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菘蓝

 一帆csp 2023-03-17 发布于广东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中国咖啡”的笑话:
小时候每当我伤风,母亲都会为我冲一杯咖啡。她温柔地说:“外国人都这样的。”可我总是害怕咖啡的味道,酸甜苦涩交错,人生亦如是。如今我走遍世界的咖啡店,都见不到小时候喝的那个牌子,还依稀记得它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板蓝根!
嗯,估计大家都喝过这种叫板蓝根的中国咖啡,还记得2003年非典突然不期而至之时,它也走向了"药生”的巅峰。

经此一疫,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药。而我进入植物圈后,还知道它来源于一种十字花科叫菘蓝(Isatis tinctoria的植物。能在广药的神农草堂再与它相遇,这就更有意义了。

菘蓝,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
“菘”在古时指白菜类蔬菜,与白菜、油菜等同属十字花科, “蓝”在古时多为染料,它曾是深蓝色染料的来源之一,由此有了“菘蓝”之名,它还有几个名字,叫中国大青、茶蓝、板蓝。
菘蓝的拉丁名是Isatis tinctoria L., 1753,其属名Isatis来自希腊语的isatis,一种可提取染料的草本植物,种加词tinctoria是“染料用的”意思,再一次说明它的特征。

菘蓝喜温暖气候,耐寒,怕涝。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三月份刚刚过去一半,感觉又是碌碌无为,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就是去了一趟神农草堂,一次临时起意的刷花之行。
神农草堂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集中了很多药用植物,无论南北,我就好奇这里没有温湿度控制的温室,它们却养护得那么好,比如原产于我国南方的黄河流域、北方的黑龙江流域的菘蓝,在这里活得就很好。
那天刚刚进去神农草堂不久,就看见盆子里种了几株“油菜花”,还开花了。是的,它跟这些年南方新农村建设中的熟面孔,作为花海的油菜花非常像,因为它们都是来自十字花科的菜嘛。
在我脑袋里转了几秒钟后,“菘蓝”之名就跳了出来,我都佩服我自己了。对,白云山板蓝根正是广州白云山制药集团的拳头产品,那作为原材料的菘蓝就是这里当仁不让的主人了。
对它的了解那是因为好多年前记录爵床科的板蓝时,我曾经在文中提到“中药学上的板蓝根可分为板蓝根和南板蓝根,也许他们的药效相近吧。我们常见的板蓝根冲剂也叫北板蓝根,药典里规定的来源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根。而这里的主角,则是南板蓝根的来源。”

记得第一次来神农草堂就见过它,只是那会种得不多,也没遇上它的花期,就一直没怎么在意它,但是菘蓝这个名字那是烙在心里的,这次来,更是满园见到它们的身影,而且还在花期,更主要的是,一起逛园的李薇老师、小钟、小梁对中草药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他们眼里,菘蓝那是再也熟悉不过的植物,在他们口里,跳出来的都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这些名词。

▼这样看,像不像我们常常吃的芥蓝,这就对了,它们是亲戚呢。

菘蓝堪称宝藏植物,它不仅能用来提取染料,还能治病救人——它的根是常用中药板蓝根,叶子是另一味中药大青叶。这里先说说它的“蓝”。
菘蓝的拉丁名是Isatis tinctoria L., 1753,这是林奈老先生起的名字,无论是属名还是种加词,都提到它是一种提取染料的植物,就是中文名字“蓝”的精髓部分了。
菘蓝是混得最好的染料植物之一,它的发家史要从12世纪开始说起。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染色技术提高,菘蓝能够制出明亮的蓝色,且它是当地两千多年的本土植物,所以首当其冲地成为了蓝色染料的主要来源,以服务于当时繁荣的纺织产业。
有一类植物,最先被人们主要用来提取靛青染料,用于衣物染色,或制成国画颜料花青色,它就是蓝草。两千多年前古人就知道,蓝草浸沤的液体可提炼出青色,且比蓝色更深,是为靛青(又叫靛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战国后期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写道。

古人开始把蓝草用来染布、画画,随着研究的加深,发现蓝草种类繁多,不仅可以食用,还可入药。最先发现蓝草根、茎、叶都可食用的是农民。他们把蓝草的叶称为大青叶,搬上餐桌。云贵地区的部分农村人现在有食用菘蓝及大青叶的习惯:或煮汤,或炒食,或腌制成咸菜下饭。

从食材中寻找中药是我国古人的智慧。古代医药家经过研究,把蓝草分五类,分别是菘蓝、蓼蓝、吴蓝、马蓝和木蓝。“蓝凡五种,各有主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这样写道。

