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港潮”的始末

 广州玉 2023-03-17 发布于广东

由于内陆和香港政治政策不同,再到两地当时的经济实力不同,在1956年、1962年和1979年发生了三次逃港大潮,从内陆逃跑到香港的居民达百万人之巨,紧邻香港的许多村庄变成“无人村”。在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背景下,政府对此采取强硬的高压手段,但是,怎么用高音喇叭唱“社会主义好”也没用,怎么派工作组、派民兵站岗警戒也没用,即使是鸣枪警告也没有用。

两地收入相差百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宝安县一个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平均是0.7元,而香港则有70元港币左右。一边早就用上了电视、冰箱,另一边只能吃红薯、咸鱼……悬殊的差距,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逃港之路。儿童妇女走陆路,梧桐山,沙头角,穿越铁丝网;青壮年走海路,游泳过江,那时候在珠江练游泳的人很多很多。

两种出路。早期的逃港者,在香港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成为富豪的也很多。后期逃过去的农民,大都做了工人,为香港经济起飞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据统计,当时逃港的人员数字多达百万。97年香港回归后,偷渡基本绝迹。近年,香港和内陆的人员往来更是频繁,甚至大量香港人进入内陆成为了一种潮流。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