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营里镇卫生院协定方) 营里镇卫生院协定方上感1号方(病毒):柴胡 葛根 黄芩 各9g 生石膏 羌活 白芷 白芍 各8g 桔梗6g 甘草3g 板蓝根15g 水煎服日一剂 分二次饮 上感2号方(风热):桑叶12 菊花 芦根各15 桔梗 杏仁 各10 二花15 连翘12 前胡10 麦冬15 桑白皮10 柴胡12 薄荷10(后下) 蝉衣10 石膏12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上感3号方(风热型 发热咽痛):双花 连翘 各15g 薄荷 荆芥 蝉衣 各10 桔梗12 麦冬 柴胡 各15 牛子12 射干10 菊花15 甘草6 水煎服 上感4号方(清热解毒)银花15g、连翘10g、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黄芩10g、淡豆豉10g、桔梗10g、甘草6g、生石膏30g、芦根30g、炒栀子10g 上感5号方(利咽汤扁体炎):双花24 连翘15黄芩15板蓝根21牛子 15蝉衣9薄荷9 射干 12玄参 20 山豆根9 苡仁 30 甘草6 水煎服 上感6号(小儿)银花9g 白菊花6g 板蓝根10g 桑叶9g 紫菀6g 前胡6g 桔梗6g 荆芥6g 辛夷6g 甘草4.5g 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倦怠乏力,发热畏寒。对鼻炎、咽炎,轻度扁桃体炎,早期气管炎等适用 流感1号:金银花 15 克,板蓝根 9 克,菊花 9 克,芦根 9 克,甘草 6 克。 退热合剂:黄芩 15 白芍 18 柴胡 24 葛根 24 生石膏 24 肉桂 3 羌活 12 白芷 15 双花 21 连翘 15 苡仁 30 丹皮 15 甘草 6 板蓝根 24 玄参 20 咽炎1号方:生地 12 丹皮 9 玄参 30牛子 9 薄荷 9射干 12 黄芩 12 桔梗 6 知母 9 甘草 3 止咳化痰汤:炙麻黄 9杏仁 9 桃仁 9半夏 12 川贝 9 浙贝 9当归 12丹参 12双花 24 连翘 9黄芩 12芦根 18 厚朴 6栝楼 30 莱菔子 12 甘草 3 桔梗 12苏子 9 支气管炎方:桔梗6 荆芥9 防风9 紫苑9 冬花10 百部10 苏子9 甘草3 陈皮 云苓 黄芩 双花 连翘各10 瓜蒌12 半夏6 水煎服日一剂 肺炎1号(风热闭肺):苏子10g 地龙10g 甘草10g 五味子10g 冬花15g 桔梗15g陈皮15g 前胡10g 木蝴蝶15g 诃子10g 板蓝根15g 川贝5g 哮喘1号:炙麻黄 9桂枝6干姜 6 细辛 9半夏9五味子6 白芍24 冬花9紫苑 9 徐长卿24 射干 12 蚤休9 炒地龙 15黄芩15 炒杏仁 10 党参24甘草 6 水煎服 哮喘2号:炙麻黄 9炒杏仁 12生石膏21双花21黄芩21连翘12炙桑皮15射干 12炒地龙12炒苏子15炙杷叶15 前胡 12 浙贝15 苡仁 30 徐长卿24 甘草6 水煎服 鼻炎1号方(表虚易感冒):炙麻黄8 黄芪 30 白芍10 桂枝6 防风10 辛夷8 桔梗10 鱼腥草30 羌活 川芎 白芷 甘草各10 水煎服日一剂 鼻炎2号方(过敏性):生黄芪25g、党参10g、防风6g、炒白术10g、柴胡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辛夷10g 头痛1号(风寒):川芎 羌活 白芷 防风 各12 菊花10 细辛3 荆芥10 薄荷6 甘草6 水煎服 胃炎方:党参 15 半夏 9 黄连 9黄芪 10干姜 6 陈皮 12 云苓 15 枳壳 12甘草 6 小儿开胃方:生山楂9g 生姜3g 砂仁3g 六神曲6g 藿香6g 陈皮4.5g 丁香3g 川厚朴4.5g 生甘草4.5g。 小儿夜惊:党参15g 黄芪15g 茯苓10g 酸枣仁6g 石菖蒲10g 钩藤6g 丹参10g 红花6g 桃仁10g 生龙骨、生牡蛎各20g 甘草6g。 泄泻1号(小儿风寒泄):藿香12g 苏叶10g 白芷10g 半夏5g 陈皮10g 白术10g茯苓10g 厚朴10g 大腹皮10g 桔梗10g 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3枚 泄泻2号(小儿脾虚)陈皮10g 诃子15g 生薏仁5g 生白术10藿香5g 淮山药5g 白扁豆5g 砂仁5g 茯苓10g 近视1号: 菊花30g、当归10g、枸杞子15g、丹参15g、女贞子10g、太子参10g 颈椎1号:葛根30 桑枝12 姜黄 桂枝各10 骨碎补30 千年健10 当归9 川芎12 白芍 透骨草各15 桃仁 红花 各9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腰痛1号:独活10 寄生15 当归9 川芎12 细辛3 秦艽10 云苓12 川牛膝15 骨碎补30 年健10 狗脊12 白芍 12 杜仲10 川断12 元胡9 水煎服日一剂 利胆汤;柴胡12 茵陈30 郁金 赤芍 白芍 各15 黄连12 川楝子10 虎杖15 大黄6 金钱草 公英 生麦芽各30 元胡20 薄荷10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风湿1号(寒湿偏重);羌活 独活各12 制川草乌各6(先煎15分) 秦艽 当归各12 川芎15 木香6 乳香10 附子10(先煎15分)肉桂6 地龙12 蜈蚣2条 甘草 全虫 乌蛇各6 陈皮10 水煎服日一剂 分二次服 风湿2号(湿热偏重):桑枝30 络石藤 忍冬藤 各20 地骨皮 桃仁 红花 各12 双花 生地各20 土茯苓20 黄柏12 薏米20 川牛膝20 丹皮10 赤白芍各15 羌活12 细辛3 独活12 蚕沙10 寒水石12 甘草 全虫各6 蜈蚣3条 水煎服日一剂 风湿3号(风寒湿痹) 组成: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灵仙 10 克、白芷 10 克、独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 克、细辛 4 克、鸡血藤 15 克、五加皮 10 克、豨莶草 10 克、甘草 10 克。 服法:将药加水 600 毫升,侵透,煎取约 300 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能:养血行血,温经散寒,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四肢关节疼痛,以及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颈肩疼痛。 