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工作与博士申请上岸,哪个更容易?

 陈之秀 2023-03-17 发布于北京

我从未想过关于找工作与博士申请上岸哪个更容易的问题,直到昨晚和一个网友聊天,谈起这个话题。她说:“我看到你说儿子申上博士很兴奋,其实我心里是存疑的,因为在德国申博真算不了什么。我的德国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个网友的话,让我非常震惊!毕竟,我们走过了这个艰难过程:有计划读博时,硕士开始就有准备,成绩不能差,必须优秀;选课不能有“水课”,必须与专业相关;研究经历必须有,毕竟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机构并不多,同时还要与本国和第三国人竞争,意味着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较难;还要按期毕业等。

众所周知,在德国读研毕业难,能按期毕业更是难上加难,要付出的艰辛没走过的人是不能理解的。自律的学习、有规划的生活和工作等,哪一样都不能丢。各种事儿之间的相互平衡,需要各种能力的结合。因此,对于我们来讲,实在太不易了!

其实,不光对我们来讲不易,在孩子申博期间,我熟知的几个家庭的孩子也都在申博,有上岸的,有“全拒德”的,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少申博的孩子申请学校二十所加,更有甚者申请了三十所,同样是有人得到,有人失去。

为此,这个网友的话题,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在朋友圈以及群聊里做了调查问卷,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以下均为化名或者网名:

秋叶说:“还有一个孩子,申到顶级名校硕,自信爆棚,想博,经过一番折腾,退出,因为耽误了沒有实习,找工作不是太顺利,但最后找到了。”

云朵说:“美硕,申博相对容易。读美硕期间争取进实验室,申博或转博容易些。去年年中到现在,找工不容易。”

暴风说:“找工作容易。“

秋天说:“都容易,选择最难。”

筱筱飞扬:“找工作相对容易,看愿意什么样的岗位,只要肯做,没有找不到的工作。”

安琦:“申博有硬性要求,主观意愿不能左右,而找工作只要自己愿意,根据自己的需求,降低要求或提高要求都可以找到工作,有主观意愿参与。所以,找工作相对容易。不过,有人社会生存能力极差,只知道学习,所以,对部分人来讲,学习申博更安心。不容易也能啃下来。”

老胡说:“文盲都可以找工作。”

徽悠悠说:“申博是长期的规划,不能临时起兴的。一样的道理,申到心仪的学校,和找到心仪的工作都难。申名校硕比申博容易太多了。各人各看法,每个孩子追求不一样,答案不唯一。”

大连悠悠:“都有个目标问题,同等条件,找工作容易。好的工作不好找,孬的容易。读博需要条件要高得多。看人数,读博才几个人,工作是大家都可以的。读博,也不代表博士能毕业,工作的选择可多了去了。我用简单朴素的方法说,真不是很容易。”

以上我只选择了部分网友的代表性回答。我认为,大连悠悠用简单的话说得非常明了。于是,我把文章开头的那个话题分享给他,他说,这人XX,在德国,名片上各种头衔,博士排在第一位的,默克尔即使当总理,也是博士排在前,终身头衔。

下面我浅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找工作与申博不是一个等量概念,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找工作没有更高学历的限制,高学历和低学历都可以找工作,但申博你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有资格。

其次,专业方向。比如,理工科,导师可以决定要你或者不要你,但文、史、哲、经济,多数属于盲申,程序上跟申硕没有太大区别,不同学校也有不同的细微要求。但是,无论是导师决定那种,还是盲申,不够优秀基本无门,个别除外。

再次,找工作与申博也与个人能力、机遇等有关。有的大牛,既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容易申博成功到自己最喜欢的梦校!

此外,申博时的五要素“成绩、推荐信、科研经历、动机信、语言”一样也不能少,都要好,但除了这“五要素”,后面的事情就听天命运了,前面的“五要素”属于尽人事。而找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广撒网。企业总的来说,它的数量比博士申请的学校要多,而且博士申请的项目也有限,不同国家的学校要求不同,且还有专业方面的局限性。把读博的规划、精力等,用在找工作上,应该找工作相对容易。

最后,找个高薪、事少、满意的工作难,博士申请有可能连个不满意的也没有,所以才有博士申请的“全拒德”。总之,这个世界上成功的几率少之又少。博士申请上岸,不意味着拿到博士学位,还要经过几年的锤炼,顺利毕业才算博士。身边也有读博读不下去的人。因此,对科研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不要入坑。毕竟,拿全额奖学金读博的,人家钱不是白给的,需要你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科研方向,取得成绩!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网上也找到了这方面的回答,下面我把截图分享出来。

从各处获得的信息不难看出,只有极个别的人认为申博比找工作容易。我不知道,这极个别的人是否自己或者家人亲自申请过博士没有,如果没有,我也只能说他们太勇敢了,可以直接下结论。客观地去看待找工作与申博,其实是有必要的。只要工作和读博是自己喜欢的就行。无论找工作也好,申博读博也罢,都是一种自我选择,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对于这过程的难易,我想,需要具体到每一个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对于我们来说,太难了!!!

写到这里,想到威廉·德雷谢维奇的一句话: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那么,立志追梦读博的人,是不是也要自己创建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呢?我希望,他有!(2023年3月17日星期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