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当“挨饿”有好处!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17 发布于贵州

老祖宗曾留下一句老话叫“减衣增福,减食增寿。”少吃点,能长寿,这点科学可以证明。

从医学上来讲,吃太饱会导致很多健康危机。吃太饱不但容易引发癌症,还会引发其他疾病。据统计,90%的肥胖者是由于晚餐吃的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动量减小,能量消耗也会少,导致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会大量合成脂肪。

加上现代人更喜欢吃糖类、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肥肉、火锅、炸鸡、串串香、烧烤、肥肠等,这些食物消化起来也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不断堆积在体内,导致的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适当“挨饿”有什么好处?

1.延长寿命

对于少吃是否能够真的延缓衰老,上世纪30年代,美国康奈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热量限制(少吃)能够使生物体延寿一倍,由此引发低热量饮食热潮。北大发表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实验数据表明,保持饥饿改写衰老基因,寿命翻倍。事实上,关于节食与寿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科学家发现每顿吃得更少的小鼠,活得更久。2020年《生命时报》也曾发表过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结论:坚持吃八分饱,寿命最多可延长30%。

据研究发现,少吃能延寿机制与热量限制相关,少吃会使细胞为了在饥饿下更好地生存,激活体内“细胞自噬”机制,把一些“老弱病残”的细胞吃掉,以达到清除衰老细胞,刺激细胞新生,让“能量工厂”线粒体重新焕发活力,从而促进健康衰老。

单靠少吃是不够的,还需要注意饮食时间。吃得少不如吃得巧,恰当时间“挨饿”可使增寿事半功倍。《Science》公布的研究成果称,在控制热量摄入前提下,规划进食时间,可使小鼠生存期最大延长35%。实验表明,结合此生物钟节律(小鼠夜间活跃,白天休息)进行热量限制,更有利于小鼠存活。人类生物节律则与之相反(白天活跃,夜间休息),因此晚上是限制饮食的黄金时间段。如此看来,“一天三顿饭,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一养生之道也具备科学依据。

2.延缓细胞衰老

日本科学家发现细胞具有自噬机制,即细胞在饥饿时,为了给自己的生存提供必需的能量,会吃掉自己体内无用或有害的物质。如此一来,就清理了衰老蛋白,保持了细胞的年轻活力。

美卫生研究院Rafael de Cabo博士在《Cell》子刊发表论文,他们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结论:热量限制保持年轻态的关键。具体操作是把292只啮齿动物分成三组进食:A组随便吃、B组一天只吃一顿、C组一天一顿且每顿食物热量减少30%,连续喂养20个月。实验结束后,科研人员对比了这三组的生存期和健康程度发现:吃的越少,状态更年轻、存活周期也更长。

其中,一天只吃一顿的B组,胰岛的抵抗减弱,健康存活期拉长了11%,而C组存活期更是增加了28%。为验证这一方法,科研人员又在与人类的基因同源性超95%的猴子身上重复了一遍这个实验,结果与之前的几乎一样。

Rafael de Cabo博士解释了其中原因:吃得少的学术用语是“热量限制”,挨饿时,身体会想办法节省能量,细胞会吃掉那些已经老化受损的部分。被吃掉的部分在身体中原本就没有用处,还会感染周围健康细胞,严重时会导致器官老化衰退,被吃掉后,对身体而言反而是好事。

3.控制体重

饿能减肥,假设人每日消耗的能量不变,如果减少摄入的热量,当然能够逐渐减轻体重,特别是对于体重基数大的人尤为明显。即便不是为了迎合这个看脸看身材的世界,适当的减少体重,减少囤积的脂肪,确实能让人获得一些满足与轻松。

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表明,吃饭只吃七分饱,可以逆转一半以上的衰老细胞,而且还能够逆转25%的衰老基因,这个可是很多女性的最爱,毕竟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能够容颜有助延缓衰老,也希望自己的衰老能够慢人一步,其实想达到这个效果也很简单,只要在吃饭时适当少吃,或者是只吃七分饱,就能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另外在吃饭时只吃七分饱,还可以抑制体内的炎症,有助于炎症的修复,特别是对于患有胃病的人来说,长期吃太饱导致肠胃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时间长了也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肠胃疾病,如果只吃七分饱给肠胃一个修复时间也能给胃一个缓冲期。吃饭只吃七分饱,还可以预防大脑早衰,因为吃太饱进食大量食物,血液也会集中在胃部帮助消化,这样就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供氧减少,出现氧气缺乏的现象,长期下去也会影响,大脑神经出现大脑早衰的问题。