加减运用;行寒肢冷者加附子 15 克,桂枝 10 克。疼痛以上肢为主者,加羌活 10 克,片姜黄 10 克。疼痛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 15 克,防已 10克。温盛者加薏苡仁 20 克,苍术 10 克。若痹证日久,体倦乏力,舌淡脉弱者加黄芩 20 克,党参 15 克。 痤疮1号(湿热於):生地15 赤芍 栀子黄芩各10 茵陈30 黄柏10 公英20 生薏米30 车前草15 生大黄10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皮肤瘙痒1号:全虫、僵蚕、苦参各6,薄荷、甘草各3,生地15,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各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 皮肤瘙痒2号外洗方:苦参30,大风子、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川椒、甘草各20(克),煎三次取汁1000毫升,加芒硝、硫磺、滑石、明矾各30克,搅匀,洗患处10分钟,每日洗三次 皮肤瘙痒3号(顽固性):苦参30,地肤子、白鲜皮、双花各20,黄柏15,川椒8(克),加水3公斤煎30分钟,去渣,擦洗患处15分钟,每日1-2次,2--3天 皮肤瘙痒4号(老年人):麻黄、防风、僵蚕、荆芥、薄荷(后下)、甘草各6,苍术、桃仁、当归尾、赤芍、红花各10,全虫9(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 肛门瘙痒、湿疹:大黄、黄柏、马齿苋、五倍子各20,鱼腥草30,百部、地肤子各20,(克),加水3公斤煎至2公斤,坐浴20分钟,每日二次,每日一剂,3-5天治愈 湿疹1号:黄芩15g、生栀子15g、茵陈10g、建泽泻10g、生地15g、牡丹皮10g、赤芍15g、甘草10g、生石膏15g、车前子10g、板蓝根30g、黄柏15g 排卵1号汤:紫石英30 仙灵脾15 川椒3 菟丝子10 枸杞10 川牛膝15 肉桂8 当归15 赤白芍各10 丹皮10 巴戟天10 川芎10 香附15 川断12 水煎服日一剂 排卵2号:熟地 15g 当归 10g 炒白芍 10g 枸杞子 15g 兔丝子 30g 制首乌 15g 山芋肉 10g 太子参 15g 山药 15g 鹿角胶 10g 砂仁 6g 盆腔炎1号(急性):胆草 20g 山栀 10g 香附 15g 鳖甲 10g 柴胡 10g 黄岑10g 生地 10g 川栋子 10g 荔核 12g 天丁 15g 黄莲 6g 丹参 15g 茯苓 15g 黄柏 15g 甘草 6g 败酱草 15g 蒲公英 30g 制首乌 6g泽泻 10g 当归 20g 盆腔炎2号(慢性,炎症重):丹参 18g 赤芍 15g 木香 12g 桃红 9g 金银花 30g 蒲公英 30g 茯苓 12g 丹皮 9g 生地 9g 延胡索 6g 盆腔炎3号(体虚者):桂枝 6g 茯苓 15g 丹皮 12g 赤芍 10g 桃红 10g 三棱 6g 莪术 6g 党参 15g 白术 6g 黄芪15g 28 盆腔炎4号(活血为主,月经多者禁用): 丹参 20g 益母草 20g 黄柏 20g 苦参 20g 金银花 20g 当归10g 土鳖虫 10g 柴胡 10g 醋香附 10g 牛夕 12g 泽夕 12g 川芎 12g 三棱 6g 莪术 6g 甘草 6g 痛经1号(寒凝):小茴香 土元 炒蒲黄 五灵脂 吴芋 乌药 元胡各10 水煎服日一剂 服后用布包药渣暖小腹 通乳1号(乳涨不通):当归12 白芍20 生地12 柴胡6 陈皮10 漏芦12 白芷10 桔梗9 瓜蒌9 通草10 天花粉12 王不留12 山甲5~10 水煎服日一剂 通乳2号(乳小):党参20 黄芪30 当归12 麦冬15 桔梗9 漏芦10 通草10 生地12 王不留10 甘草6 水煎服日一剂 疏肝散结汤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状加地黄15克。 输卵管疏通1号 当归 9g 川芎 9g 白术 9g 生地 9g 熟地 9g 桃红 9g 红花 9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10g 败酱草 30g 皂角刺 10g 生茜草 9g 海螵蛸 10g 红藤 15g 输卵管疏通2号 当归 9g 川芎 9g 生地 9g 熟地 9g 桃红 9g 红花 9g 石菖蒲 9g 路路通10g 败酱草 30g 生茜草 9g 海螵蛸 10g 肉丛蓉 9g 菟丝子 12g 输卵管疏通3号 柴胡 9g 当归 9g 白术 9g 白芍 9g 黄岑 9g 制香 12g 生茜草 9g 败酱草 15g 石菖蒲 9g 路路通 9g 降血脂1号:杜仲15 赤芍15 生山楂30 泽泻30 寄生20 丹参30 生首乌18 牛膝20 桃仁12 决明子18 虎杖12 生蒲黄18 黄精20 水煎服日一剂 30剂为一疗程 后可服自配降脂散巩固二周 心悸1号:黄连 9 虎杖20 人参9(包)生地 30 当归 20 白芍 15 知母15柏子仁 15 炒枣仁 30 紫石英 30 三七粉 3(冲) 心悸2号:人参9(包)天冬 30 麦冬 30 五味子 9 黄芪30 元胡 30当归 15 黄连 9 甘松 30 郁金 15川芎 15柏子仁 15 炒枣仁 30三七粉 3(冲) 心悸3号:柴胡 15 枳壳 15 香附 15郁金 15元胡 30甘松 30人参9(包)黄连 9 三七粉 3(冲) 益气通瘀汤 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 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通冠宣痹汤 组成;瓜萎实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参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红花 15 克、川芎 15 克、赤勺 15 克、细辛 3 克、荜菝10 克、田七 10 克(为末冲) 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加减运用: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2惊悸心慌多梦加龙齿、磁石各 30 克。3胃脘痞胀加化桔 15 克、积实 15 克。4心律失常,脉结代加太子参 10 克、苦参 10 克。 