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反比例”教学设计
2023-03-17 | 阅:  转:  |  分享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第5课时“反比例”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反比
例》。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及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
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
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两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
存在大量相互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进一步从常量的世界进入变量的世界,从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引发学生
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
比例”的有关知识,对比例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依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正比例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最大限度
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交流、比较、归纳等数学教学活动,探究新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学目标1.结合“
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反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反比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
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教学重点: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学难点: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教
学准备:纸、笔、ppt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练1.在研究成正比例关系时,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常用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呢?2
.下面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2)每天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
量。(3)征订同一种刊物,征订数量和总价。【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正比例的研究方法,为学生顺利将这一研究方法迁移至反比例的研究,将
课堂还给学生。】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一)借助图表,感知相关联的量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信息表1和表2: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
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周长为24厘米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表格中
的数据,把表格填写完整,并完成后面的2个问题。根据两个长方形的边长变化情况请把表格填写完整。表1:(1)找一找:表1中有(? ?)
和(? ?)两个量。(2)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表2:(1)找一找:表2中有( ?)和(? ?)两个量。(2)想一想
,再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填完表格后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个量都在变化,而且两组变
化有共同的特点,即“长方形一边的长随着邻边长的增加而减少”)(2)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成果师小结:长方形的一条边的长随着邻边长的增加而减少,在变化过程中,面积24cm2的长方形的相邻两边长的积都
是24。周长为24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长的积都不相等,但它们的和相等。(二)借助情境,感知反比例的意义教师活动:我们用上面的方法自
己来探究王叔叔去游长成时,用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的情况。学生活动:按前面的方法探究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师生活动:1
.交流:学生结合信息表说说自己的发现。2. 120千米实际上指的是什么?3.教师小结: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
间也随着变化,但是速度与时间的(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比例。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反例比例。5.用一个关系式
来表示反比例。6.质疑:在第1个问题中,长方形的面积一定,两条相邻的边成反比例吗?周长一定呢?7.举例说一说,你知道的成反比关系的
量。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1.根据平均每天看书的页数和看完全书需要的天数填表并解答。 2.我会填。(1)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比例。(2)出勤率一定,应出勤的人数和实际出勤的人数(????)比例。(3)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与它们的和(???
??)比例。(4)圆的周长一定,圆周率与直径(?????)比例。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思考: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设
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提高学生收获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五、课堂小测(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
.相关联的两个量不是成正比例,就是成反比例。 ? (? )2.若y=5x,(x不为0)、则x和y成反比例。? (? )3.圆柱
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与高成正比例。? (? )4.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成正比例。( )(二)
大显身手。1.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际例子来,并说明理由。2.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际例子来,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
的分层练习,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板书设计:? ? 反比例(一列、二找、三判断)判断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步骤是:一列:列出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二找:找准两种量的变化方向;(一扩一缩)??成反比例关系三判断:找到定量,作出判断。(积一定)关键??阳山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
献花(0)
+1
(本文系紫佑妍岚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