事不仅演活了,而且还延续到生活中,此生如此,那堪遗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从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正是因为大家的人生观不同,世界观各异,才会生出那么多的故事,生活才会变得那么精彩,世界才会那么斑斓。
《青瓷》另一个我自认为最大的好处不是官商勾结,我欣赏他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仲平处理事务的娴熟以及对人性的把握吧。仲平游刃有余的处理一切事务,既巧妙又足见其心思的细腻。一个男人的心思如此细腻,做出来的事情自然会让大家的心理得到一种理性的洗礼和熏陶吧。特别是他去到古玩市场购买青瓷的那一段,写得步步惊心,荡气回肠,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窑变里将这一段安排在颜若水身上,当时我看了后又翻回去复看一次,感觉写得不仅精彩,更是传神,将一个人物内心的细腻和处理事务的巧妙刻画的栩栩如生,看完后当有过目不忘之效果,感觉真好。还有仲平每做一件事情后对事情的回味和理性思考,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特别是那些在刀尖上跳舞的人们,一不小心,就坠入万丈深渊而万劫不复。
也许作者是哲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吧。整篇书中很多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认识和方向的把握都写得很精彩。特别是那段“贪婪”和“恐惧”的论述,写得真是够味。将我们国家那些贪官的心态和现状毫无保留的无情的揭露出来。因为恐惧而不断的渴望占有,因为过度的占有而又更加恐惧。生活在贪婪和恐惧中交错前行,得到的却是和自己人生态度的背道而驰。也许吧,相信很多人的理想和初衷和生活中的操作完全不一样,可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很多时候,人都是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更不能完全把握自己。自己做出的事情自己都找不到标准和理由,自己做过的事情有时候自己都不相信吧。正如《蜗居》中的宋思明,一步步走下去,和自己最初的设想完全背道而驰吧。真正的感情是不能受理智控制的。理智控制得了的充其量只能是喜欢。
看了好大几本书,很奇怪作者为何喜欢将故事主人翁的人生设计永远逃不脱初恋的印记。《青瓷》/《蜗居》/《甄嬛传》/《情深深雨蒙蒙》都是这样的,自己一生的美好和向往都是和初恋之间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交集。而且最奇怪的是,这几本书中所设计的人物都是男性,都是男性不能遗忘自己初恋的美好,而将自己的余生都来满足初恋的那份温馨和甜蜜。从前说“男人希望做女人的第一个男人,女人希望做男人的最后一个女人。”“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女人是上半身思考的动物'。但是这几本书的作者有情痴大师“琼瑶”,有年轻玉女掌门人“潋滟紫”,有师奶级别的“六六”,也有哲学系的男才子“浮石”。他们所传承的思想居然都是将初恋无限延伸和展现。这又说明了什么呢?真的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难道以前那些社会言论都有不足之处吗?
浮石
2006年因出版长篇小说《青瓷》一举成名。该小说先后被改编成广播剧、话剧、电视剧。其后出版的《红袖》《皂香》《秘色》《窑变》等长篇小说及杂文集《中国式关系》等畅销书,每部作品均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浮石以画写心、绘画追哲学、文学与美学三位一体。其右手画画,左手写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具个性与辨识度。被媒体誉为继齐白石、黄永玉之后湖湘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来自: 新华书店好书榜 > 《典藏丛书》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如何应对小人,圣人教你三招
一招是远离——你无力改变一个人的贪婪,但你可以远离这个贪婪的人,这就是老庄的出世哲学——道家以朴治欲。二招是教化——明知无力改变人性的贪婪,却仍然要以仁、义、礼去教化对方,这就是孔孟的入...
浮石:《青瓷》中王志文、张国立的表演满分!
浮石:《青瓷》中王志文、张国立的表演满分!2006年1月,小说《青瓷》出版发行时,胡刚第一次使用了 “浮石” 的笔名,并对“浮石”赋予...
忘恩负义的人,往往有3种明显的特征,遇到了请一定远离!
保姆年龄不大,二十多岁,因为读书少,早早出来打工,被中介骗了多次,来老太太家当保姆之前,在一家饭店洗盘子。工资是洗盘子的一倍还多,保姆长住老太太家。保姆勤快,在老太太指导下,慢慢融入。相...
青瓷小说(浮石)
青瓷小说(浮石)《青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战或财经小说,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很大程度上在于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生动得就象我们周围的熟人的人物形象,艺术地再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生...
《青瓷》解读:带你了解人际关系和谐之道背后的奥秘!
《青瓷》解读:带你了解人际关系和谐之道背后的奥秘!剧中张仲平与颜若水一次次密晤到决裂、与曾真讲述“雅贿”到相爱、与曾真无性爱情...
人性的贪婪!看了3遍!
人性的贪婪!
什么是人性?
是善良?是邪恶?是勤劳?是怠惰?不,人性是幽深复杂的。什么是人性?不,人性是幽深复杂的,是贪婪无度的,是隐晦腹黑的。任何单一的...
2分35秒,人性与贪婪!
《金钱、人性与哲学》(9章)作者:台下龙套
《金钱、人性与哲学》(9章)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