心 健 脑 汤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将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功能: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学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减运用: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 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益 心 汤 组成:党参20克、紫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 10克、炒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功能: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博,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代或沉细或涩,舌质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汤剂共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栀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在泽泻20克。 心 痛 饮 组成:紫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冲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远志10克、琥珀粉2克、(冲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橘叶10克、卧蚕草10克、党参10克、炒积壳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早晚两次服。晚间服药时以药液冲服琥珀粉、三七粉。 主治:血瘀气机不调之冠心病急慢心绞痛发作,伴心绪不宁之焦虑失眠的患者。 加减运用;如心绪不宁焦虑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舌苔厚腻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见食无味、纳呆可 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益气活血养心汤 组成:炙贡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 克,川芎 9克,桃仁9克,桂枝6 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气活血,助阳通脉。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胸闷胸痛,心悸乏力。 加减运用:心不藏神,出现心悸怔忡,善惊易怒者,加龙齿30克,磁石30克,琥珀粉1,5克,(吞服)。血脉瘀阻、出现胸闷胸痛者加五灵脂 12克,山楂12 克,降香9克。心肾阳虚,浮肿明显,面色幌 白者,加熟附子9克,万年青根9克,姜皮3克,车前子30克。心脉痹阻、肺失肃降,出现喘息气急者,加苏子9克,白芥子9克,降香9克。肺络瘀阻,出现咳嗽咯血者,去桂枝,加旱莲草30克,鲜苇根30克。血不养心,出现头晕心悸,面色少华者,加龙眼肉9克,大枣 15克。 通脉宁心汤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萎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主治:冠心病、心肌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属心火亢盛所致者。 加减运用:心气虚者去郁金加党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不寐者加枣仁,远志;胸痛者加元胡、川芎。 注:心肾阳虚者,长期腹泻、滑精者本方慎用。 甘温宁心汤 组 成: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炒枣仁18克、炙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功 用:温阳宁心,调整心律。 主 治: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胃冷、脉细缓或结代等症(心律失常:如心过缓、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风心病、冠心病心律不齐者)。 加减运用:身恶寒、四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12克、菖薄10克;胸痛明显者,加薤白15克。 养心宣痹汤 组成:丹参25克,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郁金10克、夜交藤15克、鸡血藤15克。 服法;水煎服,日二次、早晚服。 功能: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加减运用;若胸痹气滞者在本方内加旋覆花15克、(布包)清半夏10克,降香6克,(旋覆花汤之意)。胸痹痰阻者加全瓜萎、薤白(瓜萎薤白白酒汤之意)。胸痹时痛(心绞痛)此方加金铃子、元胡(金铃子之意)。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参、五味子、寸冬(生脉饮之意)。胸痹怔忡 (早搏)加桂枝、炙甘草(桂枝甘草汤之意)。肝热头痛者加珍珠母、钩藤。惊悸不安烦燥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呃逆不畅加生代赭石、旋覆花(旋覆代赭石汤之意)。肺气壅闭,郁而不宣而喘促者加葶苈子、苏子(苏葶泻肺汤之意)。 养肝熄风汤 组成:菊花15克,钩藤 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 克,怀牛膝 10克,白芍 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晕,艰寐,下肢乏力,脉弦. 