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军组建几十个机械化旅,规模是真不小,“硬伤”也真不少

 James5291 2023-03-17 发布于北京

在俄乌开战之时,乌克兰军队通过8年的整军备战,已经重整出了一支20余万人规模的正规军,以及5万人左右的国民卫队。此外乌军正规军仍在计划扩充,并在打造25个旅超过13万人的领土防卫军。

因此,乌军的地面作战部队还是很多的,而俄军在开战初期所投入的兵力,显然不具优势。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乌军在巨大的火力劣势下,承受了更重的伤亡。

2022年11月30日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次称乌军阵亡已超10万人。因为此数与乌克兰官方数据存在巨大偏差,随后这段话被删除,并被解释为其实是伤亡总和。

而在最近,又有美国媒体援引美国官员估计称,乌军阵亡超过10万人,其中包括最有经验的士兵。10万人之数,似乎成为一个基准点,至于到底超了多少,不得而知。当然因为这个数据意味着会有几十万人的伤亡,因此乌方是不会承认的。

尽管对乌军战损的具体数据难以估计,但是通过乌军前线部队的反馈以及后方乌军征兵的日益频繁,大致也可以知晓乌军在作战中付出的代价不小。

要说乌克兰无兵可征,那倒还不至于。因为即便刨除掉在俄控区以及在国外的难民,目前乌克兰政府控制区内的人口还有2500万人以上。以乌克兰人对伤亡的承受度以及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人力之外,现有的乌军伤亡数,即便按照目前对乌方不利的数据,也不至于让乌军的兵源彻底枯竭。

但是,现代军队所要的兵员,不单单需要数量,更需要质量。

正如上文中美国媒体所言,乌军现在损失了相当数量最有经验的士兵。这些兵员既包括现役兵,同时也包括预备役人员,以及有一定军事训练基础的动员兵。

这些兵力和中下层军官,在高烈度战争中大量消耗之后,对乌军的战斗力就会有极大影响了。

尤其乌军目前已经扩充了大约100个作战旅的单位,对军官和骨干的需求量很大,然而现在它又的确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军官和士兵骨干,这就使得乌军单位战力,在人力资源一层上存在巨大短板。

目前,美欧方面的对乌军事援助中,有一项就是训练乌军士兵。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作战部负责人在上月底曾表示,自俄乌开战以来,接受美方训练的乌军已有4000人。

在2月份时,欧洲方面也表示,计划将训练乌军的规模从15000人增加到30000人。

这些在美欧受训的乌军,一部分是接装部分西式装备的技术兵;绝大多数则是作为骨干进行培训,以弥补乌军在作战中核心战斗员的巨大损失。

不过乌军在美欧的培训周期非常短,至多不过一两个月,因此是速成模式,难以跟东乌轮战数年的老骨干相提并论。

而且由于西方所教授的课程,往往不适应俄乌作战的烈度(因为这种仗西方很多年都没打过了),所以受训的乌军士兵开到战场后,其表现也不是特别理想。

现在乌军中的骨干,除了尽可能在战争中有意识地保存一部分之外,主要就是“听天由命”,从前线幸存者中提拔上来了。就算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动员兵在顿巴斯战线待了几个月,那就算是老兵骨干了。至于存活时间只有几个小时的大头兵,那就是战争的代价了。

现在也有一部分西方国家的雇佣兵在乌克兰作战,有些是以小型建制分队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有些则作为骨干充实到乌军部队中;还有些则作为技术兵,操作提供给乌军的火炮、防空系统等装备。

执行上述任务的兵员,根本是几个月内难以培养出来的,所以西方国家的佣兵主要是干这个活儿,而不是直接在前线硬拼。

除了人员素质方面的问题外,乌军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重装备数量不够,以及弹药的相对缺乏。

按照乌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不论它叫什么名头,几乎都是机械化旅的构成。甚至现在,直接挂着机械化旅名头的乌军单位就有二三十个。

以乌军的标准配置来说,这样的机械化旅要有1个坦克营、3个机步营、1到2个摩步营、2个自行火炮营、1个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炮营、1个防空营,以及其他支援性营连。

但这样一个旅充实下来,需要不下200套的坦克、步战车、装甲车、火炮等重武器,以乌军目前的消耗、扩军及得到支援的程度,几乎没有一个旅可以达到理想状态。

我们在此前说过,乌军在开战后,其实用到了四套武器装备:

其一是当时乌军正规现役力量所使用的装备,它是清一色的苏系重武器,主要是新改装、新造或者状态比较好的老装备为主;

其二是乌克兰国内所储备的大量装备不太好,但拉出来也勉强能用的苏系重武器,其中甚至包括从博物馆中拉出来的“古董”装备;

其三是西方从东欧及全球势力范围内,能够搜罗到的苏系武器装备,比如波兰就支援了不少T72系坦克等;

其四是西方支援的老旧步战车、装甲车以及从治安战中退下来的轻型轮式车辆,另外在有一部分西方现役比较先进的坦克、步战车、火炮、火箭炮。

应当说,这四套装备下来,总的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然而俄乌战争的烈度太高了,双方重装备的损失奇重。

在如今乌克兰的机械化旅中,不大可能实现炮兵群齐整的状态了。其中一部分精锐部队,可能配置一两个自行榴炮营,其余的单位可能有牵引式炮营就不错了。

乌军现在是将西方支援的火炮,单独编列在独立炮兵部队中,按需支援各乌军作战旅,后者在这一块的编制基本是缺失的。

另外缺少的一块是主战坦克,乌军战前的坦克已经所剩无多,西方支援的坦克数量又并不多,而且很多属于空头支票。年初以来好不容易开口的M1系以及豹2系坦克的支援数量以及到位时间,都不甚理想。

这就使得乌军各机械化旅中,实现一个坦克营的配置不太现实,实战中能有一个连坦克的支援就不错了。乌军极可能也是将坦克重点、集中装备给独立坦克旅及一部分精锐旅,以作为突击之用。因为这些坦克现在还没有直接参战,所以我们看到前线乌军坦克出现的场景不太多。

至于步兵载具方面,西方支援了不少,但大多是轮式轻型车辆和老式装甲车。这就使得如今乌军机械化旅,从履带重装蜕变为了“轻型轮式”机步旅。而且因为僧多粥少的缘故,一个旅也不可能都有这类的装备,基本就是分配一两个营,然后大家合伙用。为了解决载具数量的不足,那就只能征用民用车辆了。

无论是乌军目前在弗勒达作战的第72机步旅,还是在阿特木斯克坚守的第93机步旅,这都是乌军中的精锐,但都出现了大量使用民用载具作战的情况。

因此从人员及装备两方面来说,乌军如今的机械化旅虽然数量不少,但是“成色”却要差很多。其整体战力比不上战前的那些精锐,目前主要是靠着数量优势和防御工事在死撑。

这也是乌军不断向西方要更多先进武器的原因所在,至于后者能不能满足乌军的巨大需求,还得以观后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