帮助减肥,这个是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毕竟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如果想要减掉身上的肥肉,少吃才是关系,如果每餐只吃七分饱,既能避免热量过剩,而且还能加速身体对热量的需求,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另外适当挨饿不仅能够加速体内血液循环,而且还能使身体的细胞和神经充满活力,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4.减轻胃肠负担

摄入的食物在胃肠消化吸收,吃得太饱会给肠胃带来负担,轻则消化不良、胃胀、胃痛,重则患上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黏膜修复功能强大,但是有修复周期,一般需要2~3天才能修复完毕。过多的食物使胃肠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胃黏膜不易修复完整,从而导致胃肠道动力紊乱,吃得太饱使胃肠道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使胃肠加速蠕动、消化酶增加分泌,更容易导致胃肠道动力紊乱。

肥胖,夜间相对代谢水平比较低,活动量下降,身体对于能量的消耗减少,经常晚饭吃得过多,可能导致摄入热量过多、营养过剩,造成肥胖。肥胖对身体有多种不利影响,如出现内分泌异常,脂肪、血糖、蛋白质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继而出现心血管的相关问题,血糖异常、尿酸异常等。食管反流,摄入过多以后会出现胃肠道,尤其胃内的压力过高,导致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轻则出现食管黏膜的糜烂,重则出现影响到呼吸,甚至窒息的风险。肥胖和胃肠负担过重呈因果关系。

5.保护心脑血管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一项关于血管衰老的研究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以产生一种名叫β-羟丁酸的分子,有助于延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保护血管。

吃太饱时,人体内能量不能被完全消耗,容易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长时间如此可能会诱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吃七分饱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美国塔夫茨大学营养专家苏珊·罗伯茨及其研究小组,邀请了218名年龄段在21~50岁的人参与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减少25%的食物摄入量,人的身体会发生许多“好”的变化。

血液中好胆固醇明显升高,意味着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血液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名血液中的清道夫,有抗氧化和抗血管炎症的作用,能保护血管,减少其受损伤。研究表明,血液中“好胆固醇”含量每上升0.025毫摩/升,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会下降2%~3%。

肿瘤坏死因子(TNFs)减少25%,意味着患上肿瘤的风险减小。假如肿瘤坏死因子指标高,则代表着患有败血症、肿瘤、炎症、及一些慢性病的风险增大,所以这个指标小点好。胰岛素抵抗降低40%,意味着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减小。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6.保护心脏功能

吃得过饱时,容易使横膈上移,影响心脏功能。不仅如此,还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引发猝死。为什么吃太饱会诱发心梗?这是因为在饱餐后,尤其是进食大量油腻,高热量食物后,人体血脂水平突然升高,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一方面会导致血液流速缓慢,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增大;另一方面会导致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堵塞管腔,引起急性心肌梗死。饱餐后为了消化吸收食物,血液会重新分流,更多地流向胃肠道,使心脏冠脉供血相对减少。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一旦供血减少,就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发心肌梗死。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0》数据显示,自2002-2018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复发率达到2.5%,其中1个月内复发率为35.7%,而复发后病死率达到32.1%。目前研究发现,年龄小于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占1/3,而且病情进展迅速、易复发。在急性心梗发病率和复发率与饱食有关。

7.预防老年痴呆

有数据显示,约30%~4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能够保证大脑供血充足,防止脑细胞迅速老化、脑功能减退,从而预防老年痴呆。

事实上,吃太饱造成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血不足,带来的是脑细胞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2017年《前行为神经科学》(《Front Behav Neurosci》)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表示,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过多食用高热量的美味食品,可能导致不良适应性神经可塑性,将短期摄食驱动转化为强迫行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依赖性突触可塑性是一种神经可塑性的形式,是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基础。而长期的高热量饮食则会改变大脑功能并导致认知损伤的神经机制。

另外有研究显示,吃得太饱会让大脑中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急剧增加,这种物质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则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者指出,长期过度的食用某些饮食成分与慢性神经免疫适应不良有关,这可能也是个体易患诸如阿尔茨海默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为了健康,吃饭时切忌“吃得快、吃得多、吃得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