通脉化瘀汤 组成;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苏木 10 克、紫草 10 克、丹皮 10 克、石斛 10 克、秦艽 3克、公英 30 克、泽兰 15 克、忍冬藤 30 克、生姜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加减运用;患肢肿胀明显者加苡仁、连翘;红肿明显者加天花粉、银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 安眠1号:当归12 白芍12 柴胡12 制首乌20 炒枣仁30 柏子仁12 菖蒲12 远志10 寸冬30 茯苓30 五味子12 水煎服 安眠2号:白术12 人参12 黄芪30 当归12 白芍12 炙甘草10 茯苓30 远志10 菖蒲12寸冬30 五味子12 炒枣仁30 柏子仁 12 水煎服 我的验方小集 1.抗早博合剂:红参5克(党参30克),丹参 苦参 麦冬 五味子 薤白 茯苓 柏子仁 炙甘草 各15克,炒枣仁20克,琥珀(碾碎冲服)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3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各型早博。 苦参每日20~30克,水煎服,10天为一疗程,用于各型早博亦可有漏芦10克泡水或煎服。2.抗心衰合剂(肺心病):葶苈子30~50克,丹参 枳实各10~15克,水煎服,一日一次,每次100ml,日3次,适用于心力衰竭者。 3.通冠汤:枳壳 陈皮各12克,乌药 桂枝各10克,炙甘草 法半夏各9克,茯苓 黄芪各20克,丹参30克,全瓜蒌 薤白各15克,水煎服,每次100~150ml,日服2次,适用于心脉动瘀阻者。 4.遵义医学院阑尾Ⅲ号:川楝子15克,红藤60克,桃仁 皂刺 丹皮各9克,炙山甲6克,双花15克。 5.复方白花蛇舌草汤(阑尾炎):白花蛇舌草 蒲公英 羊蹄草随证加减,每日1~2剂,分2~4次服。 6.急性胆囊炎:①丹参 柴胡 各15克,黄芩 枳实 姜夏 大黄(后下) 芒硝各9克,二花30克,连翘12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②柴胡 青皮各6克,金铃子 枳实各10克,水煎服。 7.胆石病:消石散:郁金粉 甘草粉0.3克,火硝粉1克,白矾末0.5克,滑石粉1.8克,每日一剂,分2~3次冲服,可连服15~30天,孕妇忌服,小儿酌减。 8.胆囊炎:①香附15克,乌药10克,水煎服。 ②茵陈12克,胆草 郁金 木香 枳壳各9克,水煎服。 9.胆道排石汤:生大黄 木香 枳壳各15克,金钱草30克,属气滞者加川楝子 黄芩各10克,属温热者加山栀12克,元胡15克,虎杖30克,一般用药后一周开始排石,可持续数天到数十天,一疗程为2~3个月,对胆囊结石无效。10.急性咽炎:①胖大海2枚,金银花1.5克,玄参3克,生甘草2克,每日一包袋茶 ②玄参 麦冬 金银花 山楂各10克,胖大海2~4个,鲜萝卜叶30克,桔梗 甘草各6克,水煎,袋茶随饮,不拘时。 11.慢性咽炎:生地黄 玄参 牛蒡子 金银花各15克,黄芩 桔梗各12克,板蓝根 麦冬各20克,甘草4克,上药煎后浓缩成糖浆,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ml。 12.鼻窦炎:苍耳子 辛夷花 玄参各9克,白芷 酒黄芩各5克,细辛 甘草 薄荷各3克,上药共入罐中,加入清水武火煎,患者坐于煎药处,对准药罐,使药气随呼吸进入鼻腔,煎成后澄清温服,一日3次。 13.急性腰扭伤:①早期:当归 赤芍 续断各12克,秦艽15克,木通 延胡索 枳壳 厚朴各10克,桑枝30克(先煎),木香3克(后下),水煎服。 ②后期:钩藤 续断 杜仲 熟地黄 当归各12克,独活 牛膝 威灵仙各10克,白芍5克,炙甘草6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 14.类风湿性关节炎:防己 秦艽 桑枝 威灵仙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15.三叉神经痛:①全蝎 蜈蚣等量研细末,每服2克,日服2~3次。 ②愈痛散:白附子100克,全蝎150克,白芷 川芎 僵蚕各200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每日2次,热酒调服。 16.偏头痛:①风热型:生地15克,白芍 当归 黄芩 菊花 蔓荆子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日一次。 ②风湿血淤型:全蝎100克,生地 当归 白芍 甘草各200克,蜈蚣150条,地龙150克,晒干研细装入0.25克胶囊,每次4~5粒,一次3次,黄酒或白开水送下。 ③散偏汤: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 香附各10克,柴胡 郁李仁,甘草各6克。兼风寒,加桂枝 细辛;兼风热,加生石膏 菊花;兼风湿,加羌活 蔓荆子;兼肝阳上亢,加石决明 天麻;兼血淤,加桃仁 红花。 2.面瘫丸:白附子 僵蚕 钩藤 蝉衣 海风藤 防风各30克,川芎27克,制马钱子9克,为末,每次服6克(炼蜜丸),一日3次(共服36次)。 2.急性肾盂肾炎:石苇 律草 车前草各30克,柴胡24克,黄芩18克,广木香9克,一日2次每剂,分6次服,守方一周。 3.慢性或急性肾盂肾炎缓解后:黄芪 蒲公英 半枝连各30克,党参 柴胡 麦冬 莲子 地骨皮 车前草各15克,石草蒲 远志各10克,一日一次每剂,守方一周。 4.急性肾小球肾炎:①风水浮肿尿少者:复方蝉衣饮:白鲜皮 地肤子 浮萍 汉防己各20克,蝉衣 僵蚕 地龙各10克,水煎服,一日一次每剂。 ②热毒血尿者:复方益肾合剂:生黄芪 半枝莲 半边莲 茜草各30克,蒲黄 丹参各10克,水煎服,一日一次每剂。 5.再障(慢性):①黄芪 党参 何首乌各30克,生地 熟地 女贞子 菟丝子各15克,白术 茯苓 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一次每剂。 ②一叶秋碱16mg im 一日一次,1.5~2个月生效,疗程不少于4~6个月。 ③丙酸睾丸酮50~100mg im 一日一次,3~6个月为一疗程。 口服康力龙2mg,一日2次*3~6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 强的松10mg或地米1.5mg,一日3次*4~6周,后改维持量。 6.蛲虫:小儿夜晚及会阴及肛门奇痒,夜眠不安,遗尿尿频,应疑本病。 