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谁无尴尬事?漫谈正定梁氏的两位“一品大员”——梁梦龙与梁清标 | 静思斋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23-03-17 发布于河北
国保寻踪(117)正定梁氏宗祠之序篇,游记明日发布

上上周末曾观摩正定梁氏宗祠。昨日在写“国保寻踪”游记时,免不了要提及诸如梁梦龙、梁清标等几位重要人物,为了力求准确,便去找来明史、清史的传记原文,有些有疑问的地方,又去查考其他资料,欲罢不能。结果,“游”的事本来就没什么,人的事却越写越多,我终于意识到游记的整体结构会因此崩塌,但这部分内容却又不忍弃之。睡前突生妙计,何不把它拆分出来先当一序篇,这样明日再发游记,就绝不至臃肿了。
 
 
正定梁氏是明初自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来真定府,据说原是蔚州大族,大到啥程度、具体干啥的不得而知,但应该并非官宦人家。梁氏迁真定后,经数代家资渐丰,但在古代,如果没有官身,即便再有钱,社会地位也是不高,对于寒门士子来说,通过科举入仕,似乎是实现阶级跨越的唯一渠道(当然,到大清国可以直接氪金了那另当别论)。让梁氏跨出这一步的,是第七世的梁梦龙(1527-1602),他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高中进士,最终在万历初年位列当朝宰辅,一举让梁家成为真定头号名门望族。

梁梦龙在26岁中进士后随即被点了翰林(当时翰林院的主管是张居正),两年后改任兵科给事中(低级言官,从七品),不久后升吏科都给事中(正七品),任内刚正敢言,弹劾搞掉了两位尚书,声名鹊起。不过后来他上书说了皇上不爱听的话,引得嘉靖大怒,被罚俸禄半年。但有意思的是,此番触怒龙颜似乎并未对梁梦龙的仕途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因为不到一年后他就被擢升为顺天府丞(正四品,职务大致相当于北京市委副书记),梁梦龙时年35岁,这一步堪称火箭式蹿升,除自身才干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内在原因着实不得而知。

此后梁梦龙倡导海运、巡抚鲁豫、督师蓟辽,遇事亲力亲为,政绩斐然。尤其是在张居正上位后,梁作为张的得意门生,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兵/吏部尚书(正二品),加太子太保衔(从一品)。由于明朝自胡惟庸后便无宰相,六部长官即具宰相之实,故有“梁阁老”之尊称。可惜张居正死后,他这一派人大多被清算,梁梦龙也因与大太监冯保(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关系匪浅”而被御史连番弹劾,最终被免职。想当年,言官梁梦龙上书弹劾搞掉尚书,如今尚书梁梦龙被言官弹劾搞掉,有些“天道轮回”的感觉。梁梦龙56岁时回到真定故里,从此在家乡闲居19年而卒。天启年间,同乡赵南星赞颂梁梦龙此前之边功,又追赠为少保(还是从一品,地位比太子太保略高一级)。
 
 
梁梦龙的事迹《明史》有传,初读之下,很多事情因不知来龙去脉而不得要领。后求助于《明代名人传》,关于梁梦龙的那篇正好是黄仁宇先生写的,看完之后这才恍然。我以为梁梦龙足当得起“能吏”二字,但最后险些导致其“晚节不保”的些许污点也并非栽赃陷害,实际上当时人们就已对其“趋炎附势”的行为多有批评。

我绝不是否认梁梦龙是一个值得称颂的正面历史人物,只不过有些明载于正史的往事却也难被后人所知。因为自古以来,我国文化中就有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其内在原因大概是儒家思想的忠厚。在前一篇文中,我就曾特别指出了“烈士”的脸谱化问题,当下各地宣传先贤又何尝不如是?但凡是正面的历史人物,形象往往光辉伟岸毫无槽点(尤其是后人写的),碰到有心人大多也是用“春秋笔法”,如此再过个百十年,即便有啥负面的事也都洗干净了。但有道是人无完人,或者说世道也不可能造就完人,有些问题本就不必苛求,又何必事事隐晦呢?反正我是觉得这种忠厚对于治史来说可并非好事。

