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八宝山公墓,谁的墓祭扫最多?81号墓安葬着谁?无名墓碑是谁

 Loading69 2023-03-17 发布于四川

建国初期,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叫王三坟的地方。有一天,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政务院典礼局副局长余心清等人来到了此地,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往了八宝山“褒忠护国祠”。

这是一座古庙,庙里面正有一个老太监在打水喝。吴晗见状赶紧上前帮忙,并和老太监聊起了起来,得知,本庙是永乐皇帝为保护司礼监太监钢铁墓专门下令建造的。

本地之所以八宝山,是因为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桨、白土、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种矿产。

吴晗、余心清等人在“褒忠护国祠”里面转悠了一圈,对这里的条件很满意,和太监们沟通之后,正式征用了护国祠及其土地,太监们则被分别安置到了其他的庙里。

之所以一定要征用这里的土地,是为了给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同时,现任的党政领导和知名人士百年之后,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安葬处。

文章图片1

这也就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由来。

因为其特殊意义,八宝山革命公墓也让人们充满了好奇。比如,在公墓中谁的墓被祭扫的最多?有着特殊意义的“81号”墓里面藏着的是谁?公墓中为何有一块无名墓碑?

被祭扫最多的“无字碑”

八宝山中被祭扫最多的,是一块汉白玉上雕刻着花圈的“无字碑”。这一块碑上既没有雕刻人的名字,也没有雕刻立碑的年月,甚至都没有任何的铭文,在碑额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建筑师林徽因墓”七个大字。

没错,在这个墓碑之中安葬着的正是我国著名设计师、才女林徽因先生,这个墓碑,更是由她丈夫梁思成亲自设计而成的。

文章图片2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取自《诗经·大雅·思齐》中“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一句。可见,林徽因的原生家庭并不一般,她也是近代女性解放后的第1批受益者。

1924年,林徽因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一起来到了美国,考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当时,林徽因因为受到一位西方女建筑师的影响,想要进入建筑系学习。而梁思成则打算上美术系,成为一名雕塑家。

结果,因为建筑系不招女学生的缘故,林徽因去了美术系(选修建筑系的课),梁思成则在林徽因的建议下去了建筑系,两个人正好颠倒。

1928年,刚刚毕业了一年的梁、林正式在加拿大渥太华总领馆举行了婚礼。不愿意穿西式礼服的林徽因,还自己设计了一套东西合璧的新婚礼服。

文章图片3

当时,林徽因的追求者很多,连梁思成自己都不知道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自己,他曾专门问过这个问题:“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你会选择我?”

林徽因想了很久才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事实上,林徽因的选择并没有错,他们两人的结合也成为了当时世人最为羡慕的美满婚姻。夫妻俩还很有民族气节,学成之后没有贪恋西方国家的优越条件,在1928年就主动经西伯利亚回国,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战期间,林徽因的儿子曾问她:“如果日本人打过来了怎么办?”母亲的回答他记了一辈子:“门前不是有长江吗!”

建国之后,林徽因在美术领域干了三件大事,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文章图片4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先生逝世,享年51岁。

林徽因死后,遗体被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面那一块儿刻着花圈的汉白玉,是原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刻绘制的样品。

林徽因一生的成就不是一方墓碑能够承载下的,梁思选择成将妻子的这一设计放在这里,加上“建筑师林徽因”这一盖棺定论,可见,梁思成不愧是最懂妻子的人。

林徽因的墓就在八宝山公墓第2区结字组,她的身份太多,建筑家、诗人、学者、艺术家,让后人无比的尊重和怀念,也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女神”,墓前祭扫人数成为了公墓中最多的一个。

文章图片5

81号墓

81号墓的墓主人,是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一生中为革命鞠躬尽瘁,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时担任总指挥,是我们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长征期间,贺龙带着二、六军团走的时候是1万人,到了陕北之后还是1万。甚至连毛主席都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在解放战争期间贺龙甘当“配角”,稳固后方,为取得全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同时,贺龙元帅一家为了革命牺牲很大,光贺家本家人就牺牲了数百人之多,贺龙的父亲,弟弟,大姐,二姐,四妹、堂弟都为革命牺牲了。如果再加上亲戚、宗族的话,更是达到了数千人之巨。

文章图片6

1969年6月,贺龙元帅出现了糖尿病中毒现象,后被紧急送往了301医院接受治疗。虽然医院方面为元帅尽了最大努力,可惜,他还是于6月9日下午3点9分逝世了,享年73岁。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贺龙元帅死后被秘密火葬,骨灰以“王玉”的名字被安置到了老山骨灰堂的34号骨灰盒里面。

直到6年后的1975年,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专案组一办的同志来到骨灰堂,为元帅换了一个楠木骨灰盒,之后覆盖上了党旗,并紧急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6月9日,中央为贺龙元帅举行了盛大的骨灰安放仪式,现场来了300多位领导人,其中以老将军为主。