苦楝根皮9克,槟榔 鹤虱12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持续一周。 7.蛔虫病:小儿反复陈发性脐周疼痛,有时伴有易饥,夜间磨牙,荨麻疹,以及嗜食异物,如泥土,茶叶。 使君子 苦楝根皮各9克,槟榔15克,木香 枳壳各6克,大黄3~6克,甘草3克,一日一剂,早晚分服,连服2天。 8.流感的预防:野菊花 贯众各15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 9.风湿性关节炎:①虎杖根 威灵仙 海风藤各30克,羌活 独活各10克,煎汤洗关节。 ②伸筋草 钻地风 鹿衔草 老鹤草各30克,煎汤洗关节。 10.冠心病:①痰浊闭阻兼血瘀者:冠心康复汤:丹参25克,生蒲黄20克(包煎),生山楂15克,郁金 法半夏 薤白各10克,瓜蒌仁12克,枳壳6克,川芎5克,琥珀(冲服) 桔梗各4克,一日一剂,2个月为一疗程。 ②冠心欢:心血瘀阻者:五灵脂 蒲黄 桂心 细辛 丹参 远志研末装入胶囊,每日4~6次,第次1.5克。 ③人参 三七各等份研末,每服3克,一日2次,用于心血瘀阻者。 11.心肌梗塞:通痹消胀汤:全当归 木通 枳壳 薤白 桃仁 大黄(后下)各10克,莱菔子30克,水煎服,必要时隔0.5~2小时再服,适用于本病兼腹胀者。 12.病毒性心肌炎:①宁心汤:人参(冲服) 麦冬 熟枣仁 炙甘草 瓜蒌皮各10克,夜交藤20克,生地 丹参各15克,桂枝6克,一日一剂,煎2次分2次服,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②黄芪 丹参各30克,板蓝根20克,檀香 贯众各10克,水煎服,一日2次,为通治方。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①丹参30克,苦参 枣仁各15克,朱砂0.8克(冲服),琥珀1克(冲服),水煎服,一日2次,每次100~150ml。 ②北五加皮研末,每次1克,一日3次。 ③25%葡萄糖20ml, 心律平70mg i.v >5分钟,2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一次,总量<210mg。 异博定 5mg, 25%葡萄糖20ml i.V 25%葡萄糖20ml 西地兰0.4mg i.V 伴心衰者首选。 14.心房颤动:①除颤汤:丹参20克,苦参 炙甘草 五味子各15克,柏子仁 三七 川芎各12克,一日一剂,3/日。 ②三参汤:党参90克,丹参60克,苦参 当归 地龙各30克,松节100克,甘草,生姜各10克,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合并3次,药液约1000ml,分早 中 晚3次服,一日一剂,复律后继续服7周以巩固疗效。 15.急性胰腺炎:肝郁胸腹胀痛,心烦欲呕者:柴胡 白芍 枳壳 木香 当归 白术 茯苓各10克,甘草3克,薄荷1.5克,研末,一日2次。 16.慢性胆囊炎:①玉米须 蒲公英 茵陈蒿各30克,一日一剂,水煎服,缓解疼痛效果好。 ②茵陈 胆草各12克,郁金 木香 枳壳各9克,共研末,加浓缩猪胆汁半斤,拌入药面中加适量蜂蜜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一丸,适用于气滞者。 17.肝硬化:莱菔子粉 鸡内金 沉香粉各1.5克和匀,一日分2~3次吞服,用于肝硬变胀气。 半边莲,玉米须各30克,每日一次,水煎服,用于消腹水。 18.溃疡性结肠炎:煨肉豆蔻 炒五味子各60克,煨广木香 诃子肉 炒吴茱萸各12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一日2次。 19.急性肠炎:①炒车前子研末,每次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治暴泻不止,小便不通。 ②车前草 马齿苋 蒲公英各30克,一日一剂,水煎服,主治发热,恶寒,腹痛泄泻者。 20.胃下垂:鲜猪肚一个,洗净,正面朝外,白术片半斤,用水浸透,将白术入猪肚内,两端用索线扎紧,放入大瓦罐内,加水一罐(罐内须垫碎瓷片,以免猪肚贴在罐底上),置小火上煮一日,将白术取出晒干,焙枯研成极细末,每日一次,每次3克,空腹开水送下,5剂为一疗程,轻症一疗程,重症连用3疗程。 21.慢性肾小球肾炎:①绿豆附子汤:绿豆30克,制附子30克,水煎煮食豆,次日再加绿豆30克煮熟食豆,第3天则另用二药煎煮如前,适用于水肿,忌生冷盐酒60日。 ②滋肾汤:白茅根30克,生地 赤芍 牛膝 益母草各15克,当归 川芎 女贞子 旱莲草 金樱子 芡实 苍术 黄柏各10克,适用于蛋白尿长期不消者。 22.下泌尿道感染:①海金沙草 车前草 扁蓄 白茅根 白花蛇舌草 马齿苋 败酱草任选一两种,每种30~60克,水煎服,治膀胱湿热型。 ②冬葵子为末,每次5克,甘草 木通适量煎水送服,每日3次。 23.头痛方(偏头痛):①风热型:生地15克,白芍 当归 黄芩 菊花 蔓荆子各10克,川芎 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②风湿,血淤型:全蝎100克,生地 当归 白芍 甘草各200克,蜈蚣150条,地龙150克,晒干研细装入0.25克胶囊,每次4~5粒,每日3次,黄酒或白开水送下。 24.疖:①鲜忍冬藤150克,生甘草30克,连翘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3次服,连服3~5天。 ②银花9克,野菊花9克,紫花地丁9克,煎服法同上,连服2~4天。 ③生黄芪15克,当归9克,银花3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3次服,连服3~5天,适用于全身营养不良和疖肿反复出现者。 25.痈:银花18克,连翘15克,蒲公英12克,甘草5克,加水250ml煎成100ml,分两次温服,一日一剂,连服2~4天。 26.丹毒:①不论何处发丹毒,均可用生地 赤芍 板蓝根 制苍术 黄柏等煎服。 ②下肢丹毒可用苍术 黄柏各9克,板蓝根30克,煎汤,一日一剂。 ③并发象皮腿者,可用防己 苍术 泽泻各60克,升麻30克,研末,水泛为丸,每次9克,一日2次,饭前温开水吞服,可以常服。 27.急性乳房炎:①鲜蒲公英150克,水煎,一日2次。 ②青皮10克,全瓜蒌30克,蒲公英15克,水煎,一日2次。 ③瓜蒌1个,生甘草10克,忍冬藤30克,连翘15克,加水400ml煎成200ml,一日2次。 28.乳房囊性增生病: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乳头溢乳。 ①乳块消:丹参 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 川楝子 土鳖虫 皂刺各10克,一日一剂。 ②乳腺方:当归 白芍 柴胡 白术 薄荷 生姜 王不留行 路路通各15克,丹参20克,鹿角霜25克,甘草10克,一日一剂,分2次服,15剂为一疗程。 29.外痔:①荆芥20克,防风 双花 连翘各10克,地丁30克,公英30克,川椒30克,煎水外洗。 ②朴硝30克,置盆内开水冲入溶化,外洗。 30.直肠脱垂:①人参芦每日一个,研末,温开水送服。 ②党参12克,炙黄芪15克,炙升麻3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③熏洗方:苦参15克,石榴皮15克,枯矾8克,五倍子10克,一日2次。 31.前列腺增生病:①车前草30克,煎服。 ②生黄芪30克,当归 滑石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甘草 石菖蒲各5克,竹叶2克,水煎服。 32.排石汤Ⅰ号(镜下无血尿者):瞿麦 扁蓄 冬葵子 石苇各15克,金钱草30克,海金纱 王不留行各12克,川楝子9克,一日一剂,水煎服。 33.排石汤Ⅱ号(镜下有血尿者):Ⅰ号汤+牛膝 茜草根 蒲黄各9克,桃仁6克,一日一剂。 34.尿石病:①牛膝30克,车前子15克,水煎服。 ②海金纱 猪苓12克,金钱草50克,木香10克,水煎服。 35.精子数目少:熟地15克,龟板10克,桑螵蛸8克,何首乌12克,苍术12克,韭菜子10克,当归12克,复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连服30~40天。 36.肩关节周围炎:①独活 防风 川芎 牛膝各6克,桑寄生18克,秦艽 杜仲 当归 茯苓 党参各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 甘草3克,肉桂2克,水煎服,可复煎外洗患处。 ②独活 防风 川芎 牛膝各6克,秦艽 当归 茯苓 党参 黄芪 续断各12克,细辛 甘草各3克,生地15克,芍药10克,肉桂1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37.崩漏Ⅰ号方:白术20克,当归 生地 旱莲草 地榆 甘草各15克,贯众 槐花 泽泻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治疗突然子宫大量出血。 38.崩漏Ⅱ号方:山药 熟地 覆盆子各20克,何首乌 龟板 茜草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子宫出血淋漓不断者。 39.霉菌性阴道炎:①鹤虱草 归尾各30克,苦参 蛇床子 土槿皮各15克,煎汤加猪胆汁2个外洗。 ②蛇床子 苍术 黄柏 白鲜皮30克,花椒 明矾 苦参10克,煎水外洗,一日一次,连用10天。 40.急性盆腔炎:蒲公英 金银花 野菊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15克,苡仁 青蒿各20克,大黄 丹皮 枳实各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41.急性盆腔炎:①马齿苋60克,车前草30克,煎水代茶。 ②败酱草45克,紫草根15克,水煎加红糖服用,一日一剂。 60.慢性盆腔炎:①当归 香附各10克,益母草12克,一日一剂。 ②温热内阻型:蒲公英15克,车前草12克,归尾 赤芍 丹皮 黄芩 川楝子 桃仁各10克,苡仁20克,柴胡 元胡 川芎 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③桂枝6克,茯苓 桃仁 苡仁 丹皮 赤芍 香附 乌药 小茴香 元胡各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用于气滞血淤型。 61.子宫脱垂:①棉花根30克,枳壳30克,水煎服。 ②金樱子根60克,水煎服,连用3~4天。 62.习惯性流产:①党参 白术 黄芪各10克,红枣5枚,加糯米适量,煮粥常食。 ②绿豆衣 积豆衣 赤小豆各12克,银花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63.更年期综合征:(45~55岁多发)①肾阴,肾阳俱虚之证:二仙汤:仙茅 仙灵脾各15克,当归 巴戟天10克,黄柏 知母各5克,水煎服。 ②用于神志恍惚,坐卧不安,哭笑无常者:甘麦大枣汤:生小麦50克,大枣5枚,甘草5克,水煎服。 64.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为主要症状:间歇性,交替性。鼻涕较多。 丝瓜根,鹅不食草各30克,茶叶6克,水煎服,一日2次。65.慢性肥厚性鼻炎:持续性鼻塞,伴耳鸣,重听。 赤芍 川芎 红花 辛夷花 干姜各10克,当归尾 香附各12克,鸡血藤30克,莪术15克,制附子8克。 若脾虚便溏者,加炒白术 山药各12克;若气虚乏力者,加黄芪20克。 66.鼻窦炎:头痛,鼻塞,鼻涕,嗅觉障碍,鼻道积脓。 苍耳子 辛夷花 玄参各9克,白芷 酒黄芩各5克,细辛 甘草 薄荷各3克,水煎,先吸蒸气,再温服,一日3次。 67.慢性扁桃体炎:丝瓜一个,海带30克,蒲公英25克,水煎服,一日2次。 68.湿疹:(1)内服:①紫草30克,大黄18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成人每服10~12克,每日一次。 ②菊花 银花各10克,蝉衣4.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3次。 ③土茯苓30克,苡仁5克,银花10克,生地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秀于慢性湿疹。 (2)外治:①黄连6克,蜂房3个,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膏外敷,适用于急性湿疹。 ②松香 枯矾 黄丹 雄黄各等份,研末,麻油调搽患处,适用于慢性湿疹。 ③丝瓜络60克,煎水洗局部,每日一次,适用于阴囊湿疹。 ④密陀僧10克,黄柏6克,冰片3克,研细末,用花生油调敷患处,适用于各种湿疹。 69.神经性皮炎:①密佗僧1.5克,金毛狗脊3克,研细末,香油调敷。 ②樟脑15克,雄黄3克,滑石30克,研细末,米醋调擦患处。 ③川槿皮 海桐皮 斑蝥各3克,轻粉1.5克,共研细末,开水调搽。 70.脂溢性皮炎:①苍耳子 地肤子 威灵仙 艾叶 吴茱萸各15克,煎汤外洗,每周一次。 ②透骨草120克,皂角 王不留行各60克,煎汤外洗,每周一次。 ③硫黄 雄黄 五倍子 黄连 密佗僧各等份,以猪油调搽,适用于干燥鳞屑型。 ④润肤膏或一扫光外涂。 71.黄褐斑:①血竭白扁豆汤:当归15克,生地20克,川芎 赤芍12克,血竭3克,白扁豆 白僵蚕各12在,桃仁 红花各10克,白附子 白芷各12克,鹿胶 龟胶各6克,水煎内服外搽。 ②血府逐瘀汤:当归 赤芍 生地 川芎 桃仁 红花 牛膝各10克,柴胡 枳壳 桔梗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珍珠母 白僵蚕 菊花 茵陈 夏枯草 丝瓜络 赤芍 白芍 白茯苓 生甘草10~12克。水煎服。 72.痤疮:连翘 川芎 白芷 黄芩 荆芥 桑皮 苦参 栀子各4.5克,每日一剂,分3次服。 73.臭汗症:水杨酸3克,硼酸10克,麝香草脑0.5克,薄荷脑1克,氧化锌10克,滑石粉加到100克,涂腋下,一日1~2次。 74.疥疮:①以疥疮净1号(苦参100克,蛇床子100克,花椒30克,白鲜皮100克,白菖蒲30克)全身药浴30分钟。浴后涂2号(百部20克,槟榔8克,苦参16克,蛇床子16克,苦楝皮8克,青蒿8克,大黄8克,制成200ml酊剂,一日2~3次,4天为一疗程。 ②夏枯草 苍耳草 律草各50克,白矾 川椒各30克,加水1500ml,煎熬20分种后熏洗,一日一剂,一日2次。 ③白鲜 菖蒲 全草150~200克,煎汤外洗。 ④苦楝子30~40克,鲜苦楝皮100~200克,武火煎水去渣外洗。 ⑤大枫子膏:大枫子去壳取肉500克,捣烂研细加凡士林500克,调匀,每日擦2~3次,用3~7天。 【消胖灵】 决明子30克,泽泻15克,郁李仁15克,火麻仁15克,山楂10克。 加水600毫升同煎,煮沸后用文火煎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400毫升煮沸20分钟,两煎混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能健脾化痰,燥湿减肥。 治疗单纯性肥胖96例,有效率82% 来源刘宛华《湖北中医杂志》1990.(5):17 肝癌中药方剂 【方1】 白毛藤30克,刺老苞30克,仙鹤草30克,刺五加15克,黄芪30克,三七粉3克枸杞30克 三七粉除外,其他药水煎后,用药汤分三次冲服三七粉。每日一剂,早、中、晚各服一次。 本方治疗肝癌,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较佳,晚期病人稍差。 来自《云南抗癌中草药》 【方2】 穿山甲片30克煅灰,加黄酒温服,每日两次,每次15克 有良好的活血祛瘀、攻坚散结作用,用于肝硬化、肝癌血瘀所致的痞块痰凝病症,用后减轻疼痛、延长生命。来自上海市南市区蓬莱路地段医院郑珊君献方 复方三白散(胃十二指肠溃疡) 白及50g 白矾35g 白芍20g 乌贼骨(去壳)50g 渐贝母30g 延胡索(醋制)35g 桔梗30g 黄连25g 生黄芪50g 柴胡15g 甘草20g 共研粉,每服5g.3次/日 小儿外感咳嗽 桔梗 炙麻黄各12g 陈皮 炙远志 炙甘草 荆芥各10g 炙紫菀 百部 知母 瓜萎各6g 水煎服,3次/日 咳嗽痰黄:桑白皮 黄芩 杏仁 大贝母各10g 咳嗽痰白:杏仁 苏叶各10g 干咳无痰:川贝10g 麦冬 杏仁 元参各6g 久咳重型:佩兰 藿香 香薷各10g 耳呜 生草乌60g 75%酒精200ml浸泡1周,每次2--3滴,滴耳,1-2次/日,10次为一疗程. 对突发性,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及原因不明耳呜可有效,对药物性,老年性和混合性耳聋无效. 风热感冒 鹅不食草 金银花 连翘各10g 薄荷6g(后下) 牛蒡子6g 水煎服,1次/日. 风寒感冒 羌活 独活各15g 川芎 柴胡各12g 桔梗 枳壳 前胡 茯苓各10g 甘草6g 荆芥 防风各15g 水煎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水蛭 地龙 苏木 丹参 穿山甲等量,水煎服.1剂/日 缺血性脑卒中:水蛭 土元粉(1比1) 每次1g,3次/日 脑血栓形成:水蛭粉10g 1次/日 高血压,高血脂:水蛭粉3-5g/d,1次/晚.4周为一疗程. 动脉硬化,心肌梗死:水蛭粉1.5--3g 3次/日,4周为一疗程. 脑梗死:水蛭粉1g3次/日. 脑出血,颅内血肿:水蛭粉3g3次/日. 脑血管病后遗症:水蛭 全蝎 三七 按2比1比2研粉,2g 3次/日*4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 水蛭粉: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忌服,大量用可致内脏出血. 高血压:玉米须15-20g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黄芪 生牡蛎 山药 白术 陈皮 防风 按3比3比3比2比2比1研粉,3g,2次/日,一个月为一疗程. 胃下垂:黄芪20g 白术10g 防风10g 木香10g 白芍20g 枳实10g 砂仁10g 1剂/日,分三次服,服后平卧半小时. 足跟痛:丹参100g 牛膝12g 甘草10g 1剂/日 带状疱疹: 1.龙胆草 30g 丹参15g 川芎10g 水煎服 2次/日 可减轻疼痛,停止皮疹发展. 2.龙胆泻肝汤:龙胆草30g 柴胡10g 甘草6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木通10g 生地10g 栀子10g 黄芩10g 当归6g 黄连10g 金银花15g 土茯苓10g 1剂/日 肋软骨炎: 酒熟地 酒当归 白芍 川芎 疼痛+木香 陈皮 肿胀+乳香 没药 红花 膈肌痉挛者+黄芪 双花 陈皮 水煎服,1剂/日,3剂为一疗程,有时可去熟地. 胃肠神经官能症: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水煎服,煎煮时间30分钟最好 胃粘膜脱垂症: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芪 鸡内金 神曲 疼痛+元胡 枳壳 恶心呕吐+半夏 竹茹 消化道出血+云南白药 三七 水煎服,1剂/日,1个月为一疗程,共2-3个疗程 失笑散: 五灵脂 蒲黄等份,每服6g 用于瘀血作痛,痛经,胃痉挛,心绞痛 房间消毒: 苍术粉1g/立方米,加酒精适量,点燃,密闭门窗2小时,对空气杀菌率为70%,对人体无刺激毒副作用 肩周炎: 芍蜈散:白芍200--300g 大条蜈蚣10--12条 姜黄12-15g 研粉,每次12-15g 3次/日,治俞率85% 骨质增生症: 白芍30-60g 木瓜12g 鸡血藤 威灵仙各15g 水煎服,1次/日 腋臭: 枯矾粉搽按腋下区.1次/日 淋病: 白花蛇舌草250g 水煎分三次服,1剂/日,症状消失后继续服一周. 