最近,我所在的壹木读书群的一群人正在玩植物染,不知道它们会否用到菘蓝,可菘蓝在染色界的地位,那是毋容置疑的,具体的历史与渊源,大家可以看看好友@任多多的文章《荀子跟牛仔裤有什么关系?》

我前面提到,板蓝根分两类,即南板蓝根和北板蓝根。北板蓝根就是菘蓝的根,南板蓝根则是马蓝的根。其实,板蓝根叫菘蓝根或马蓝根更合适。我们小时候喝的“中国咖啡”就来自本文主角的根。
板蓝根圆柱形,稍扭曲,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纹及横生皮孔,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叶柄痕及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而稍软,折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板蓝根苦寒,能清热解毒、利咽散结、凉血消肿,既可单独使用,如板蓝根颗粒,还能与金银花、荆芥等药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
▼这是李薇老师给我的板蓝根照片。

说真的,对于中草药我不是很熟,可以几种中草药集于一身的植物估计也不少。菘蓝就算是这种植物,除了上面提到的板蓝根来自菘蓝的根,还有大青叶、青黛均来源于菘蓝,大青叶为菘蓝的叶片,而青黛为菘蓝、马蓝或蓼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
大青叶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尖或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翼状叶柄。上下表面均灰绿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网脉,主脉在下表面突出、质脆。
大青叶苦寒,既善清心胃经实火热毒,又入血分而凉血消斑,气血两清。大青叶配伍水牛角、玄参等药,治疗温热病心胃毒盛、热入营血、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等,如犀角大青汤;与葛根、连翘等同用,表里同治,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口渴等,如清瘟解毒丸。
▼下面就是作为中药的大青叶,图片来自李薇老师。






青黛是它们茎叶的加工品,前面提到的染色就是用青黛,除了染料,它居然也是中草药,简直太神奇了。
青黛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靛蓝、靛玉红、色胺酮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青黛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镇痛等作用,在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包括主要包括靛玉红、β-谷甾醇、异维他嗪等。
▼下面就是作为中药的青黛,图片来自李薇老师。

对了,作为十字花科的一员,有个话题是绕不过的,它能吃么?
那当然,只是它作为染料,作为草药的功能太强大,反而弱化了它的可吃的功能。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菘蓝也可做菜,它的苗可炒菜、可煮粥,还可以煲汤。
据说,2004年前后,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开始进行油菜与菘蓝的远缘杂交研究,项目团队历时16年研发,最终将菘蓝抗病毒活性成分G单体附加系相关基因导入油菜,获得了具有抗新冠、抗炎、免疫调节等广谱抗病毒功效的杂交新品种,命名菘油1号,命名为板兰根青菜。

这种蔬菜除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外,低温环境种植的板蓝根青菜,不用打农药,其口感清甜,富含17种氨基酸和硒、钙、锌等8种微量元素,适合所有人群食用,是一种优良的高端绿色蔬菜。

菘蓝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茎上部分枝,多少被白粉和毛。


青色的单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总状花序顶生,淡黄的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花冠黄色。

▼菘蓝的花苞。

这会正是花期,没见过它的果,还好,好友桐花如雪拍过,借来看看。

很多人会将它误认成油菜,但它与油菜最大的差别在于果实。油菜的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多达数十粒;而它的则是短角果,种子只有寥寥数枚。

(图片由@桐花如雪提供)

种子长圆形,长3-3.5毫米,淡褐色。

(图片由@桐花如雪提供)

对了,顺便这里提下,我们常常称作南板蓝的马蓝,它跟菘蓝不同科不同属,它是爵床科马蓝属植物,也叫板蓝。
它分布于中国、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缅甸、喜马拉雅等地至中南半岛;在中国分布于广东、海南、香港、台湾、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浙江。
马蓝的叶含蓝靛染料;根、叶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可预防流脑、流感,治中暑、腮腺炎、肿毒、毒蛇咬伤、菌痢、急性肠炎、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肝炎、丹毒。
▼板蓝 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J.B.Imlay
爵床科 马蓝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4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叶蓝绿色,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4厘米,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
萼片宽卵形或宽披针形,长2-2.5毫米;花瓣黄白,宽楔形,长3-4毫米,顶端近平截,具短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垂。种子长圆形,长3-3.5毫米,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中文正名       菘蓝
拉丁学名          Isatis tinctoria L., 1753
别名  茶蓝、板蓝根、大青叶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罂粟目
亚目  白花菜亚目
科   十字花科
族 独行菜族
属 菘蓝属

种 菘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