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愈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是担当不起还是受之无愧?

 渐华 2023-03-17 发布于安徽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称韩愈的文学成就是“文起八代之衰”,那么韩愈到底能否担当起这个称号呢?

文章图片1

所谓“文起八代之衰”的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实际上,主要是指两晋、六朝以来这个骈文鼎盛的时代。所谓骈文是这一时期的文人,在汉代辞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体。这种文体,以讲究抑扬顿挫,华丽铺排、声律为重要特征。客观地说在我国的文学历史发展中,骈文是有历史贡献的。后人说它是“八代之衰”,是有些夸张的说法,并不完全客观。但后来骈文越来越走向极端,只讲形式不讲究内容。到了梁陈时代又深受宫体文学的影响,骈文更加畸形发展,有的干脆成为贵族阶级无病呻吟的装饰品,这就带来了骈文的危机,导致了文学的堕落。这一不良倾向对于唐初文坛也有影响,如王勃等初唐四杰曾欲革除其弊,却因时代限制,事难以树立,仍旧无法跳出骈体文学的框架。到了唐代中期,条件已日渐成熟,韩愈,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古文自由通畅,使人耳目一新。

韩愈力挽狂澜变六朝骈文的衰败气象为古文的兴旺发达,为我国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输出了新鲜血液,并且又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文章图片2

韩愈为什么能够担当起文起八代之衰的历史重任呢?这和韩愈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关。

韩愈字退之,河南南阳人。三岁丧父,兄长韩会把他抚养长大。韩会曾任太守,后来病逝在任上。韩愈就和嫂子回到老家南阳。可是难以安身,就漂流到外地,从小孤苦伶仃。当时,唐朝经安史之乱,蕃镇割据,社会动荡,韩愈和广大人民一样深受其苦,所以渴望统一。于是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以儒家思想大一统思想为指导,主张文以载道,言之有物,后来就形成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唐代中期,社会渐趋安定,为文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

文章图片3

其实在韩愈之前,有许多文学改革先驱曾经想改变当时华丽文风,结果都失败了。那么韩愈为什么改革成功呢?因为韩愈与前人做法大不相同。

首先他善于开展“争鸣”文学,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二,曾经依靠帝王将相之权,采取行政措施来反对严厉扶贫的文风,但效果极差。韩愈则不同,他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开展百家争鸣。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骈文的功过是非。是非明则方向定,人们容易接受,乐于响应,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建的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以前的改革者对于六朝文学采取的是简单的全盘否定,而韩愈则不同,他在批判的同时对六朝文学并不全盘否定,对于骈文有益的成分,加以吸收,用来壮大古文的机体。

第三,善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前人没有在艺术特征和理论实践方面下功夫,而理论脱离实际,因盲目而无用,韩愈不仅有高明的理论,而且有成功的创作经验。′他的优秀古文典范,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们,骈文就难以和他争锋了。

韩愈打的是复古旗号,实施的却是为文学革新服务,所以韩愈能够把先秦两汉那种华丽的文字变为生动活泼、逗人喜爱的日常杂文,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总之在唐代的古文运动中,不管是理论创作还是实践,韩愈都能匠心独运,无愧于“文起八代之衰”的称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