盆腔炎: 白花蛇舌草45g 两面针 穿破石各9g 水煎服,1剂/日 多发性口腔溃疡: 白花蛇舌草30g 灵芝9g 水煎服,1剂/日 流行性腮腺炎: 鲜白花蛇舌草120-240g 水煎服,2-3日可治俞 蒌缩性胃炎: 柴胡6g 丹参15g 白芍12g 川楝子 元胡各10g 山楂15g 白花蛇舌草30g 甘草10g 水煎服,1剂/日*30日为一疗程. 浅表性胃炎: 白花蛇舌草50克 延胡索10克 水煎液分3次服(饭前),一日一剂,30日为一疗程. 肋软骨炎: 瓜蒌:浙贝母:桂枝 4 : 2 : 1 共研细末,每次10克,一日2次. 乳腺增生病: 玄参 浙贝母 白术各12克,柴胡10克,白芍 云苓 生牡蛎 鹿角霜各15克,薄荷 甘草各6克,随证加减,水煎服,一日一剂,大多数患者痊愈,少数患者好转. 顽固性耳鸣: 佩兰(后下) 白芍 党参各10克,升麻 白豆蔻(后下)各6克,知母 大枣 黄芩各15克,生石膏20克,葛根30克,天麻10克,草决明2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 醋制半夏60克,熟淮山药 生鸡内金各100克,烘干研末,每次3克,一日3次. 胆汁反流性胃炎:半夏和胃汤: 半夏 陈皮 苏梗各10克,砂仁 沉香 枳壳各5克,代赭石15克,木香6克,生大黄3克,甘草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内耳眩晕: 菊花30克,清半夏 天麻 陈皮 石菖蒲 苍耳子各20克,钩藤 丹皮各15克,生石决明 泽泻 川芎 牛膝各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全部有效. 解痉镇痛(神经痛,肌肉痛,偏头痛等): 白芍30~60克,炙甘草15~30克 2 : 1 下肢加续断,牛膝 上肢加桂枝,伸筋草 肩痛颈项加川芎,葛根 胸胁加柴胡 ,桔梗 腹部加佛手,白术 水煎服,一日一剂. 化石汤(泌尿系统结石): 生地 冬葵子 滑石 牛膝各25克,胡桃肉 金钱草各50克,石苇15克,生甘草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坐骨神经痛: 当归 木通 牛膝各15克,桂枝 白芍 乌梢蛇各10克,黄芪20克,乳香 没药 甘草各6克,细辛5克,水煎服,一日2次,连服一个月. 肩周炎早期: 柴胡 当归 白芍 陈皮 清半夏 羌活 桔梗 白芥子 黑附子 秦艽 茯苓 各等份,以白酒作引,水煎服,一日2次,饭后服. 肩周炎后期: 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黄30克,香附10克,草乌9克,忍冬藤40克,桑枝20克,水煎服,一日2次. 外服瘙痒: ①蛇白汤:蛇床子 白癣皮 黄柏各50克,荆芥 防风 苦参 龙胆草各15克,薄荷1克(后下),煎水洗坐浴,连用15天. ②银蛇止痒汤:银花 蛇床子各20克,黄柏15克,蜀椒 苦参 白癣皮 明矾各10克,食地方国盐3克,水煎外洗,连用15天. 止痒消斑汤: 威灵仙20克,当归 赤芍 丹皮 鸡血藤 白僵蚕 皂角刺 防风 白癣皮 黄柏 白花蛇舌草各15克,蝉衣10克,水煎外洗坐浴,连用15天. 急慢性咽炎: ①风寒:桔梗 生甘草 薄荷 荆芥 僵蚕 防风 (可加麻黄 桂枝 玄参) ②风热:荆芥 防风 牛蒡子 甘草 银花 连翘 桑白皮 赤芍 桔梗 天花粉 玄参 浙贝母 黄芩 此方为治痛经和生小孩前补身所用,增加怀孕机会 白头公10G 益母草10G 鸡血藤10G 半枫荷10G 金樱子10G 豆豉姜10G 白背根10G 岗稔根10G 黑老虎10G 1.葛花解酒汤: 木香5g 人参 猪苓 茯苓 橘皮各10g 白术 干姜 神曲 泽泻6g 青皮18g 砂仁 白豆蔻15g 葛花15g 2.三叉神经痛:天麻6g 夏枯草12g 钩藤12g 白芷9g 细辛4.5g 2次/日 3.足跟痛:生南星 生半夏 生草乌各等量 研粉加凡士林调糊外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4.痔疮:五倍子 白矾各30g花椒 白及各15g 煎液熏洗坐浴 2次/日 5.前列腺增生症:水蛭散1g 3次/日*20日为一疗程.停用一周再用,总疗程3-9个不等.注意出血侵向. 前列散:穿山甲60g 肉桂40g 每次10g 2次/日 连续20日为一疗程. 6.手足皲裂:白芨50g 大黄50g 冰片3g 研粉+蜂密外涂.3次/日*七天. 7.慢性肠炎: 慢性菌痢(温补肾阳,益气健脾) 熟地黄12g制附片8g肉豆蔻10g吴茱萸6g补骨脂10g五味子9g炮干姜6g党参10g白术9g炙甘草3g茯苓15g诃子6g 用伏龙肝(灶心土)80g煎汤代水煎药 1剂/日分2次服. 溃疡性结肠炎:仙桔汤(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8.黄连素30g 9. 皂角牵牛丸:炙皂角子,炒枳壳,砂仁,广木香,牵牛子,莱菔子各等份,研末,炼密为丸,每丸重3克,早晚饭前以枣汤或米汤送吞1丸. 治肥胖症属风秘,痰秘,气秘,取效甚捷,久用无副作用. 10.肝硬化:①软肝煎:太子参30 白术15 楮实子12 川萆解10 云苓15 菟丝子12 土鳖虫3 甘草6 丹参18 鳖甲(醋炙)30 土鳖虫烘干研末,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一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一日一剂. 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12 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 门脉性肝硬化:加炒山甲10 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或仙鹤草30 阴虚者去川萆解,加淮山15,石斛12 对于白蛋白低或A/G比例倒置的患者,可用鳖或龟(约500克)加淮山30克,薏仁12克,炖汤服,每周一次或每10天一次,有较好升白蛋白的作用,但服用时避免出现食滞,有肝性脑病倾向(精神异常)者当忌. ②苍牛防己汤:苍术 白术各30克,川牛膝 怀牛膝各30克,防己 大腹皮各30克 上方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浸透后煎煮,煎时以水淹没全药为度,文火煎煮2次,首次50分钟,二次30分钟,前后次药液混匀,分2次服,用于肝硬化腹水. |
|