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健康随笔】温健康:人生无常自古是

 健康晓语 2023-03-17 发布于河北

人生无常自古是

温健康

清康熙年间,绍兴府山阴县的吴调侯、吴楚材叔侄俩选定了一部影响后世的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选本选从古到明的优秀散文共二百二十二篇。

其中明人文章共十八篇,涉及十二位名家。

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的两篇:《送天台陈庭学序》《阅江楼记》。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的两篇:《司马季主论卜》《卖柑者言》。一代帝师方孝孺的两篇:《深虑论》《豫让论》。王鏊的一篇:《亲政篇》。“心学之父”王守仁的三篇:《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唐宋派”代表人物唐顺之的一篇:《信陵君救赵论》。宗臣的一篇:《报刘一丈书》。另一“唐宋派”代表人物归有光两篇:《吴山图记》《沧浪亭记》。正式确定了“唐宋八大家”名位的“唐宋派”代表人物茅坤的一篇:《青霞先生文集序》。王世贞的一篇:《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公安派”中“三袁”之一袁宏道的一篇:《徐文长传》。明末学者张溥一篇:《五人墓碑记》。张溥还是明末改良派文人集团复社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这十八篇文章,文风上难与唐宋文章匹敌,文气上与先秦文章也更是逊色不少。文章的艺术特色,我不赘述,我只想谈谈这十二位文人的享年和寿龄。

宋濂,(1310——1381),享年71岁;

刘基,(1311——1375),享年64岁;

方孝孺,(1357——1402),享年45岁;

王鏊,(1450——1524),享年74岁;

王守仁,(1472——1528),享年56岁;

唐顺之,(1507——1560),享年53岁;

宗臣,(1525——1560),享年35岁;

归有光,(1506——1571),享年65岁;

茅坤,(1512——1601),终年89岁;

王世贞,(1526——1590),享年64岁;

袁宏道,(1568——1610),享年42岁;

张溥,(1602——1641),享年39岁。

古人对寿数的称谓一般是:七十岁以上称享年,八十岁以上称终年,不正常死亡的年龄为殁年。由此看来,以上十二人中,真正能称得上享年的仅有三人。十二人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七十三岁,是孔圣人年享年,八十四是孟圣人享年。大明时期,已出了资本义萌芽,经济较先秦战国,是非常发达的,而这时候的文人却难得孔、孟是之长寿,这是什么原因呢?

先秦时期,“君子固穷”,但孔圣人周游列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还自编《春秋》针时砭弊,于“春秋笔法”之中任意驰骋,畅意纵横。而孟圣人也以“浩然之气”,维护着自己“帝者师”的理想。他们的精神是自由的,所以如孔孟之读书人能活七十三、八十四长寿,是应有之义。

而大明初年,大兴文字狱,表笺之祸风行。清 赵翼《廿二史劄记 明初文字之祸》中记载了因为受表笺之祸遇害名单就有数人之多。

不能言“光”,光意秃,太祖曾出过家,犯忌!不能言“则”,则即贼,太祖参加过起义,曾被认为是贼,犯忌……得祸之由,比比皆是。

想当时的文人,手握搦管,惊汗流背,如何能写出文词飞扬的华章!整日战战兢兢,唯恐罹祸,心衰身困,又安能长寿?

前几年,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最刺我眼睛的两个字就是“挺杖”。朝堂之上,大臣稍有不慎,即被当众拔裤露腚,挺杖数十大板,皮开肉裂之痛可忍,人格受辱何堪?

前几天,我写了《师者,军秀》一文,回顾我身边的几位师长和同事,或四十而夭,或五十而亡。当今,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社会也极为自由宽容,这些人多英早逝,不很安得享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此诚为我一困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