梁梦龙的事且先交代到这里,些许感慨我也发完了,最后概括总结一下:梁梦龙生前实任正二品官职,并加有从一品头衔,死后亦有从一品的追赠以及“贞敏”的追谥。其生平瑕不掩瑜,在明代就已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先贤。

时光过了几十年,梁梦龙的曾孙辈又出了朝廷大员,这一代竟有三位中了进士!最后官阶最高的梁清标(1620-1691)的情况也最特殊,他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的进士,不过在翰林院屁股还没坐热乎,闯军就攻破了北京(1644年),闯军被打跑后又归了大清。但梁清标总归运气比较好,甭管您大明、大顺、大清怎么换,始终能官任原职。而且立国之初的满清正值用人之际,加之梁清标本人才学渊博,工作卖力,仕途走得很顺畅,顺治十三年(1656年)时已升到兵部尚书(汉人为二品,清代官员品级常有变化,尚书成为从一品是雍正以后的事)。

康熙五年(1666年)梁清标改任礼部,一年后主持会试,其选士标准大概是得罪了不少同僚(甚至可能是当朝的鳌拜),以致在当年的“京察”中遭人下料,直接被革职回老家。梁清标平生酷爱藏书,所藏珍本善本奇多,此番以为仕途就算拉倒了,回真定后就弄了个蕉林书屋自娱自乐,俨然收藏大家。结果没过几年,好运气又来了,鳌拜倒台后,康熙诏令之前被无故免职的官员回京复职,梁清标又先后当了刑部和户部尚书,六部的一把手他干过四个!

这还没到头,康熙二十七年(1588年),即将步入天命之年的梁清标再升保和殿大学士,兼署兵部,可谓位极人臣了。同年湖北巡抚张汧贪腐大案被揭发,因与之沾包连坐,包括明珠在内的五个大学士被撸了四个,似乎唯有梁清标“降三级留任”。三年后,人生赢家梁清标病故,康熙给了他挺高的评价:“梁清标简任机务,宣力有年,勤慎素着。忽闻溘逝,朕心深为轸恻。”,并下旨按律赐葬,正可谓生荣死哀。

梁清标的尴尬事发生在身故的几十年后。当时正值乾隆爷在位,大清的天下已然稳得一批,底气十足,为了表彰忠烈,风励臣节,乾隆下旨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专门收录由明仕清的功勋大臣。他说:“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皇上的这个基调一定,对于这些人的家族来说可就惨了,而且还是敢怒而不敢言,万一说漏了嘴,那可是要杀头的。

梁大学士的经历前文已述,此番当然就被归入了《贰臣传》,更惨的是,由于他先前还降过一次大顺,对于这种情况的一律编入乙编(贰臣中的下品)——前面解读的正史,其实也就是来源于这里。我不知道梁家后来的家道中落与之是否有关,但面子上极为难看是毫无疑问的。

梁清标的堂兄弟梁清宽和梁清远,在顺治三年同时中进士(大清定鼎后的首场科举),梁清宽更是牛逼的不得了,考了二甲第一名,也就是全国第四,是标准的“考霸”。这两兄弟均官至吏部侍郎(康熙朝为正三品),还有人说梁清宽也是保和殿大学士,从职务来看是不可能的,我估计是那些著书人把他和梁清标搞混淆了。

但此时我也有一个疑问未解,那就是关于梁清标的品级。在梁氏宗祠的院中,有梁清标神道碑残碑,此碑立于乾隆七年,距梁清标去世已有许多年,为何此时才立(或说重立)也是一个问题。其上书:皇清诰授光禄大夫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梁公神道。
 
 
清朝官员的品级,常有修订,所以还真不能按百度出来的那种一概而论。以《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改与汉同。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按说也就是,在梁清标任大学士时,应该是正二品。然而光禄大夫,却分明是一品官员的荣誉头衔,而且他还是“诰授”,也就是生前就获得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正史记载无误,那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二品职务,一品待遇,和梁梦龙的情况差不多。但考虑到保和殿大学士后世的江湖地位,尤其是在乾隆朝保和殿改为大学士之首,且自傅恒之后再无人能获得,说梁清标是一品大员我觉得并无问题。而且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似乎也更胜于其曾祖了。

而今回望前朝旧事,数百年繁华风流云散,俱往矣!此际,我们已是在梁家开的饭馆里谈笑风生了(序篇终)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3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