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上色老照片:妇女拍照摆大刀,富人妻妾穿着漂亮长相普通

 小历史 2023-03-17 发布于浙江

一组老照片,展示晚清时期女性的生活。注:本文所选用的照片使用了AI上色。

女子展示“三寸金莲”。

这位女子特意脱了鞋,解开裹脚布,让摄影师拍摄她那已经畸形的双足,让人看着就不舒服。我们丝毫看不到小脚的美感,但是明清时期有些烂俗文人发展出一套所谓的“金莲美学”,为缠足叫好,还品评缠足的不同方法和小脚的不同形状,认为女人小脚有五式,即“莲瓣”、“新月”、“和弓”、“竹荫”、“菱角”。真是匪夷所思!

流离失所的母女。

由于遭受水旱、战争等灾祸,她们失去了家园,只得背井离乡,逃往异乡,沦为流民,在荒僻处搭建窝棚栖身,苟全性命于乱世。家里的男人可能外出乞讨了,也可能打零工谋食。她们站在摇摇欲坠的窝棚外,似乎就是在满怀期待地等待男主人带着食物归来。

一位妇女在织布。

在农耕时代,每一位平民家庭的女子,都要学会纺花织布,女红是身为女人的基本技能,要不然就会影响出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上演了2000年,直到商业化社会到来。

使用缝纫机做女红。

晚清同治年间缝纫机的传入,改变了女性数千年来做女红的传统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质量。那时候一台缝纫机要多少钱?1872年12月14日,《申报》发布了一条广告,说:“(晋隆洋行)新到外国缝纫机数辆,每辆洋价50两,欲购请来本行接洽。”当时一台缝纫机价格高达50两银子,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天价,只有富豪之家和制衣厂才能买得起。

生病的妇女。

这位农村妇女不知得了什么病,头部肿胀,病情严重,双眼都睁不开了。从她所处的环境来看,她的家非常贫穷,住茅草屋,根本没钱看病。那个男孩骨瘦如柴,严重营养不良;她身后的人衣衫破烂,饱经岁月的风霜,已经看不出性别。这样的处境,只能让她忍受病痛。

在校生。

女孩子一旦接受教育,精神面貌就完全不一样了。她们不再是困于闺阁、只会做女红的文盲,她们有文化、有见识、有活力,自信大方,毕业之后将走向社会,参与劳动,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半边天”。

家庭生活中的妇女。

这位妇女与孩子和丈夫在一起,开心地笑着。她的丈夫是汇文大学堂的教师,思想比较开明,“三纲五常”之类的礼教规则对家庭的束缚没有那么令人窒息,所以在合影时很自然地真情流露,一家人和和美美。

奶奶给孙女梳头。

在一个旗人家庭里,奶奶为孙女梳头,然后插一朵漂亮的小花。那个女孩留了长长的头发,可能从出生就没剪过。她们在镜子前拍照,把她们360度的形象都展示了出来,这样的摆拍非常巧妙。

霸气的旗人妇女。

这个拍照的场景很有意思,家境不错的妇女带着儿子拍照时,摆出了多把大刀,为他们增添了几分霸气的形象。不论男女老少,旗人家庭都有尚武的传统。

富贵人家的妻妾。

很明显能看出来,这6位女子生活优越、经济宽裕,她们头戴的抹额、身穿的袄裤都很精美,做工繁复、纹饰多彩。平民女子与富贵女子在服饰上的显著差别,就是前者“素”,后者“花”。我们能从这张照片获得一个信息,富贵人家的妻妾并不是个个都漂亮,她们的出身(尤其是妻)比外貌更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