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人要成长,必有原因 文/踪影 图/网络
孙少平自从读了高中以来,他的成长过程是普通人难以比拟的。在生活上,他经历了贫穷、饥饿,自卑和寂寞的折磨,同时也经历了初恋的苦涩,失恋的煎熬;在精神上,他坚持借书读书,读了不少课外书,加入了学校文艺宣传队下乡演出,又和田晓霞去黄原地区参加了革命故事调讲。尽管他的物质生活仍然没有改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开始丰富起来。少平的经历和积累,在当时的高中生当中,都是少有的拔尖儿的。更幸运的是,通过黄原讲故事,他和晓霞越来越熟悉了。晓霞可以说是少平成长路上的明灯,他精神世界的领袖。原著这样描述少平:“他现在已经有一身像样的蓝咔叽布制服,站在集体的行列中,看起来和别人也没什么差别。然而由于他个马高大,反倒显得漂亮和潇洒。他用省下的一元钱买了最廉价的牙具,一口整齐的牙齿刷得雪白;梳子和镜子他买不起,也不好意思买,就经常对着教室的玻璃窗户,用手指头把头发梳理得大约像那么一回事儿;如果,他再有一双相样的运动鞋,那就会更神奇一些。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少平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上班里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他现在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同学们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他对于郝红梅与顾养民的事现在很平静,心理上不再产生任何异常的反应,生活已经向他展现出了更宽阔的一面,他已经可以自然大方地排在打饭的同学们中间,毫不羞愧地领取他的两个黑高粱面馍了。少平的成长,虽然还远远达不到成熟,但他渐渐抛弃了虚荣,或自卑,可谓是一大进步了。这是一个青年成长的第一步。少平隐约意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仅是吃好穿好,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明白的东西。少平的转变,赢得了班里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的好感,甚至成了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儿乙菜呢!现在,尽管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这些重要的收获,都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晓霞在一块儿演戏和讲故事,他被晓霞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的吸引了。这种心理与他和郝红梅之间那种状态完全不同。对红梅,是一种感情要求;对晓霞,是从内心产生的佩服。晓霞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很透彻,很清醒,很有主见。有时,她竟然不同意报纸上的说法,使得孙少平常常吃惊不小。这些都吸引着少平,他很想和晓霞多拉拉话,主要是听晓霞说话。他甚至想,晓霞要是个男同学就好了,那样,他就可以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地交谈了。在这里,晓霞在少平的认知里,简直就是一位良师益友。然而,他不能免俗地认为,晓霞是个女孩子,有些话,有些时候,还要有些保留和顾忌。这种孩子气想法,非心底纯净善良者,是不会想到的。在这里,真的很佩服路遥对于人物的塑造之功劳。杨绛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孙少平的成长亦是如此,他不仅“好读书,肯下功夫”,他还善于总结和发现正义和善良。比如金波找茬儿暴打了顾养民一顿,金波原本是为他出气,而少平则是持反对态度,他对顾养民的不予追究感到震惊和钦佩。因此,他与顾养民在后来的日子里,竟成了朋友。近朱者赤,少平的成长与晓霞非同一般的见识,以及引导他读什么样的书,还应该经常读读报纸等,一些高中生所应该做的事情,在晓霞的鼓励和引导下,他养成了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少平的成长,有外部的原因,更有他自身的原因。正应了那句“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读《平凡的世界》,让我们学习和感悟到人生成长的契机,以及怎样抓住那契机,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成就我们的处世风格和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