本来,周总理因为身有重病的缘故正在住院,中央并没有安排他参加这次仪式。结果在仪式开始前,周总理还是抱病从医院赶过来了。

文章图片7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周总理了。当总理赶到之后,人们才惊觉他和往昔相差甚大,又瘦又黑,在签字的时候,因为手抖甚至连名字都无法写好,看起来就像无数个珠子串在一起一般。

为了国事,总理付出太多了。

这次仪式由邓小平主持,周恩来亲自致悼词,他致辞时声音都在颤抖,高度评价了贺龙元帅的一生,并赞扬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在场的人都听得出来,总理是一边哭一边讲悼词致完的。

到辞职完之后,邓小平宣布向贺龙元帅致哀。

文章图片8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三鞠躬完毕,在场众人直起身子时惊讶的发现,周总理竟然又一次对着贺龙的遗像弯下了腰。

按照现在的普遍说法,周总理前前后后总共为贺龙鞠了7个躬。不过据贺龙遗孀薛明回忆,周总理当时应该是鞠了8个躬的。

薛明的这一说话支持的人并不少。他们认为,如果周总理鞠8个躬的话,很可能是在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中贺龙元帅做的贡献,这也和仪式结束后发生的事情相符。

仪式结束之后,贺龙的骨灰盒被放入八宝山81号墓中,接受后人哀思。

2009年,贺龙元帅的骨灰被后人从八宝山革命公墓中迁出,葬到了天子山贺龙公园。

文章图片9

无名之墓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还有一座十分瞩目的无名之墓,上面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墓中安葬着的,是一个叫阎又文的人。

阎又文是山西荣河(今为万荣县)人,1937年,刚刚从山西大学法学院毕业的他怀着一腔热血跑去了延安,成为了陕甘宁边区保卫处情报侦察干部训练班第二期学员。

后来,阎又文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以傅作义老乡的身份前去参加了晋军。

文章图片10

因为阎又文才华出众,写的一手好文章,很快就成为了傅作义的私人秘书,帮着他处理军务和政务,可以说备受傅作义信任。

好景不长,1939年下半年,蒋介石一纸“清共”的命令,让傅作义不得不将他军中的所有共产党给“礼送出境”。

阎又文是在傅作义军队中秘密加入的共产党,傅作义并不知情。因为此时傅作义军中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阎又文因为联系不到上级只得选择了“冬眠”,顺利的潜伏了下来。

抗战胜利之后,陕甘宁边保处决定派人联系和党组织失联了7年的阎又文。经过一番试探之后,联络员王玉确认阎又文同志仍然是可靠的,并和他建立了单线联系。

文章图片11

王玉当时特别叮嘱阎又文:“只需要了解军事动态,以及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即可,别的情报我们暂时不需要。”

同时,为了保护阎又文不暴露,他的上线只有王玉、社会部一室主任罗青长、社会部代理部长李克农。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傅作义身边的第12战区政治部副主任阎又文上校,竟然会是一名潜伏多年的中共特工。

解放战争打响之后,傅作义发动了绥东战役。阎又文在战前将这份情报送了出去,结果因为王玉不肯说是谁透露的情报,解放军这边的领导并不相信情报是真的,没做事先准备,0导致我军出现了不小的损失,让傅作义连下三城。

绥东战役的战果让傅作义志得意满,专门阎又文写一封公开信嘲讽毛泽东一顿。

阎又文接到命令后左右为难,只得跟王玉求助。

文章图片12

这事最终一直上报到了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那里。周恩来请示得到毛主席同意后,下达了批示:“公开电要骂得狠些,要能够激起解放区军民的义愤,要能够导致傅作义狂妄自大的结果!

接到命令之后,阎又文再也没有什么顾虑,写了篇文风极为泼辣、尖锐的文章,大肆往我党和毛主席身上泼脏水。

本来解放军这边因为连失三城的缘故,士气有些低迷,阎又文这篇文章经过《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后,反而起到了极好的激将效果,大家摩拳擦掌的要“一雪前耻”。

当然,文章写的太好了也有个副作用。那就是阎又文被解放军高级将领视为了“务必擒之”的战犯。

文章图片13

1947年,傅作义当上了华北“剿总”总司令,阎又文也被升为了“少将”,成为了傅作义华北“剿总”核心层的一员,当辽沈、平津战役打响时,阎又文秘密的为我党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平津战役期间,他也为确认说傅作义同意起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按理来说阎又文应该可以不再潜伏,以真实身份堂堂正正的工作。

但因为台湾尚未统一,再加上考虑到国民党投诚将领的感受,需要阎又文继续“潜伏”来更好的进行统战工作。

也正因此,当1962年9月25日,时任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的阎又文英年早逝后,直接被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之中,却立了一块无名碑。

在碑文上,绝口不提阎又文究竟是哪一年参加的革命和入的党,在他建国前的部分,也只是说“过去曾为革命做过很多工作”,建国后的工作却记载的详详细细。

文章图片14

虽然已经身死,阎又文却又“潜伏”了30多年.

1997年7月,《北京日报》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罗长青所著的《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人们这才知道,电视里面那个骂毛主席的“大反派”,竟然是一位为党奉献了终生的地下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